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肉类产量及消费情况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肉类进出口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最近25年全球肉类需求每年增加500万吨,而中国这30年平均每年增加220万吨,这就看出了世界和中国的肉类生产与消费的大趋势。
 
  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
 
  多数农民退出畜牧业,少数地区开始放弃畜牧业,在中国全民养猪的时代已经结束,“富不养猪”和“穷也养不起猪”的现象并存,穷人养不起猪,富人要吃肉,农民打工胜过养猪,养猪的人少了,吃肉的人多了;生产者变少了,城市人增加了,乡下人也富了,消费者还吃多了,这是中国畜牧业的现状。养猪正在由农户主导的格局,向专业农户、企业行为和政府推动的现代畜牧业转变。
 
  ▲ 中国畜牧业步入规模化、企业化的新阶段
 
  “十一五”期间畜牧业的波动是历史上不曾有的,2009年生猪规模养殖比例超过60%,其中万头猪场由2006年的1300家和2007年1800家,上升到2008年的2500家和2009年突破3000家。畜牧业由小农户逐渐向大中小企业转变成为规模化、企业化。
 
  ▲ 今年畜牧业的工作重点是推进标准化生产
 
  前几年,从散户到小区养殖算是初级的、不规范的规模化,一些养殖小区其实就是集中的散养,低水平的规模养殖比散养的疫病风险可能更大,粪尿集中污染加剧,造成的损失更加惨重。国家畜牧主管部门今年推进的标准化养殖,是在启动真正的规模化生产,规模化为的是保障“量”的需求,标准化的目标是解决“质”的安全问题,抓住各地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提升全国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以农牧结合、适度规模为基础,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推进全国的标准化规模养殖。
 
  ▲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要迈出实质性的一大步
 
  在中国畜禽的洋品种一统天下,原产于美国的杜洛克、丹麦的长白猪和英国的大约克,这种“杜长大”是最好的组合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成果,大家都用是正确的选择,但各地反复的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恶性循环不应该继续,引种、引病的麻烦给中国猪产业带来的危害太严重了。中国应该选育自己的“杜长大”品系,实现洋品种选育的中国化,确定土品种提纯改良的战略路线。
 
  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生产波动和区域平衡
 
  ▲ 散养护减少,规模猪场也面临生存危机
 
  散养户减少大家都有体会,规模猪场面临生存危机还普遍不为人们所认识,规模化造成污染物的集中化,污染处理的成本也相当高。在一些地方,以环保的名义驱赶规模猪场,这是畜牧业转变生产方式过程中要面对的突出问题。把污染留给自己,将优质畜产品送出去创汇的出口导向政策,也该有所调整。
 
  近几年畜产品市场的大波动是伴随着规模场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大户产生的共振导致的市场波动更厉害。因为规模场赔钱也难以生存,尤其一些靠贷款快速建起的大养殖场,增加了额外的利息负担,即使全都是自有资金,有实力基本建设,大规模猪场投产之后,遇到一场疾病,天就会塌下来。安全的猪肉是生产出来的,规模化应该生产更安全的产品。
 
  ▲ 疫病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大风险
 
  疫病对于散户和规模场的危害是相同的,一旦发病死几头,散户就会吓得不敢再养,这是近年散户退出的最主要因素,只要没有大的疫病,真正的农民总会养几头猪的。相对来说,规模场防疫比散户优越,但要是真发了病损失会更大。一位著名的兽医专家曾在一个八百猪王的会议上送给大家12个字:“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在另一个会上这位教授的老师建议,规模化猪场“无法治愈的病猪不治,治疗费用高的病猪不治,治疗费时费工的病猪不治,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传染性强的病猪不治,”老教授倡导“五不治”道理在于生产健康的猪肉,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生产者的经济效益,而不是过度依赖疫苗和兽药,如果人的健康靠终生用药的猪鸡鱼生产的产品,食物安全就会很难有保障。
 
  ▲ 抓好销区和非主产省的畜牧业重点县乡村建设
 
  规模化是发展趋势。是大方向,但规模化比例高的省市猪肉自给水平相对比较低却是不争的事实。非主产区放弃畜牧业,本区域自给率过低,都是造成猪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对生产方式转变中的畜牧业的动荡,要有预见性,规模场在今天的中国还不可能包打天下,在规模化、尤其是区域化的大趋势中,更要注重区域均衡。抓好非主产省的主产县、非主产县的重点乡和专业村的畜牧业建设,要鼓励一般地区的规模养殖,没有规模养殖就保障不了供应,发达地区,只要有耕地就应保留相应的畜牧业,任何地方都要善待散养户,因为一半的畜产品还是来自普通的农户,各地都需要协调好规模养殖和散养的关系。
 
