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阿胶阿胶位列上品 “吃”掉亚健康

        亚健康明天见,不,亚健康天天见。

        借用这句流传甚广的广告语,或可以表明亚健康——这个现代都市健康头号公敌的杀伤力。有数据显示:70%的白领工作者,85%的企业管理者都属于亚健康的高危人群,失眠健忘、食欲低下、易感疲劳、抵抗力差、频繁感冒、口腔溃疡等各种亚健康症状频频袭来,更有甚者走向“过劳死”。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专家组成员高学敏接受采访时称,走出亚健康状态不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比如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建议在日常生活中,配以阿胶一类的滋补品,对预防和治疗亚健康大有裨益。

        阿胶“治未病”

        上医治未病。对于亚健康而言尤是如此,防永远胜于堵。

        而阿胶,就是利于人们“治未病”的良品。

        据悉,亚健康的根本原因是人体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对此传统中药三宝“人参、鹿茸、阿胶”均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长期服用以改善体质。但高学敏强调,在日常使用中,因为阿胶性平,食用起来安全性最高。迄今为止,单服阿胶,尚未见到不良反应的报告。而人参就不同,最典型的是过量长期服用人参,还可引起眩晕头痛,烦躁失眠等症状,所以阿胶的应用比人参、鹿茸更加广泛。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将阿胶位列上品,称其久服可轻身益气,养性延年,使身体强健。为此,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修书叮嘱其母“阿胶丹参之物,时以佐之。”

        而通过现代实验证实,阿胶能够显著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增强动物的耐寒冷能力

        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阿胶制作技艺唯一传承人秦玉峰介绍,阿胶可直接作用于造血链,升高骨髓造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迅速恢复失血性贫血之红细胞功能,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因此,阿胶对年老体弱、久病体虚、易感冒等亚健康人群有较好的预防功用。

        据高学敏介绍,目前疲劳综合征患者在慢性病门诊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有的国家甚至达到20%。这些患者一般都有持续半年以上的低烧、失眠、抑郁,以及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等现象。

  现代研究表明,阿胶具有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安神,补充人体基础物质,所以对于有疲劳综合征的亚健康人群,有规律、适当的服用阿胶,会起到很好地恢复体质的作用。

失眠,是现代人的一大困扰。

  有着30多年临床经验的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唐博祥有个简单易行,十分有效,且兼具滋补功效的好方法对付失眠。

  睡前,将一个鸡蛋用沸水冲开,加阿胶粉一勺,酸枣仁面一勺,少许精盐,调匀,待温度适中时,服用。

  阿胶具有滋阴安神的功效。在临床上阿胶多用来治肾阴不足,心火亢盛,水火失济,心肾不交所致的烦躁、心悸,失眠等。所以我们在睡前适量服用,效果会很明显。

阿胶“治已病”

倘若亚健康突破封锁线,发展成“已病”,也可以通过服食阿胶的方式进行调节。

而在此方面,并不乏先例。三国时期曹植被贬东阿时骨瘦如柴,后因常食阿胶滋补,身体受益非浅,曹植感念于此,故作《飞龙篇》赋诗颂阿胶:“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据著名中医亚健康和养生保健专家闫珉川介绍,当前六成以上的亚健康人群临床表现为心肝血虚,此外肾阴虚也很常见。心血虚的人一般表现为面色无华、心悸、失眠、气短等。因为心主神志,所以当血不养心时,必然会睡不好觉,出现心跳加快、心慌等问题。而肝藏血,肝血不足时,人的面色自然萎黄、唇甲色淡、头晕目眩,这些表现从现代医学来看,常常是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主要表现。

而阿胶恰好在这些方面切中要害。清代名医叶天士就曾称赞阿胶是“血肉有情之品”,善于补血,擅长治疗血虚引起的各种病症。

现代女性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不断加快的生活、工作节奏,日渐复杂的人际关系,哺育后代的重任,使女人同时承受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势必会给她们的躯体和精神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这部分女性中国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肖承悰建议,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同时为避免烦躁、易怒等经前期综合征,可以在经前和经后适量服用阿胶,养血柔肝,平时也可适量服用食疗颗粒剂。

