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营现状—基于波特五力模型视角

       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

       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尤其是2010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增长是驱动全球钢铁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020年我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达88752.4万吨、105300万吨、132489.2万吨。

2016-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钢铁的主要原材料是铁矿石和焦炭。铁矿石方面,由于我国的铁矿石品位偏低,采选成本高,随着铁矿石价格的持续下跌,铁矿石开开采利润持续压缩,导致国内铁矿石产量逐年下降,2020年产量仅为86671.7万吨。产量下滑导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65%,从而导致国内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议价能力较弱。

2015-2020年我国铁矿石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4-202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焦炭方面,2012年以后,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和进口量的增加,以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导致能源消耗增速下降,煤炭产品开始供大于求,使钢厂对煤炭产品的议价能力有所提升。

2014-2020年中国焦炭产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我国钢铁下游需求主要来自于建筑(包括地产和基建)、机械、汽车和能源四大领域,2020年四大领域对钢铁需求量分别约4.75亿吨、1.42亿吨、0.48亿吨、0.35亿吨,需求结构变化不大。

2017-2019年我国钢铁行业下游四大领域钢铁需求量(亿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三、新进入者的威胁

       钢铁行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大规模、长流程、专业化的特点,因而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都很高,同时,当前需求增长放缓、产能严重过剩、钢铁企业赢利普遍欠佳的情况下,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回落。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利润总额为2464.6亿元,同比下降7.5%。行业壁垒较高和利润总额下滑,导致新进入者的意愿较低,因此,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弱。

2015-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利润总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四、替代品的威胁

       从目前材料科学发展状况看,在可预见的将来,钢铁仍是人类社会的最主要的材料。从价格性能比看,钢铁最为经济;从生产规模看,钢的供给能力最强,没有一种材料能够全面替代钢。尽管如此,钢铁产品在应用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钢铁行业对环境的重度污染,易锈蚀,密度大等。从应用的角度看,可能部分替代钢铁的材料主要有铝合金、塑料和新型纤维等,这些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耐腐蚀、绝热性能好等优点。因此,替代品对钢铁存在一定程度的威胁。

       五、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从规模上看,钢铁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现有市场的竞争中往往占据一定的优势。随着政策趋严,面临行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一些中小企业退出钢铁市场,2020年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减至5175家。

2016-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企业数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此外,我国钢铁企业CR10集中度经过多年下降,终在2017年开始回升,2019年我国钢铁前10位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为36.8%。

2010-2019年我国钢铁企业CR10集中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TC)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钢铁市场调研报告-行业调查与未来商机预测
        《2021年中国钢铁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现状调查与投资战略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报告网专注于行业分析与产业研究,多年来持续追踪数千个细分行业,是业内领先的资深行业分析报告提供方,曾为数千家企业(包括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数十家国内五百强企业)提供了详实的行业分析报告,并获得了客户认可。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客服邮箱: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有色金属检验检测行业呈现“小、散、弱”特征 政策将促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我国有色金属检验检测行业呈现“小、散、弱”特征 政策将促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制造业、建筑业、航空航天业等对有色金属及制品的需求增加,直接带动了原材料检测、成分分析等检测服务需求。以采矿、冶金检验检测营业收入为例;2016-2020年我国采矿、冶金检验检测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30%,到2021年,其营业收入首次出现下滑,市场规模约为31.48亿元;2022年则开始回升,市场规模约为3

2025年11月04日
下游需求升级驱动我国铝板带箔高附加值化、低碳化转型 行业存在较高进入壁垒

下游需求升级驱动我国铝板带箔高附加值化、低碳化转型 行业存在较高进入壁垒

虽然我国铝土矿储量虽位列全球第七,但资源品质较低,开采成本较高。2024年我国铝土矿矿石储量73582.3万吨,同比增长4%;产量约为‌9300万吨‌,为铝板带箔行业发展提供较为充足的原材料。

2025年10月31日
我国玻璃纤维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出口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巨石领衔

我国玻璃纤维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出口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巨石领衔

我国为玻纤生产第一大国,2023年国内玻纤总产量占全球比重超70%。近两年来,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阶段,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内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竞争后,正逐步摆脱“内卷式”不良竞争的困境。骨干企业积极主动应对行业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开展产能调控和产品结构优化。2023年以来,巨石集团、泰山玻

2025年10月29日
下游产能扩张驱动 我国电解铜箔钛阳极板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下游产能扩张驱动 我国电解铜箔钛阳极板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当前,在“双碳”战略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爆发式增长,驱动锂电铜箔产能快速扩张;同时,5G通信、汽车电子等产业升级亦推动高端PCB铜箔需求持续提升。下游铜箔企业纷纷加大产能布局,德福、嘉元、诺德等龙头企业扩产节奏加快,海亮等跨界玩家亦积极入局,共同拉动电解铜箔钛阳极板市场需求放量。

2025年10月25日
从“攀西基地”到“世界集群” 我国钛铁矿行业升级杠杠被撬动

从“攀西基地”到“世界集群” 我国钛铁矿行业升级杠杠被撬动

被誉为“太空金属”的钛,正迎来其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全球储量普遍下行的背景下,中国攀西地区世界级的红格南钒钛磁铁矿全面开工,致力于打造“万亿产值”的产业集群。这不仅是中国钛铁矿供给的新支柱,更是撬动整个行业升级的杠杆。

2025年10月24日
进口退潮与内需崛起 我国废铝回收行业供给将逐步放量 汽车报废周期潜力大

进口退潮与内需崛起 我国废铝回收行业供给将逐步放量 汽车报废周期潜力大

在“洋垃圾”禁令驱动进口废铝退潮的同时,一场深刻的国内原料结构革命正在上演。政策重塑了供应格局,促使产业目光转向内部。2024年,国产废铝已强势占据86%的供应主体。当前,我国废铝行业正站在一个结构性释放的起点:庞大的社会铝库存因产品生命周期差异而错峰释放,其中正处于报废高峰的交通设备用铝,在政策推动与单车用铝量提升的

2025年10月18日
制造业升级激活“工业牙齿” 我国螺纹加工刀具行业迎扩容机遇

制造业升级激活“工业牙齿” 我国螺纹加工刀具行业迎扩容机遇

螺纹加工刀具,被誉为“工业的牙齿”,其性能直接决定着制造业的效率、成本与产品质量。当前,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需求拉动,以及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推动下,我国螺纹加工刀具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年市场规模已突破33亿元。同时,我国螺纹加工刀具市场呈现出清晰的金字塔竞争格局。未来,随着制造业深度

2025年10月13日
上游供应新增两大变量 促铯铷行业价格稳定有效调节 国内消费结构有望优化

上游供应新增两大变量 促铯铷行业价格稳定有效调节 国内消费结构有望优化

中国铯矿储量稀少,总计 2.47 万吨;且铯矿品位较低、组成复杂,难以单独进行工业化开采。早期国内曾开发新疆可可托海矿区(铯榴石中 Cs2O 含量18%~25%),但自 1999 年可可托海 3 号坑关闭后,国内已无可供开采的独立铯榴石矿山。中国铷矿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但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2025年10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