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艺龙遭遇高管团队大地震 酒店业务独木难支

  导读:艺龙遭遇高管团队大地震, 酒店业务独木难支。在业内人士看来,艺龙产品战略与市场的脱节,很多时候是取决于其大股东美国在线旅游巨头Expedia全球布局的意志。但在移动战略上的贻误,则主要是因为中国业务领导层的怠慢。

(图片来源:资料图)

  中国旅游酒店市场产销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13-2017)

  继2014年9月份艺龙原COO谢震和原CFO罗戎离职后,艺龙高层再现多人离职:艺龙法务副总裁Sami Farhad已经于3月13日正式离职,而负责酒店业务的副总裁夏青宁将于3月底正式离职。
  在线旅游的江湖混战中,最早一批进入的艺龙,正面临着市场份额大幅缩水、持续亏损和高层动荡的多重不利局面。
  高管频繁离职
  高管离职使艺龙的业务发展始终处于动荡之中。
  2014年7月,艺龙引进金宇晖和朱瑞清两位技术型副总裁,分别担任无线业务部技术副总裁和平台副总裁,欲坚守移动端并寻求新突破。然而,短短几个月之后,朱瑞清就已经离职,并和2014年11月离职的艺龙移动业务副总裁沈巍一起启动了创业项目。
  同样的,艺龙的机票业务高级总监何涛也在2015年1月份离职,并在近期加盟去哪儿担任酒店事业部副总裁,分管酒店产品。
  而在高管频繁出走的同时,艺龙在公司营收和主营业务上均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其于2015年2月发布的相应财务报告显示,2014年净亏损2.69亿元,较2013年全年1.68亿元的亏损额度再度扩大。尽管2014年四季度其酒店客房间夜数量同比增长27%,但四季度艺龙酒店预订业务营收同比减少8%,近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对此,艺龙方面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回应称,多位高管因创业原因提出离职,公司对此类离职申请持开放和支持心态。至于净利润大幅下滑的问题,则是因为行业的竞争加剧,这并非艺龙一家公司面临的问题。
  酒店业务独木难支
  与携程、去哪儿一站式旅游产品的模式不同,艺龙选择通过酒店业务单点突破。业内评述称,通过专注酒店业务,艺龙一度从持续亏损拉回到盈利状态。但从2012年起,与携程的酒店业务价格战打响之后,艺龙就再度深陷亏损泥潭不可自拔。
  “通过对于酒店业务的专注,可以将资源更为集中地向这个领域投放,修炼更好的产品和客户体验。”前述艺龙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已经历多年亏损,但公司对目前的业务依旧保持信心。
  在劲旅咨询总经理魏长仁看来,与欧美等成熟市场不同,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消费忠诚度也相对偏低。在这样的前提下,一站式的平台显然更受青睐。“待市场成熟以后,不同的领域又会不断细分,对于比较专注的公司来说会有利一些。”
  此外,如今的在线旅游市场,各家公司获取新用户的成本很高。对于携程等一站式平台而言,其获取新用户的成本可以分摊到旗下的不同事业部中,而对于艺龙来说,其使用同样成本获取的新用户,很多需求没有被挖掘出来。
  而孤注一掷的酒店押宝也使得艺龙错失了其他的市场机会。执惠旅游联合创始人刘照慧表示,在线旅游整体市场中,在线机票和在线酒店发展已相对成熟,发展增速呈下降的趋势;而度假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但艺龙显然已经丢掉了这块增速最快的蛋糕。即使在酒店领域,在携程、去哪儿和美团等公司的夹击下,艺龙也无任何优势可言。
  移动战略贻误
  在业内人士看来,艺龙产品战略与市场的脱节,很多时候是取决于其大股东美国在线旅游巨头Expedia全球布局的意志。但在移动战略上的贻误,则主要是因为中国业务领导层的怠慢。
  刘照慧表示,2010年前后,国内移动互联网浪潮方兴未艾,艺龙CEO崔广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判断未来趋势,称2~5年内消费者将从呼叫中心预订转到网上预订旅行产品,但其并未提及移动战略。
  “当时的艺龙2010年二季度净营收同比增长45%,作为核心业务的酒店客房预订增长58%至150万间夜,完全脱离自2005年以来的亏损乏力状态。”刘照慧表示,若当时果断发力移动端,艺龙的境遇不至于像现在这般惨淡。
  对此,艺龙方面回应称,上述说法并不准确。从2010年起,崔广福就在公司内外的不同场合强调移动战略的重要性。公司也早早成立相应的部门,来应对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此外,在同行间的移动战略比较时,下载量是一个衡量指标,但APP的活跃用户数量更为关键。尽管其表示“艺龙在这一点上有很好的成绩”,但这一难以考证的指标,或很难挽救当前艺龙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中餐行业规模持续扩容 下沉市场渗透与供应链出海共筑增长新引擎