  阿胶药食同源,既可日常进补、常年养生,又可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许多病症。肖承悰十分中肯地提醒,同样都称“阿胶”,本质差别很大,选择阿胶时要慎重。对炼制阿胶而言,比驴皮更珍贵的是东阿之水,因为驴皮常有,而东阿水只有东阿县地下才有,用此水炼制的驴皮胶方能称为“阿胶”。原料的道地性直接关系到服用效果的优劣,专家提醒,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购买阿胶等滋补品,莫不要因小失大。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膳食营养补充行业市场蕴藏庞大需求量 硫酸软骨素与氨糖领域前景广阔

我国膳食营养补充行业市场蕴藏庞大需求量 硫酸软骨素与氨糖领域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日益关注,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其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迅速提升,健康消费被进一步催热,极大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膳食营养补充产品销售规模超过 1870 亿美元。

2025年04月16日
多因素驱动 我国中医馆数量规模已超八万家 出海成行业各大品牌目标

多因素驱动 我国中医馆数量规模已超八万家 出海成行业各大品牌目标

我国中医馆行业疯狂扩张,其主要是有多种关键因素共同促成,其中既有政策端的支持,同时也有市场需求的催化,还有中医客单价和复购率显著提升、新商业化模式快速落地等等因素推动。此外,年轻人逐渐成为中医馆行业有力的消费群体,并且固生堂、同仁堂、贡方堂等国内头部机构已率先在出海上试水,但由于特朗普关税升级,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及营收均上升 但利润下滑 行业洗牌或将加速

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及营收均上升 但利润下滑 行业洗牌或将加速

在政策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下,近年来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不断扩容。同时其营业收入也在逐年增长。但受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024年其行业利润出现下滑。我国中药饮片行业集中度低,2023年CR5仅为2.7%,属于典型的分散竞争型市场。未来,随着全国性联盟集采落地,我国中药饮片行业或将加速洗牌。

2025年04月11日
美国关税措施倒逼国产药企自主创新 我国创新药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

美国关税措施倒逼国产药企自主创新 我国创新药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了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影响着创新药企商业利益。这可能加速中国在创新药市场国产替代,例如加大对创新药研发(如PD-1抑制剂、CAR-T疗法)的政策支持,减少对进口技术的依赖,倒逼企业自主创新。不过,整体来看,随着我国创新药行业国产化快速崛起,并且多数产品已经获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HMB供应量占全球90%以上份额 老龄化带动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我国HMB供应量占全球90%以上份额 老龄化带动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运动人群的增多,对能够增强运动表现、促进肌肉生长和恢复的膳食营养补充产品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进而对HMB需求随之上升,其产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HMB行业产量为1662.43吨,预计2030年产量将达到3571.69吨。而中国作为HMB的主要生产

2025年04月08日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针对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抑酸,所以抑酸药物被推向历史舞台,目前最新一代的药物是P-CAB抑制剂,正在快速发展。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类药物(P-CAB)抑制酸分泌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结合壁细胞内H+/K+-ATP酶(质子泵)的钾离子结合部位。与质子泵抑制剂(PPI)不同,P-CAB可直接抑制H+/K+-ATP酶,而无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中成药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中成药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中成药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自2018年起,在医保控费、DRG/DIP付费改革、重点监控合理用药、“限输令”等因素推动下,我国中成药行业进入调整期,产量逐渐下滑。同时在2024年,我国中成药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纷纷下滑。在政策层面,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多项政策,聚焦中成药产品质量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大 集采量多致市场降价幅度较大

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大 集采量多致市场降价幅度较大

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根据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研究成果,我国18至64岁成年人中,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感染率分别约为10.5%、5.4%、2.5%、4.5%和41.5%。另外,我国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高达58.6%和61.1%。

2025年04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