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医药包装产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1)政府投入加大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
医药行业关系每一个人的切身福祉,也是历届政府施政的重点。政府政策重点包括鼓励医药产业发展,理顺医疗链条体制以及增加医保、政府卫生支出的覆盖度和支付力度等。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到 2015 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卫生总费用增长得到合理控制,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群众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 30%以下。
图:1992-2014 年个人、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
数据来源:《卫生统计年鉴》、《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35,378.9 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 10,590.7 亿元(占 29.9%),社会卫生支出13,042.9 亿元(占 36.9%),个人卫生支出 11,745.3 亿元(占 33.2%)。从趋势来看,个人卫生支出进一步下降,政府持续加大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比例持续增加,有利于医疗卫生需求的增长和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
从卫生费用占 GDP 的比例来看,我国卫生费用所占比例仍然较低,2013 年为 GDP 的 5.56%。卫生部“健康中国 2020”战略提出,我国政府未来将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到 2020 年,卫生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达到 6.5%-7%。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是我国达成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和筹资水平持续提升。1998 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后又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自 2007 年起,国务院决定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2010 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通过试点,探索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体系,形成合理的筹资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02 年,我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9 年,我国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确立新农合作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地位。根据《关于做好 2015 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5〕4 号)的规定,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在 2014 年的基础上提高 60 元,达到 380 元。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2014 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 2014 年底,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数达 7.36 亿人,参合率为 98.9%。
2014 年度新农合筹资总额达 3,025.3 亿元,人均筹资 410.9元,人均筹资额同比上升 10.87%。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提升和筹资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就诊人数的增加以及医药行业的增长。
(2)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城镇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 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966 元,比上年增长 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4%。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居民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医药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和深入化。国民对医药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持续提升,这从根本上促进了我国医药行业多年以来稳定高速的增长。
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由于城乡收入仍不均衡,我国城镇居民卫生费用支出要显著高于农村居民,《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卫生费用支出平均是农村居民的 2 倍左右,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城镇化带来的居民消费意识、健康意识提升,医疗服务便利性提高、社保覆盖程度加大等积极因素都会促进医药需求的增长。
图: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度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3)老年人口增长使我国人口患病率、年龄谱发生变化
药品需求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以及患病率密切相关。患病率方面,我国历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1998、2003、2008 年和 2013 年居民两周患病率分别为15.0%、14.3%、18.9%和 24.1%。
2013 年居民患病率相比以往显著提升。由于患病率是通过不同年龄分组的患病率加权计算得来的,因此,从细分年龄组别来看,可以发现患病率的大幅提升主要是由于老龄人口的患病率以及在人口中的占比不断提升造成的,中青年的患病率变化并不显著。如下图所示:
图:我国按年龄划分的患病率情况
数据来源:1998、2003、2008 和 2013 年卫生服务调查
除患病率的变化之外,老年人口的绝对数也在持续增长。从人口和年龄结构上看,我国目前虽然人口仍然保持每年一千万增长,但老龄化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我国 2013 年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 2 亿大关。有关文献预计,到 2026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达 3 亿,2041 年,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达 4 亿。老年人口对医疗资源的需求相比年青人口显著增加,有报道指出,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资源的 1.9 倍,60 岁以上人口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的 3.2 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的 3.6 倍,在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中有66%的人使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一个老年人每年有 12 到 17 次处方,平均每次处方要使用 4.5 种处方药和 2.1 种非处方药。人口的老龄化将使药品的需求呈现长期、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人口研究》
(4)疾病谱变化造成医药消费结构变化
从 1998、2003、2008、2013 年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来看,我国居民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基本趋势为:随着我国医疗系统的进步以及居民卫生观念的变化,以各类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谱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脑血管类疾病、消化类疾病为代表的各类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所取代。
图:1998-2013,四大类疾病的两周患病率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快节奏、高压力的城市生活方式使城市人口普遍存在亚健康的现象,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在过去十几年间显著提高。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对疾病谱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退行性疾病比例的增大,如肿瘤,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我国医药行业的消费结构与疾病谱的变化密切相关,结构在过去十几年间也有明显调整。
医院用药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抗肿瘤药、神经精神系统用药、心血管疾病用药等老年病、慢性病用药份额显著提高。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