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将维持快速增长。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成长性优于药品市场,未来将维持10%-15%的复合增速。虽然发达国家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正经历着快速的成长,依靠成本优势和研发积累提升产业链地位。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支出、日益提升的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将是推动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行业发展注入额外动力,成为释放被压抑需求和打开未来潜在空间的诱发力量。资源配置再平衡、升级换代以及产业转移等内外部动力相互交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
从长期看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行业正处在整合发展临界点。在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将催生未来的行业巨头。
目前医疗器械行业具备以下几个投资亮点: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处在整合发展临界点,专业化并购培育细分市场龙头,综合化并购催生行业巨头。从初级卫材为主的初创阶段到门类扩张的起步阶段,再到上世纪90年代民营资本推动的结构性变化阶段,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完成了原始技术和资本积累,并初步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区域产业布局。2006年新医改启动后,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多元化战略诉求、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资本力量成为行业整合的催化剂,在行业内生特性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集中度提升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将通过兼并收购,推动行业走向集中。在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将涌现更多的细分市场龙头,并且催生未来的行业巨头。
战略定位决定未来发展,先行并扩张企业有望成为行业巨头。整合发展期,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将面临三种发展格局选择:1专注细分市场,成就细分龙头;2通过并购扩张,成为综合巨头;3借助科技优势,实现医电一体化。专注和多元化都不可或缺,我们认为多元化发展、积极进行整合扩张的企业更有希望成为赢家。迈瑞医疗、威高股份、鱼跃医疗、乐普医疗已经通过合资、并购走向多元化,成为整合的领跑者。微创医疗、康辉医疗、创生医疗、九安医疗、阳普医疗、新华医疗则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万东医疗虽只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但背后承载了华润集团对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预期。
产业升级大势所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从传统制造走向高科技发展之路。制造加工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基础,经过积累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品体系,并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建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医疗器械积极进行技术升级,争取内需市场和外部产业转移机遇。产品质量、技术结构方面的提升使得中国企业在监护、医学影像设备、临床实验室设备和微创介入治疗等领域获取了显著成果。创新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心电生理仪器、人工关节等将是下一步占领的制高点。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将维持快速增长。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成长性优于药品市场,未来将维持10%-15%的复合增速。虽然发达国家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正经历着快速的成长,依靠成本优势和研发积累提升产业链地位。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支出、日益提升的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将是推动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行业发展注入额外动力,成为释放被压抑需求和打开未来潜在空间的诱发力量。资源配置再平衡、升级换代以及产业转移等内外部动力相互交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
行业性风险:
1经济衰退、削减财政支出可能抑制高端出口市场需求;2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国制造产品的全球竞争力;3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在各国都受到严格的监管,政策改变可能显著提高制造企业的成本;4国外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内资品牌的竞争加剧,可能压低行业利润。
销量喜人利润率堪忧
大型医疗设备公司将受益于新版GMP以及基础设施的扩张。由于中国的行业标准日渐提高,以及来自全球仿制药生产商尤其是印度医药企业对具有成本效益的生产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新华医疗和东富龙对大型医疗设备公司的中长期增长前景均持乐观态度。我们重申对新华医疗的积极看法,原因是2011年在新版GMP实施后公司盈利预计将实现96.8%的强劲增长,此外凭借较强的研发能力,公司将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手术室整体解决方案。
成本和速度在医疗耗材市场上十分关键。我们认为国内企业有潜力从跨国公司手中抢占市场份额。国内生产商正在通过重点发展高利润率产品如从传统注射器转向预充式注射器向产业链上游迈进。创生医疗和微创医疗等公司为了在招标中保持竞争力,正在努力通过提供一系列产品、而非单一产品打入关节膝髋关节器械市场。但由于产品质量的口碑欠佳,市场能否接受国内的关节产品仍留有疑虑。
市场预计销量增长强劲,但利润率压力是新的担忧因素:首先为2011年下半年招标做好准备。我们调研的企业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长期增长潜力总体持积极看法,因为大部分企业认为未来2-3年销量需求将保持强劲,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为25-30%。但是招标的不确定性省级政策与中央政策不同是行业利润率面临的主要政策压力。我们调研的企业表示,中国可能在2011年下半年开始对高端医疗器械和耗材进行省一级的招标,以控制总体医疗成本,因为政府认为地区招标价格的管理好于中央,且易于监督。许多新开发产品正在等待进入上市前的招标范围,而企业预计下一轮招标时价格将下调。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