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随着我国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在小分子药物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大规模生产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其中,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已覆盖了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产业化整个过程,基本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配套、优化集成的整体性布局,部分平台标准规范已能与国际接轨,新药自主创新和研究开发能力显著增强。
2、行业特征
(1)医药行业的经营模式
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主要由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推动。国际医药市场上大型跨国医药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强大的研发力量,不断提高创新药品的开发投入,并通过不断推出创新药物和市场扩张,从而获得专利药的垄断收益。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资源投入较高,目前主要为发达国家制药企业采用。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采取仿制药模式,即医药企业通过仿制专利保护到期的专利药物,获得市场发展空间。为提高市场竞争力,部分企业也逐渐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投入,逐步向新药创新模式转换,向市场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从事药品制造的企业在开展业务之前必须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国家及地方各级医药监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证书,包括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以及药品包装用材料和容器注册证;对于所生产的药品还需获得生产批件。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医药产业市场竞争态势调查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2)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医药行业作为需求刚性特征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
输液类产品普遍重量较大,其中玻璃瓶输液还易遭到破损,因而产品的运输费用较高,存在较强的运输半径制约,因此输液行业内大多中小企业由于运输费用的问题,多局限在区域内经营,而拥有高附加值的输液产品的企业不容易受到区域半径的限制,其产品销售区域较为广阔。
3、医药行业与上、下游行业关系及影响
医药行业的上游行业为原料药制造业。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之一,目前可生产原料药1,500种,且多个药物品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传统原料药技术相对成熟,进入壁垒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在产品价格整体平稳下降的同时其质量亦不断提高。
医院市场和医药商业是本行业的下游行业,医药企业的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进行销售。在不同的营销模式下,医药企业对市场终端的控制力度不一样。在经销模式下,医药制造企业对经销商的选择拥有较大的自主性,不存在依赖于某一特定经销商的情况。从市场需求方面看,随着人口数量的绝对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人均收入的增加以及健康标准的提高,下游市场需求保持稳步增长。
因此,医药行业下游环境有利于医药行业的发展。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