  饲料粮与节粮型肉鸡和中国未来的畜牧业
 
  ▲ 饲料粮在粮食产需平衡中发挥着调节功能
 
  城乡居民减少的口粮消费,以及家庭减少的存粮用于发展畜牧业,消费者不存粮成为常态,如今城市人,家无存粮,心里不慌;乡下人,手中有钱,家不存粮;种粮人,价好多种,价低少种,不敢多种,不会不种。什么都不能种的情况下,农民还是种粮,真正靠农业养家糊口的农户,怎么都不会让地荒着。饲料粮在粮食产需平衡中发挥着调节功能。饲料消耗粮食,但也支撑和扩大着粮食的新需求。中国的饲料粮供应有很大的缺口,未来饲料粮供应还面临很大压力。在我国主要用于饲料的玉米则集口粮、饲料粮和工业用粮于一身,原来70%的玉米用作口粮,如今玉米的60%用作饲料粮,也有4000多万吨的小麦和稻谷用于饲料。显然,稻谷、玉米、小麦都是口粮,也都能用于加工饲料,具体做什么用以及各占多大比例,一切都取决于粮食供给总量和口粮的保障程度以及价格背后的经济效益。
 
  我国粮食问题主要是饲料粮问题,粮食增产的大部分将主要作为饲料。在中国,饲料粮消耗数客观上每年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量,但谁都难以说出个准确数。关于饲料粮一个部门一个数字,一种算法一个结果。如今有7个省的农民家庭人均饲料用粮普遍高于主食用粮。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农户的饲料用粮要高于人们主食用粮,饲料粮用量正在逼近口粮消费数,中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处在成长期,饲料粮消费自然有增无减。迟早有一天,全国的饲料粮将成为中国粮食消费的第一大项。饲料粮比重增大,中国的粮食安全性可能会更高。
 
  ▲ 世界和中国的肉鸡业
 
  全球鸡肉需求持续上升,高料肉比、相对环保节能的肉鸡生产、以及鸡肉的高蛋白优势推动鸡肉的生产和消费,更多的人将会消费鸡肉。欧盟27国4.92亿人口,以前欧盟是重要的出口地区,在2000年15国出口100万吨鸡肉,由于经济危机2008年只出口80万吨,欧盟逐渐成为进口地区。
 
  美国是鸡肉第一生产大国,巴西比中国少一点,产量列第三位,但出口量占产量正好是1/3,为第一出口大国,美国和巴西年出口鸡肉都在300万吨以上,未来十年美国的鸡肉还将增长300万吨。2009年美国向中国出口鸡肉71万吨,其中40%是鸡腿,60%是鸡杂。世界看好中国,国际中大的肉类供应商都盯着中国,中国的市场前景很大。
 
  白羽肉鸡是世界性品牌,中国白羽肉鸡也是靠世界市场拉动的。中国的肉鸡发展最快的地区都是以出口导向为主,北京、辽宁、吉林、江苏、山东、广东、广西、海南8省区市的禽肉产量相当于猪肉产量的一半还要多。其中北方几个省市的肉鸡生产就是世界市场带动的。经过20年的发展,产区城乡居民的鸡肉消费习惯开始养成,鸡肉的人均消费量持续增加,但全国性鸡肉消费潮还没有到来。
 
  中国玉米价格比美国高出许多,但劳动力价格优势可以冲抵部分饲料成本。中国肉鸡产业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长远看,不管猪肉还将增长多少,鸡肉生产和消费都将会翻着番地增长。
 
  ▲ 需求决定行业的发展
 
  需求决定行业的发展,市场诀定一切,消费者的选择让企业分出高下,品牌带来效益,大家都知道双汇的效益最好,因为大路货价格下降的时候,制品的价格常常还比较稳定,优质优价的成熟市场条件开始在局部形成。肉类全产业链生产会逐渐成为主导,从农牧场到餐桌,肉类追溯体系也将出现在中国大地上,标准化养殖场和现代化肉类厂形成长期、良好的伙伴关系,诚信的商业文明,新产品会增加更多的市场份额,雨润、众品、高金、得利斯等品牌将主导市场。
 
  肉类的消费趋势
 
  ▲ 世界肉类生产还将有50%的增长
 
  到2015年,世界的肉类需求比十年前还将增长25%,从现在开始,未来十年全球肉类需求还会增长21%,未来20年需求将增长40%,也就是30年之内,世界肉类生产还将有50%的增长,全球肉类需求增长的70%将在亚洲,美国3亿人,欧盟5亿人,加上其他所有发达国家以及各国的富裕人口,全球有十几亿人的肉类消费处于饱和状态,世界气候大会期间,有人倡导地球上的富人每周少吃一天肉。
 
  ▲ 半数中国人的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
 
  中国有7亿农民,人均每天吃一两肉,6亿城镇居民人均每天户内消费不到2两肉,加上户外消费肯定超过二两。同样是城镇居民,全国的平均水平是40公斤,北京的城镇居民平均水平60公斤,20%的高收入居民70公斤,我国台湾人均肉类消费水平是87公斤。这就是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半数中国人的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
 
