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益生菌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供需保持基本平衡状态 产品将不断创新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益生菌行业分析报告-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定位研究》显示,益生菌是通过摄取适当的量,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活菌(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益生菌定植于人或动物肠道、生殖系统内,对人体稳态起调节作用,通过抑制有害菌增殖、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代谢合成营养物质等途径对宿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益生菌在进入肠道后,会与肠道中原有菌群发生栖生、共生、偏生、竞争和吞噬等复杂的关系,最终起到促进机体健康的作用。

益生菌功能

菌种名称

主要功能

干酪乳杆菌

降低血糖,改善机体免疫,修复肠道黏膜损伤

双歧杆菌

缓解急慢性肠炎、治疗感染

植物乳杆菌

抗氧化,抑制大肠杆菌

发酵乳杆菌

降低发炎风险

嗜酸乳杆菌

降低胆固醇、血糖,降低血脂,抗氧化性

鼠李糖乳杆菌

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腹泻,控制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副干酪乳杆菌

缓解内源性病原体

约氏乳杆菌

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瑞士乳杆菌

降低血糖

格氏乳杆菌

增强免疫力

罗伊氏乳杆菌

防止感染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一、行业现状

        1.益生菌供需保持基本平衡状态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益生菌年度注册企业数量为近十年峰值,为173家。2020年我国益生菌年度注册企业数量为126家。在进入企业增多及消费者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益生菌行业供需保持基本平衡状态。

2010-2020年我国益生菌年度注册企业数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6-2020年我国益生菌行业供需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益生菌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健康化需求和对益生菌了解逐步提高,我国科技部也高度重视益生菌的基础研究发展和产业化升级,国内益生菌市场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益生菌行业市场规模为700亿元左右,2020年我国益生菌行业市场规模接近850亿元。

2011-2020年我国益生菌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益生菌应用市场以乳制品为主

        从下游需求结构来看,我国益生菌应用市场以乳制品为主。数据显示,72.40%的益生菌应用于乳品工业,其次是药品、冲剂,占比为9.5%。

我国益生菌应用市场结构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趋势

        目前,益生菌调节胃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力的健康作用已被消费者普遍认可,针对不同人群的胃肠道健康与免疫调节仍是益生菌产品发展的主流。同时,行业也呈现出六大创新趋势:

我国益生菌创新发展趋势

创新趋势

具体内容

科学严谨循证评价菌种功效

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信任源于科学与权威的数据支撑,益生菌的健康功效理应建立在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评价和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如今,越来越多的益生菌企业对益生菌功能的研究以临床和人群试验结果为评价依据,科学循证益生菌的功能特性已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共识。针对筛选的优良菌种提供更多强有力的临床研究证据,将有助于创新产品的研发,同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开发差异化菌种丰富行业市场

益生菌菌种是制约益生菌行业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充分利用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基于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自主研发的菌种开发具有健康功能的产品或特色鲜明的发酵剂,形成差异化的区隔,丰富了市场产品种类。

特异性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

不同人群对益生菌健康作用的需求各异,推进了相关产品不断创新。益生菌的健康作用具有菌种特异性与个体差异性,不同的益生菌及其组合具有不同的健康效应。由此,益生菌产品逐渐向儿童、上班族、中老年等人群细分,并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如儿童腹泻/龋齿、幽门螺杆菌感染、睡眠障碍、老年消化功能减弱等,开发出诸多新产品。

复配组合提升产品健康作用

多菌种益生菌及益生元复配提升益生菌的健康功能,逐渐成为产品创新主流。如乳杆菌、双歧杆菌菌种的组合,亦或是与酵母菌、低聚糖等的复配,起到增加益生菌活菌数量或互补益生菌菌种健康作用。

技术创新带动多元化产品开发

伴随着多层包埋高保活等技术的突破及适用于热加工食品的益生芽孢菌种出现,使益生菌的应用领域快速扩展。跨界融合产品不断出现,突破了原有的益生菌粉、发酵乳及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等传统模式,逐渐向坚果、糖果、咖啡等食品类别扩展。与此同时,无需冲饮,无需冷藏,方便携带等便捷化、趣味化产品逐渐丰富了益生菌产品品类,满足了多元化消费场景。

“肠—脑轴”理论驱动新品探索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精神健康问题的困扰。研究表明,人体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生理、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而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以调节情绪、心理症状(如焦虑和抑郁)及生理、行为和脑功能方面与压力有关的变化。探索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的益生菌产品初见端倪。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分子胶行业现状分析:市场逐渐火热 多家药企纷纷入局且进展顺利

我国分子胶行业现状分析:市场逐渐火热 多家药企纷纷入局且进展顺利

同时,众多全球TOP100药企也纷纷入局。例如,2023年4月,默沙东与Proxygen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针对多种治疗靶点的分子胶降解剂;辉瑞于2024年10月与TRIANA Biomedicines达成战略合作和许可协议,为包括肿瘤学在内的多种疾病领域的多个靶点发现新型分子胶降解剂……

2024年11月22日
日企占据医用软镜市场主导 国产实现突破后市占率提升显著 4K产品大势所趋

日企占据医用软镜市场主导 国产实现突破后市占率提升显著 4K产品大势所趋

软镜是医用内窥镜的一种,受益于消化系统疾病高发及肿瘤早期筛查逐渐普及,全球软镜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数据,2023 年全球医用软镜市场规模为 89.8 亿美元,预计 2033 年全球医用软镜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67.3 亿美元,2023-2033 年 CAGR 为 6.42%。

2024年11月22日
医疗信息化建设带动医疗大数据发展 行业竞争格局较分散 解决方案仍待升级

医疗信息化建设带动医疗大数据发展 行业竞争格局较分散 解决方案仍待升级

伴随着我国医疗制度、体系改革持续深化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市场快速扩张。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为662亿元,较上年增长4.75%;预计202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达693亿元,较上年增长4.68%。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血糖仪行业现状分析:CGM市场陷入价格战 无创或成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血糖仪行业现状分析:CGM市场陷入价格战 无创或成未来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有望成为血糖仪市场主流产品。根据数据显示。2015-2023年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由31百万美元增长至430百万美元,预计2024年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达505百万美元。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儿童医疗行业供需失衡明显 机遇挑战并存 市场暂无强有力头部品牌跑出

我国儿童医疗行业供需失衡明显 机遇挑战并存 市场暂无强有力头部品牌跑出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有儿童医院158所,妇幼保健机构3082家。全国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到了2.7张,和2015年相比,增加了0.27张。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儿科医疗资源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精麻行业现状分析:需求基数有望持续上升 市场集中度高

我国精麻行业现状分析:需求基数有望持续上升 市场集中度高

在市场竞争方面,我国精麻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CR9接近80%,其中人福医药市占率25.9%,恒瑞医药12.2%,恩华药业5.4%。从麻醉镇痛大品种市场格局来看,市场份额多被麻醉龙头(人福、恩华、恒瑞、扬子江等)所占据。

2024年11月09日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现状:分子类为主流 市场集中度及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现状:分子类为主流 市场集中度及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达206.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5.5%;2023年我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达236.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8%。预计2024年我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达26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9%。

2024年11月06日
全球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增长显著 诊断类产品占比最大

全球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增长显著 诊断类产品占比最大

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45亿美元增长至100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2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

2024年11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