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的简要发展历程分析及四类AI芯片特点对比(图)

         CPU 难堪大任,AI 芯片站上舞台 

         CPU 的串行结构适合复杂指令,但难以应对 AI 计算的简单指令下并行算力的要求。CPU通常包括控制器(Control),存储器(Cache、DRAM)和运算器(ALU),因为CPU内部大部分的晶体管用来构建存储器和控制器,其计算能力其实受到了很大制约。另外,无论是PC领域使用的X86架构还是在移动端覆盖率最大的ARM 架构,均是通过串行的方式执行指令,一般过程为从存储器中提取指令,进行解码,并利用运算器执行指令,逻辑遵从顺序结构,适应复杂逻辑。 

 
图:CPU 指令流水执行 

 
图:CPU 结构 

         CPU 类似流水线,而 AI 技术更需要割麦机,前者适合复杂指令,后者适合大量数据并行处理。CPU处理数据的过程类似于工厂的流水线操作,流水线可以对单线程上每个产品做出不同处理,通用性强,适合处理复杂指令,擅长逻辑控制。但是前文提到的神经网络算法则是发出简单指令,而要求快速高效的并行计算能力,需要的数据处理过程更类似与割麦机收割麦子。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使用流水线收割小麦并处理将会浪费多少的时间,因此使用CPU进行深度学习的效率比较低。此外,CPU主频速度受到功耗的影响提升空间有限,架构设计更新的周期也较长,无论从性能还是匹配度方面都不能满足AI计算的算力要求。在这种环境下,并行计算能力更强、适应于AI计算的AI芯片应运而生。 

         AI 芯片的业态简述和对比 

         用于 AI 计算的芯片按照是否为冯诺依曼架构以及是否为类脑芯片,可以分成多个类别。其中传统的CPU和GPU均属于冯诺依曼架构下的非类脑芯片,而ASIC、 FPGA和部分新一代GPU(如Nvidia的Tesla系列)则属于非冯架构下的非类脑芯片。类脑芯片与非类脑芯片的差异在于其不只是从功能上去模仿大脑而是从神经拟态架构层面去拟合大脑,如IBM的相变神经元架构就包括输入端、神经薄膜、信号发生器与输出端四个层面,与传统芯片设计理念差距较大。 

 
图:AI 芯片的简单分类 

         GPU 因良好的矩阵计算能力和并行计算优势最早被用于 AI 计算,在数据中心中获得大量应用。GPU最早作为深度学习算法的芯片被引入人工智能领域,因其良好的浮点计算能力适用于矩阵计算,且相比CPU具有明显的数据吞吐量和并行计算优势。2011年谷歌大脑率先应用GPU芯片,当时12颗英伟达的GPU可以提供约等于2000颗CPU的深度学习性能,展示了其惊人的运算能力。目前GPU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普遍最成熟的智能芯片,应用于数据中心加速和部分智能终端领域,在深度学习的训练阶段其性能更是无所匹敌。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发展现状与发展机遇分析报告

         FPGA 因其在灵活性和效率上的优势,适用于虚拟化云平台和预测阶段,在 2015 年后异军突起。2015年Intel收购FPGA市场第二大企业Altera,开始了FPGA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热潮。因为FPGA灵活性较好、处理简单指令重复计算比较强,用在云计算架构形成CPU+FPGA的混合异构中相比GPU更加的低功效和高性能,适用于高密度计算,在深度学习的预测阶段有着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使得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云端FPGA生态。国外包括亚马逊、微软都推出了基于FPGA的云计算服务,而国内包括腾讯云、阿里云均在2017年推出了基于FPGA 的服务,百度大脑也使用了FPGA芯片。 

 
图:AI 芯片简要发展历程 

         ASIC 芯片因其比 FPGA 芯片具备更低的能耗与更高的计算效率,适用于人工智能平台和智能终端领域的特性,一直是 AI 芯片研发领域的焦点。但是ASIC研发周期较长、商业应用风险较大等不足也使得只有大企业或背靠大企业的团队愿意投入到它的完整开发中。其中最为出名的是Google在2016年开发的张量处理单元,即TPU芯片。在2017年最新版的AlphaGo物理处理器中就有4个TPU,同时TPU也支持着Google的Cloud TPU平台和基于此的机器学习超级计算机。此外,近期由国内企业寒武纪开发的 “DIANNAO”系列芯片受到广泛关注。华为新发的麒麟 970 处理器所搭载的 NPU 就是 2016 年寒武纪发布的 1A 处理器(Cambricon-1A Processor)。 

