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丙烯腈行业供需及进出口现状:供应紧缺逐步转向宽松 出口量进一步提升

       丙烯腈是一种无色的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是三大合成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在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中国丙烯腈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需求的不断增长,丙烯腈产量逐年增加,从2014年的128万吨增至2020年的21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8.94%。

2014-2020年中国丙烯腈产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2014-2020年中国丙烯腈产能逐步增长,一方面下游需求日益增加,而国内供应一直存在缺口,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利润高位也刺激了新产能的出现。2020年中国丙烯腈年产能达到250.9万吨,同比增长11.56%。

2014-2020年我国丙烯腈产能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到2021年底,除了浙石化二期之外,仍有科鲁尔二期、利华益、天辰齐翔及斯尔邦三期等总计78万吨新产能投放计划。保守预计2021年底丙烯腈总有效产能将达到315.9万吨/年,较2020年有效产能将增长26%。

2021-2022年丙烯腈计划新增产能统计

企业名称

新增产能(万吨)

预计投产时间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26

二期扩建,20218月中旬

山东科鲁化学有限公司

13

二期扩建,202110

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

202110

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

13

202110月底

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

26

三期扩建,202112

辽宁宝来新材料有限公司

26

2022

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公司

20

2022年四季度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丙烯腈的下游相对集中,需求前三位分别是ABS、腈纶和丁腈橡胶及精细化工行业,总占比约为 75%。其中,ABS行业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取代了腈纶行业最大下游的宝座。

我国丙烯腈下游领域占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益于下游ABS及丙烯酰胺等行业产能扩张,我国丙烯腈的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其中快速增长期分别在2013-2016年以及2019-2020年两个阶段。2020年我国丙烯腈需求量达236.46万吨,同比增长6.69%。

2014-2020年中国丙烯腈需求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国内产能的不断增长,丙烯腈的贸易流向发生了一定变动。2020年国内丙烯腈进口总量为30.66万吨,同比减少0.6%,整体表现仍然较为稳定。2014-2020年我国丙烯腈进口依存度呈波动下滑态势,2020年进口依存度降至13.2%。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有效产能的不断增长,丙烯腈行业逐步由供应紧缺转向宽松表现,2016-2020年中国丙烯腈出口量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丙烯腈出口量进一步增至7.28万吨,同比增长69.8%。

2014-2020年中国丙烯腈进出口数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4-2020年我国丙烯腈行业进口依存度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0年中国的丙烯腈主要进口的来源地区仍集中在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三地的进口占比达到90%以上。

2020年中国地区丙烯腈进口来源国及地区

来源区域

进口量(万吨)

进口占比(%

英国

0.3

0.97%

泰国

0.35

1.14%

美国

2.36

7.70%

韩国

7.66

24.98%

日本

8.01

26.11%

中国台湾

11.99

39.10%

总计

30.66

100.0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由于目前中国地区丙烯腈出口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出口目的地也相对有限,2020年出口主要发往韩国、印度、泰国及土耳其四个国家,其中韩国达到5.26万吨,占比达72%。

2020年中国丙烯腈出口目的地

目的地

出口量(万吨)

出口占比(%

韩国

5.26

72.23%

印度

1.74

23.91%

泰国

0.16

2.19%

土耳其

0.11

1.5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TC)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丙烯腈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溅射靶材应用多元 HJT电池打开市场新空间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我国溅射靶材应用多元 HJT电池打开市场新空间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平面显示是溅射靶材需求规模最大的市场应用领域,其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显示面板与触控屏的生产制造环节。随着全球显示面板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企业积极扩能及技术持续迭代,我国显示面板行业蓬勃发展,为溅射靶材带来持续的需求增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显示面板市场规模约 5694亿元,同比增长19.77%;出货面积达1.76

2025年10月17日
我国按摩器具行业分析:消费人群多元 出口“量升价跌” 智能化发展方向明确

我国按摩器具行业分析:消费人群多元 出口“量升价跌” 智能化发展方向明确

我国按摩器具行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已形成覆盖全环节的完整产业链。需求端呈现消费人群多元特征,银发群体支撑显著市场体量,年轻群体需求进一步打开空间;供给端方面,企业以创新为核心,持续推动产品体系向多元化方向拓展,为行业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作为全球最大研发制造和出口国,按摩器具出口市场呈现“量升价跌”态势,同时市场集中度待提升

2025年10月17日
千亿赛道核心引擎 我国轴向磁通电机行业驶入产业化快车道

千亿赛道核心引擎 我国轴向磁通电机行业驶入产业化快车道

在追求极致功率密度与紧凑结构的浪潮中,轴向磁通电机以其颠覆性的设计,正成为驱动技术升级的关键路径。凭借“小身材、大能量”的突出优势,它不仅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更被视为突破轮边驱动商业化瓶颈的核心技术。然而,从实验室的创新到产业的规模化,该行业仍面临成本、工艺与供应链的多重挑战。

2025年10月16日
“声”机勃发 我国电子音响行业产值迈入3823亿新纪元 TWS引爆千亿赛道

“声”机勃发 我国电子音响行业产值迈入3823亿新纪元 TWS引爆千亿赛道

声学革命正当时,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已强势迈入规模超3800亿元的新发展阶段。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市场呈现出“传统品类稳中有升,新兴品类爆发增长”的鲜明格局。其中,以TWS耳机为首的无线音频产品一马当先,产值十年激增近十倍;蓝牙音箱、Soundbar、Partybox等细分赛道亦各展锋芒,共同奏响行业增长的协奏曲

2025年10月16日
我国路由器出口市场低迷、贸易顺差额缩减 行业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路由器出口市场低迷、贸易顺差额缩减 行业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路由器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并在上下游协同效应增强的驱动下持续发展。数据中心、5G等新兴领域为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然而,受互联网流量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2024年市场规模出现下滑。出口方面,我国虽为路由器净出口国,但整体出口市场表现低迷,出口量与净出口量均呈下滑态势,贸易顺差持续收窄。与此同时,进口均价显著高于

2025年10月15日
全球量子战略竞逐 我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多技术路线并行

全球量子战略竞逐 我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计算芯片作为未来算力的战略制高点,正引领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然而,这一前沿领域也伴随着严峻挑战。近年来,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对华量子技术出口管制措施,使得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自立自强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鲜明的本土特色。一方面,市场规模在全球及国内政策支持、投资升温与广

2025年10月14日
算力需求转向推理端 我国ASIC芯片行业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国产企业加速崛起

算力需求转向推理端 我国ASIC芯片行业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国产企业加速崛起

随着AIGC产业从模型训练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算力需求的中心正经历从“训练”到“推理”的关键转变。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凭借其针对特定任务深度定制所带来的极致能效比和成本优势,在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海量终端部署场景中展现出比GPU更强的潜力,预计到2027年推理工作负载将占据中国服务器市场的72.6%。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正逐步向成熟期迈进 国产替代市场仍一片蓝海

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正逐步向成熟期迈进 国产替代市场仍一片蓝海

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开始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不过当时处于技术萌芽期。到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才逐渐进入‌商业化,但当时设备基本依赖进口。直到2010年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等政策出台,德龙激光、大族激光等企业实现激光划片机、解键合设备国产化以及下游半导体行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