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4年中国人工关节行业发展社会环境优势分析

  导读:2014年中国人工关节行业发展社会环境优势分析,我国人工关节技术在20 世纪90 年代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医生掌握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需要接受系统的训练。随着大量发达国家人工关节产品及技术进入中国市场,骨科国内外学者相互访问更加频繁及国内国外人工关节厂商的学术推广,我国人工关节理论及技术迅速发展。

  1、经济不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整个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骨科医疗器械行业也不例外。与医疗器械相关的一个经济指标是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则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居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卫生费用逐年增长。
  2、中国正处于人口的快速老龄化阶段
  人工关节植入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导致的创伤性骨缺损,另一类是伴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骨性疾病,常见类型为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趋势,年龄在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最高。当今国际通用标准用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一个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即老龄化率,按照此标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2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54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比上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

2012年我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6-2012年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据中国老龄办预测,2001-2020 年中国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2020 年老龄化率将达到17.2%,而2050 年将达到30%以上。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由于人工关节面对的绝大部分人群为60-84 岁人群,Zimmer 在其年报中引用美国人口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60-84 岁人群的人口比重在2005-2030 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6%,仅次于巴西和墨西哥的3.7%。按此数据推算,2020 年中国60-84岁人群的人口比重将达到大约13%,2030 年将达到大约18%。
  3、人民健康意识和生活品质意识的提高
  人工关节置换目的在于缓解或解除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和恢复关节运动功能,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它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现已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但由于人工关节主要是改善生活质量的产品,国人对其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更换人工关节但没有更换的人占有相当比例。
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关节置换以后10-20 年的成功率是92-98%,关节置换安全、可靠,被证明是目前治疗严重骨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它使部分长期卧床病人通过手术重新获得了站立和行走能力;使长期受关节病痛折磨的人们可以像正常人那样行走、爬楼、外出旅行、工作、购物和体育锻炼,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二级医院均有条件开展此项手术,随着手术的普遍化以及围手术期的优化、个人保健意识的加强,需更换人工关节但却没有更换的人群比重将显著下降。
  4、骨科医生手术技术日趋熟练
  我国人工关节技术在20 世纪90 年代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医生掌握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需要接受系统的训练。随着大量发达国家人工关节产品及技术进入中国市场,骨科国内外学者相互访问更加频繁及国内国外人工关节厂商的学术推广,我国人工关节理论及技术迅速发展。加之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物力学等基础学科领域水平的提高,使得国内骨科医生中掌握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医生的数量与执业水平同步提升。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人工关节市场产销调研与发展动向研究报告(2014-2018)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医疗大模型行业:政策打开中医大模型空间 道德风险挑战下产业生态完善迫在眉睫

医疗大模型行业:政策打开中医大模型空间 道德风险挑战下产业生态完善迫在眉睫

我国医疗大模型市场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2020年我国医疗大模型市场规模不足5亿元,而2024年我国医疗大模型市场规模大幅增长至41.8亿元。医疗大模型依托于通用大模型的技术底座,通过医疗行业的特有知识和数据进行训练和微调,形成了符合医疗行业的特有大模型技术应用。近年来,医疗行业大模型技术持续演进,不断突破参数规模,融合

2025年11月28日
政策红利释放助推国产替代浪潮 我国吻合器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政策红利释放助推国产替代浪潮 我国吻合器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吻合器,作为外科手术中替代手工缝合的关键医疗器械,其发展与中国医疗改革的脉搏紧密相连。在微创手术普及、国家集采政策及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临床需求增长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中国吻合器市场正经历着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的深刻变革。行业在享受政策红利、实现国产替代的同时,也面临着核心技术突破与激烈价格竞争的双重挑战。未来,随着电动智能吻

2025年11月27日
从“心”突破,填补生命鸿沟 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行业百亿蓝海市场启航

从“心”突破,填补生命鸿沟 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行业百亿蓝海市场启航

心力衰竭,特别是预后极差的终末期心衰,正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其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患者生存质量极低。当前,中国拥有超过1500万心衰患者,其中终末期患者已逾156万,且数量持续增长。面对这一庞大群体,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作为理想方案的心脏移植又因供体极度稀缺(2024年全年手术量仅1064例),难以满足临床需

2025年11月17日
全球5.89亿糖尿病患者催生规模庞大的血糖监测市场 CGM驱动国产替代浪潮

全球5.89亿糖尿病患者催生规模庞大的血糖监测市场 CGM驱动国产替代浪潮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升级、缺乏运动等问题日益突出,叠加遗传因素与环境诱因的共同作用,糖尿病患者不断增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5年4月发布的第11版《IDF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2024年全球20岁至79岁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已达到5.89亿,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每4人就有1人患病

2025年11月17日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益生元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正日益广泛。从富含益生元的低温酸奶、乳酸菌饮料等乳制品,到添加低聚果糖的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再到功能性饮料及膳食补充剂,随着消费者对肠道健康管理的日益重视,益生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从单一功能向多维度健康赋能转变,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核心驱动力。目前益生元在各类食品中已被广泛

2025年11月11日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盐酸氨丙啉技术壁垒高,反应链条长,控制要求严格,市场参与者较少,代表包括美国辉宝、大洋生物、绿洲化工、东康源科技、众合化工等。其中美国辉宝和中国大洋生物市占率合计超90%,呈现双寡头格局。

2025年11月07日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但近年这一情况正在不断扭转。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2025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

2025年11月06日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在国内,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国内医疗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优化,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逐渐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的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2025年H1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由6377家增长至8928家。

2025年10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