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氨基酸行业市场分析

    作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原料药品种之一的氨基酸,随着其在药品及保健品领域的开发逐渐深入,市场需求也在迅速扩大。据健康网的统计,我国氨基酸类原料药2006年的出口额同比增长率为55.96%,仅次于胰岛素居第二位。同时,西方统计资料也显示,2003年以来,世界氨基酸产品市场总规模保持在570亿~590亿美元,且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目前,我国有多条氨基酸生产线在建或投产,不久有望提升我国氨基酸产业的国际形象。

    占领市场一角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的存在于动物(包括人类)体内的氨基酸至少有20种,但其中,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这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通过食物加以补充,属于“必需氨基酸”。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这8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也有所规定:亮氨酸17.2%、异亮氨酸12.9%、缬氨酸14.1%、赖氨酸12.5%、苏氨酸10%、蛋氨酸10.7%、苯丙氨酸19.5%、色氨酸3.1%。

    除了上述20种氨基酸外,在1986年和2002年还分别发现了2种新的天然氨基酸,即第21氨基酸“硒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和第22氨基酸“焦赖氨酸”(Pyrrolysine)。西方学者认为,新发现的这2种氨基酸在基因遗传密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如今,除了第21氨基酸和第22氨基酸之外,其它氨基酸基本上都已被开发成商品上市,某些商品已成为国际医药、保健品市场上的热销品种,如在国外已开发上市的“非常规氨基酸”产品中,瓜氨酸、鸟氨酸,茶氨酸、卡尼丁和牛磺酸等产品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在传统医药领域,氨基酸主要作为生产大输液和口服制剂(片剂、胶囊或口服液)的原料。此外,以氨基酸为起始原料还可以合成多种重要药物,如抗艾滋病药叠氮胸苷等。

    产品开发持续深入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各种氨基酸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发现某些氨基酸具有治疗心绞痛、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和良性前列腺肥大症等常见病状的良好效果。如L-卡尼丁、精氨酸等可治疗心绞痛,N-乙酰半胱氨酸可治疗慢阻肺或慢性支气管炎,牛磺酸与丙基卡尼丁可治充血性心衰等等。

    在研究发现的推动下,国外已经开发出不少的复合氨基酸产品,而且销售势头相当红火。如美国一公司去年推出一种专门针对老年消费者群体的复合氨基酸新产品“ULTIMATE NUTRITION”(终极营养),主要成分为焦谷氨酰精氨酸与赖氨酸,其作用为促进垂体激素的分泌,使老人恢复精力与活力,强化骨骼,减轻体重。临床研究证实,焦谷氨酰精氨酸与赖氨酸均有促进垂体激素分泌的功效。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氨基酸新产品是专门为喜欢户外运动的消费者打造的“UMH营养氨基酸组合”制剂。据介绍,UMH含有总量为630mg的15种结晶左旋氨基酸,还含有VC、VB6、皮考林铬、5-羟色胺等,能消除肌肉疲劳,恢复体力,及时补充因大运动量而消耗的体内营养物质。

  国内项目相继投产

  1978年以前,国内氨基酸工业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当时,除谷氨酸(味精原料)和利用猪毛(或人发)水解的胱氨酸以及合成甘氨酸等少数几种氨基酸产品外,绝大多数药用氨基酸均需从国外进口。而从1978年以后,国内氨基酸工业开始加速发展,至1998年末,我国已能生产18种药用氨基酸原料药。

  据统计,全国药用级(L-型氨基酸)的总产量现已超过4000吨,比20世纪80年代时期净增了8倍。论总吨位(包括谷氨酸在内),我国已成为世界氨基酸生产大国,年出口氨基酸原料药在10万吨以上。不过,某些小品种药用氨基酸如环丝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等产品仍存在较大的供应缺口,但当中日合资上海味之素氨基酸公司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即可大大缓解国内医药市场的供应紧张状况。