         类大脑芯片则在架构上直接通过模仿大脑结构进行神经拟态计算,完全开辟了另一条实现人工智能的道路,而不是作为人工神经网络或深度学习的加速器存在。类脑芯片可以将内存、CPU和通信部件完全集成在一起,实现极高的通信效率和极低的能耗。目前该类芯片还只是小规模研究与应用,低能耗的优势也带来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没有高效的学习算法支持使得类脑芯片的进化较慢,还不能真正实现商用。目前这方面的代表是IBM的“True North”芯片。 

         总结来说,基于深度学习的应用过程,AI芯片可以分为适合训练使用(GPU)和适合预测使用(FPGA,ASIC);基于最终应用场景,则可以分为数据中心应用和广义终端应用。目前有的大部分现芯片都用于了深度学习的训练阶段,而随着终端的普及以及模型训练的不断完善,预测部分的计算占比将大幅提升。 

 
图:四类人工智能芯片特点对比 

 
图:现有用于 AI 计算的部分芯片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x射线探测器行业现状分析 非晶硅平板探测器为主流 国产化替代脚步加快

x射线探测器行业现状分析 非晶硅平板探测器为主流 国产化替代脚步加快

医疗领域是X射线探测器最主要的应用领域,近年来全球XR设备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根据数据,2020年全球XR设备市场规模约120.8亿美元,预计2030年XR市场规模将达到202.7亿美元。2020年,中国XR市场规模约123.8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

2024年05月20日
我国GPU行业现状与竞争分析:市场规模超百亿 竞争呈“百花齐放”态势

我国GPU行业现状与竞争分析:市场规模超百亿 竞争呈“百花齐放”态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GPU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达到448亿美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95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28.93%。

2024年05月17日
字节、韶音布局 我国开放式耳机行业销量翻倍式增长 市场呈百家争鸣态势

字节、韶音布局 我国开放式耳机行业销量翻倍式增长 市场呈百家争鸣态势

近年来,随着技术及产业的成熟,TWS蓝牙耳机市场需求逐渐饱和,总体趋于平稳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TWS出货达到3.8亿对,预计2024年出货量增速在5%以下,不超过4亿对。

2024年05月15日
我国电子玻璃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未来将向大尺寸化、轻薄化等方向发展

我国电子玻璃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未来将向大尺寸化、轻薄化等方向发展

石英砂是电子玻璃重要的原材料。石英砂又称硅砂,是石英石经破碎加工而成的石英颗粒,是一种非金属矿物质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近年我国石英砂行业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石英砂行业产量约为9407万吨,同比增长3.11%。

2024年05月10日
我国电子陶瓷行业下游需求持续上涨 市场将迈入千亿级别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电子陶瓷行业下游需求持续上涨 市场将迈入千亿级别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电子陶瓷市场规模达998亿元,同比增长13.8%。估计2023年我国电子陶瓷市场规模将在1123亿元左右。预计伴随着5G通信的商业化以及数据中心的建设,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叠加电子陶瓷国产替代化趋势。预计未来我国电子陶瓷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将迈入千亿级别。

2024年05月10日
我国线缆用高分子材料行业现状 市场竞争格局明显 高端产品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线缆用高分子材料行业现状 市场竞争格局明显 高端产品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35远 景目标纲要》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电网改造、高压特高压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尤其是高压电缆,未来将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2022-2027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需求将保持每年近5%的增速稳定增长,在2027年有望超1.5万亿元。

2024年05月09日
电子纸行业:电子纸标签为下游主流产品 电子纸平板、电子纸数字标牌增长速度快

电子纸行业:电子纸标签为下游主流产品 电子纸平板、电子纸数字标牌增长速度快

电子纸标签为电子纸主要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零售领域。作为最大出货量的品类,电子纸标签市场的需求变化直接决定了整个上游模组厂商的出货走向。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子纸标签占电子纸终端出货量的92.6%,较2022年下降2.4个百分点。

2024年05月07日
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 我国锂离子电池结构件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

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 我国锂离子电池结构件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达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场渗透率35.2%。而相比之下,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则实现了约1465.3万销量,同样实现较高的增速。

2024年04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