  ▲ 中国人的肉类消费处在稳定增长阶段
 
  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尽管猪肉、禽肉占到世界产量的第一、二位,可是鸡肉和猪肉还是需要进口。中国人肉类消费的最大特点是吃肉少,吃肉少的根源是收入低,但不可能老是收入低,收入增加吃肉就多是最简单的道理。全球1/4的人不吃猪肉,但有更多的人吃不上或吃不起牛肉,当消费者经济状况出现问题时,最先受影响的是昂贵的牛肉,穷人吃不起肉,中等收入的群体保持着已有的肉类消费习惯,世界猪肉生产和消费的稳定性有中国的因素。巴西30%、泰国60%的禽肉用于出口,这反映了世界肉类消费的大趋势。
 
  ▲ 猪禽经济决定了人们的肉类消费结构
 
  中国的畜牧业是猪禽经济。人们偏好猪肉和蛋类消费,城市的年轻人,鸡肉消费比中老年多一些。最近这三、五年城镇居民肉类消费中,猪肉占61%,禽肉占到28%;而农民的肉类消费中禽肉只有18%,猪肉高达67%,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还将继续增加,但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中国的生猪养殖和猪肉生产由于基数的块头大到世界的半数,猪肉增长的速度也许不会总是那么快,但绝对量的增长,若干年内还将是第一位的,未来十几年再增长一千万吨是不容置疑的。无论鸡肉、牛肉还是羊肉,消费者的选择将推动着产业间的均衡发展。
 
  中国畜牧业和肉类工业任重道远,什么时候,农民和城里人吃肉一样多,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工作者吃肉多,那才是中国人的幸福日子!
作者:潘耀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佐餐卤制食品行业打开成长新空间 竞争仍以区域扩张为基调 头部企业存较大整合空间

佐餐卤制食品行业打开成长新空间 竞争仍以区域扩张为基调 头部企业存较大整合空间

近年来,佐餐卤味品牌注重满足消费者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需求,通过创新产品、改进服务模式等方式,丰富产品的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美食体验。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茶饮料行业稳健增长 有糖茶占据主导地位 全渠道布局加速推进

我国茶饮料行业稳健增长 有糖茶占据主导地位 全渠道布局加速推进

近年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叠加文化因素助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无糖、少糖的茶饮料,使得无糖茶占比不断上升。有数据显示,2023年4月到2025年3月,在茶饮料市场中,无糖茶占比从24%提升到了33%。

2025年11月04日
减糖控糖趋势推动无糖饮料市场持续增长 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且年轻化明显

减糖控糖趋势推动无糖饮料市场持续增长 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且年轻化明显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减糖、控糖已成为一种全民饮食风尚,并构成了无糖饮料市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5-2024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2.6亿元上升至570.5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3.2%。而这一消费趋势的推动力来自多个方面:年轻群体为身材管理

2025年11月03日
从暴涨到理性回归 从价格战转向产品竞争 我国无糖茶市场迈入更细分、成熟阶段

从暴涨到理性回归 从价格战转向产品竞争 我国无糖茶市场迈入更细分、成熟阶段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不断追求,无糖茶销售额暴涨,成无糖饮料热门品类之一。根据数据,2024年1-9月我国无糖茶销售额增速维持在20%以上,其中1月、2月分别暴增110%、121%。截至2024年底,我国无糖茶销售额占无糖饮料总销售额的比重已达40%,与无糖碳酸饮料的占比差距快速缩小。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稀奶油行业呈健康、高品质消费趋势 进口依赖度较高 安佳、三花占据领先地位

我国稀奶油行业呈健康、高品质消费趋势 进口依赖度较高 安佳、三花占据领先地位

稀奶油是各类烘焙食品、甜品、饮料的重要原料,能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口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转变,我国稀奶油需求释放。2019-2023年我国稀奶油需求量由63.19万吨增长至69.89万吨,预计2024、2025年我国稀奶油需求量达73.04万吨、76.67万吨,同比增长4.5%、5.0%。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近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我国特膳食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特膳食品市场规模从73 亿元左右增长至232亿元,五年间实现了三倍增长。预计2025年这一市场将突破 286 亿元。分析认为,这一增长的背后,是多重社会因素的叠加驱动: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亿带来的慢性病营养需求

2025年10月29日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得益于市场发展一路向上,近几年我国量贩零食店也开启“狂飙”模式。2020年时,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仅1000多家,到2023年已激增至2万家以上。2024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已超过4万家,较2021年增长近5倍,头部品牌如“好想来”“鸣鸣很忙”门店均超1.5万家,日均新增门店20家。2025年我国量贩零食门店数量有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国内市面上的专业适老食品占比不足5%。适老食品上游主要包括食品原料、食品辅料、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等原材料,其中食品原料价格呈现显著品类差异,薯类、叶菜类等基础蔬菜从产地到销地存在明显价格加成,而百合等特殊食材则出现价格倒挂现象。

2025年10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