我国中餐行业规模持续扩容 下沉市场渗透与供应链出海共筑增长新引擎

中餐稳居我国餐饮市场最大基本盘,且仍在持续扩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内地餐饮市场规模突破5.5万亿元。其中中餐以3.6万亿元的规模占据超六成(65.3%)市场份额,成为绝对主力。并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2027年中餐行业增速将稳定在10%左右,到2028年该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5.3万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

2025年10月30日
产能收缩+需求复苏 我国食用菌行业回暖 政策推动价值链攀升

产能收缩+需求复苏 我国食用菌行业回暖 政策推动价值链攀升

中国食用菌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大多起源于中国。中国现为全球食用菌主产国,2024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达4436.6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5%以上。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花椒行业结构性调整加速 需求呈现餐饮驱动、健康导向、终端精细演变路径

我国花椒行业结构性调整加速 需求呈现餐饮驱动、健康导向、终端精细演变路径

伴随生产端的结构性调整,我国花椒主产国地位持续稳固。一方面,花椒品种迭代加速,航天育种培育的"天府红1号"单产提升显著,麻味物质含量达普通品种两倍以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南研究所推出的"渝椒9号"无刺丰产品种,亩产大幅提升且采摘成本降低,成为南方产区主推品种。另一方面,花椒种植智慧化,四川汉源县建成全国首个花椒5G智慧园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双孢蘑菇行业“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深加工与工厂化成破局关键

我国双孢蘑菇行业“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深加工与工厂化成破局关键

2023年,我国双孢蘑菇行业日产量降至916.7吨,延续了下降趋势。在这场结构性调整中,龙头企业众兴菌业以39%的产能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标志着行业集中度正快速提升。产量下降并非简单的市场萎缩,而是生产成本、产业模式、环保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调整。展望未来,我国双孢蘑菇行业的发展焦点已从追求规模转向价值提

2025年09月20日
我国西餐行业连锁化进程加快 高端市场生存空间不断收窄

我国西餐行业连锁化进程加快 高端市场生存空间不断收窄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西餐逐渐被广大人们群众所接受,市场不断扩大,在餐饮市场中占比不断提升。到目前,西餐已成为我国餐饮行业中重要的细分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在我国餐饮市场中,中餐(含正餐、休闲餐及快餐)占比约70%,西餐及其他非中式餐饮占比约30%。

2025年09月06日
从外卖平台补贴战分析我国餐饮行业现状 供应链成市场竞争分水岭

从外卖平台补贴战分析我国餐饮行业现状 供应链成市场竞争分水岭

进入2025年,各大外卖平台掀起补贴战,为餐饮行业带来巨大流量红利,或将进一步促进持续复苏。4月初,京东外卖上线百亿补贴;5月,饿了么也以“超百亿补贴”入局,而新推出的淘宝闪购,以淘系庞大的资源持续加码补贴,拿出500亿投入冲量,闪电战变成了持久战。

2025年08月26日
“红海”中寻增量空间 我国民宿行业投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乡村市场发展潜力大

“红海”中寻增量空间 我国民宿行业投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乡村市场发展潜力大

在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相关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中国民宿行业迎来关键发展节点,市场规模超过百亿。这也吸引诸多企业入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且同质化严重,导致民宿平均房价与收益呈现“降温”状态。

2025年07月29日
成本飙升、客源减少……我国酒楼行业或将洗牌 多家品牌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成本飙升、客源减少……我国酒楼行业或将洗牌 多家品牌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近年来,我国餐饮消费逐步恢复,但份额占比约20%-25%的酒楼行业因依赖宴请、聚餐场景,复苏速度慢于快餐、茶饮等业态,甚至部分酒楼出现业绩不佳而停业情况,如2025年2月竹溪荔湖酒家宣布当月14日正式停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有成本飙升、收入下降、客源减少等等。不过,近几年,越来越多酒楼品牌积极求变,探索转型之路,比如通过

2025年05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