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儿童专用药制造商严重匮乏 相关监管法规亟待补位

 导读: 国内儿童专用药制造商严重匮乏 相关监管法规亟待补位。《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近日正式发布。白皮书称目前超八成家长给儿童用药存安全隐患;不合理用药与儿童专用药稀缺是儿童用药的两大焦点所在。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儿童用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盈利前景预测报告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近日正式发布。白皮书称目前超八成家长给儿童用药存安全隐患;不合理用药与儿童专用药稀缺是儿童用药的两大焦点所在。

 

        专门儿童用药生产企业仅10余家 

        都说儿童的钱最容易挣,儿童用药却是个例外,一直遭到生产厂家冷落。全国工商联药业商会相关调查显示,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仅10余家。此外,有儿童药品生产部门的企业也仅30多家。 

        根据新药审评的有关规定,同样一种药要生产小剂量装,需要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也需要提供研发数据来证明确实适用于儿童。目前,我国3500多个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剂型仅60种(含中成药),药品中98%没有儿童剂型。 

        据统计,我国儿童人口数为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5%。未来受到“二孩政策”的影响,儿童人口数将呈现增长趋势,儿童用药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国内儿童用药医疗市场90%以上的份额,被为数不多的外资企业如惠氏、罗氏、施贵宝等占领。“正是小孩生病没有可供选择的儿童药,导致每次给小孩吃成人药量的‘缩小版’,西药孩子吞咽不配合,只能硬塞,塞成功可以放心,但小孩子常把硬塞进嘴中的半颗药吐出来。”一位忧心忡忡的妈妈如此表示。 

        多数儿童用药存安全隐患 

        《白皮书》显示,84.9%的家长给孩子用药时存在安全隐患。调研中,27.4%的家长表示因为担心医嘱用量不够或太多,会自行调整用药剂量;72.5%的家长存有给孩子擅自停药的行为;超过三成的家长会擅自给孩子联合用药;19.8%的家长会将药溶于牛奶、糖水、饮料和粥汤等给孩子服用;42.7%的家长会根据自己或亲友的经验给孩子用药。 

        此外,家长对儿童药概念的理解较模糊。认同“药名上有小儿字样的药是儿童药”的家长占比仅61.5%。而认同“儿科医生处方的药就是儿童药”“说明书适用人群上有写儿童的就是儿童药”和“说明书用法用量上有写儿童的就是儿童药”的家长占比分别高达50.6%、41.0%、39.0%。同时,家长对儿童药判断、用药剂量、喂药方式等方面存在困惑,超过一半家长有1-3种困惑。 

        《白皮书》显示,大部分家长对儿童用药安全感评价不高,特别是化学用药。45.8%的家长认为目前整体的儿童用药一般,9.3%的家长对目前整体儿童用药感到不安全。探究原因,抗生素滥用严重是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临床用药实验,剂量不知是否科学,副作用未知;第三是儿童药品出现过安全事故。 

        专家表示,滥用药、用错药对儿童危害很大。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4倍,而我国儿童专属药品却不足2%,儿科医生缺口20万。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重视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律师宁飞龙认为,应加强公众教育和完善法律法规。首先,加强儿童用药方面公众教育。针对家长给儿童的不合理用药,例如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擅自停药;将药溶于牛奶、糖水、饮料和粥汤等给孩子服用等。要让家长认识到儿童服用专用药的必要性、儿童不合理用药的危害以及儿童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等,从其自身角度较少和杜绝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其次,国家需完善儿童专用药方面的法律法规。针对儿童用药专门生产企业和儿童专用药稀少、企业生产、销售儿童专用药研发成本高、利润小、风险高等现象,应当尽快完善儿童专用药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现行的《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均没有专门针对儿童药的特殊规定,导致了我国儿童用药的注册和监管无专门的法规可依。 

        针对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和上市后评价体系不完善,在药品定价、采购方面,也没有对儿童用药的特殊支持。因此,宁飞龙认为,我国应当尽快完善儿童专用药方面的法律法规。一方面,在《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设置相关条款或者专门制定儿童药物管理法律,并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同时,成立相应的儿科治疗办公室和儿科评审委员会,负责儿童药物的伦理和上市后的安全性问题。 

        另一方面,应制定和出台儿童用药方面的激励政策,提高企业儿童用药研发生产销售的积极性。例如,对儿童用药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前审评进行单独管理,建立儿童用药快速审批程序;对专门致力于儿童用药研发生产的企业,鼓励对多个儿童专用品种捆绑式申报,进行优先集中审批;对优秀的儿童药生产企业给予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产业扶持政策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2023年全球微创外科(包括硬镜、微创外科手术设备以及耗材(MISIA))市场规模为298.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微创外科市场规模将攀升至348.4亿美元,2023-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

2025年09月09日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2021年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达303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已超50%,达55.6%;预计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有望以CAGR为21.1%速度增至2026年的789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8.2%。

2025年09月08日
千亿风口已至! 我国益生菌市场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AKK菌有望成新一代“明星选手”

千亿风口已至! 我国益生菌市场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AKK菌有望成新一代“明星选手”

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挑战。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了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15.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更多老年人会关注自身的肠道疾病及各种慢性病的抑制与辅助治疗,给益生菌市场带来无限潜力。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市场繁荣下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市场繁荣下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得益于企业快速扩张,我国眼科医疗供给市场不断扩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从945家增长至167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8%。预计到2028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增长至3126家,其中民营眼科医院将达3044家。此外,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的执业医师(包括助理)、护士人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抗ED药物市场快速扩容但渗透率偏低 仿制药扎堆入场 竞争趋向白热化

我国抗ED药物市场快速扩容但渗透率偏低 仿制药扎堆入场 竞争趋向白热化

2019-2023 年,我国抗ED药物市场规模从42.8亿元增至7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52%,展现出良好增长态势。不过,当前市场渗透率仍不足5%,与发达国家15%以上的水平差距显著,未来增长空间较大。销售渠道方面,院外市场占据主导,其中零售药店是核心销售终端。此外,目前我国抗ED药物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2025年09月08日
老龄化加深+健康意识提升下我国带状疱疹疫苗前景广阔 国内已有超30家布局研发

老龄化加深+健康意识提升下我国带状疱疹疫苗前景广阔 国内已有超30家布局研发

得益于市场前景向好,近年绿竹生物、上海迈康生物等企业相继布局带状疱疹疫苗领域。当前,带状疱疹疫苗作为新兴成人疫苗,已有超过30家中国企业布局研发,并形成多层次研发梯队。各家企业采用不同技术路径,包括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减毒活瘦苗等。其中绿竹生物的CHO细胞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已申报上市,领跑行业。

2025年09月05日
技术驱动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企业跨界融合、竞争格局分化态势显著

技术驱动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企业跨界融合、竞争格局分化态势显著

互联网医疗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时空限制,成为越来越多用户获取医疗服务的重要途径。根据数据,2020年12月-2024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由21480万人增长至41765万人,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占网民规模的比重由21.7%提升至37.7%。

2025年09月03日
首仿争夺战! 我国盐酸美金刚行业销售额上升 市场格局或将迎来新变动

首仿争夺战! 我国盐酸美金刚行业销售额上升 市场格局或将迎来新变动

阿尔茨海默病(AD)及相关痴呆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AD的患病负担显著上升。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

2025年09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