  尽管我国氨基酸生产已取得了一定规模,但在国际范围来看仍落后于日本、德国、美国、法国和丹麦等发达国家。首先,国内氨基酸原料药生产厂家普遍规模较小,有些厂家年产量仅为几百公斤,而且产品单一;其次,产品结构不合理,某些厂家的氨基酸产品雷同;第三,技术投入少,因而生产水平低下,产品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国际上,氨基酸原料药生产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西方大公司,如日本味之素、协和发酵、德国Degussa、巴斯夫和美国ADM等。而由于国内氨基酸生产厂家的规模太小,某些国产氨基酸如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等,根本无法与这些跨国公司竞争。仅有谷氨酸凭借众多生产厂家(约30多家)、超过110万吨的巨大年产量和低廉的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尚有一席之地。所以,总体上看,我国氨基酸原料药的整体水平仍相对落后。

  但最近几年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据悉,湖北和上海即将成为国内两大药用级氨基酸生产基地,它们的主要产品均为我国目前供应十分紧张的长线氨基酸原料药如色氨酸、组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环丝氨酸等。湖北的八峰药业主要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开发紧缺药用氨基酸(武汉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展氨基酸研究的高等院校)。上海则凭借地利之便与日本大公司展开全方位合作,引进日本技术与资金在沪建立氨基酸生产基地。位于浦东张江的一期工程现已竣工,年产紧缺氨基酸近1000吨。随着二期工程的开展,预计上海张江基地将年产近3000吨的10种药用氨基酸产品,年产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

  另据报道,盛产玉米的吉林省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新的氨基酸生产基地,主要是由香港投资8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全国最大氨基酸公司已于2000年底竣工投产,据说年产量为12万吨,主要产品有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等。德法两国与广西南宁合资建设的安力泰药业有限公司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药用氨基酸生产基地,总投资1350万美元,主要产品包括蛋氨酸等9种市场紧缺氨基酸产品。

    相信在上述生产线陆续达产之后,我国的氨基酸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必将发生质的飞跃,真正成为世界氨基酸生产大国。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骨传导耳机早期聚焦于医疗领域的听力辅助,为传导性耳聋、单侧耳聋患者提供非侵入式听力重建方案。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面向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级骨传导耳机产品需求增速高达50%。随着骨传导耳机行业在核心技术(如振子技术、漏音控制技术、噪声消除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漏音控制及佩戴舒适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2025年10月30日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中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根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数据,中国与美国胃癌新发患者人数预计将在2026年分别达到34.6万人、2.9万人。

2025年10月17日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重症肌无力(MG)作为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波动性肌无力为特征,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其致病机制明确,约85%的患者与抗AChR抗体介导的补体通路激活密切相关。中国作为MG患者大国,拥有约20万存量患者,其中约15%-20%可能进展为死亡率极高的肌无力危象,临床需求远未满足。长期以

2025年10月17日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随着科学养宠的观念深入人心和人们对宠物的情感投入增加,宠物驱虫药市场迎来更多增长机会。按照宠物犬、猫平均一次驱虫价格62.51元/只、90.02元/只,平均一年驱虫3.47次、3.45次计算,2024年我国宠物犬、猫驱虫药市场规模分别达114.10亿元、221.99亿元,我国宠物驱虫药总市场规模达336.09亿元。

2025年10月14日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抗体药物以其“高特异性、高有效性”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医药的核心支柱。中国抗体市场正以远超全球的增速(35.4% CAGR)狂奔,规模从2019年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1312亿元。在巨大临床需求、审评审批改革与医保放量的多重驱动下,市场格局呈现“内外资竞合,创新驱动分化”的复杂态势,本土创新力量正强势崛起

2025年10月06日
政策与资本驱动 我国临床前CRO行业迎风而起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

政策与资本驱动 我国临床前CRO行业迎风而起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

临床前CRO作为药物研发的“加速器”与“卖水人”,在医药创新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在政策、资本与产业升级的多重驱动下,中国临床前CRO市场正以超越全球的增速迅猛扩张,2023年市场规模已超400亿元,预计至2030年将逼近900亿大关。同时,高壁垒铸就了特定的市场格局。中国临床前CRO市场在经验、人才和设

2025年10月05日
我国血液透析行业:国产品牌逐步崛起 正逐步在血液透析器等细分领域实现国产替代

我国血液透析行业:国产品牌逐步崛起 正逐步在血液透析器等细分领域实现国产替代

在下游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血液透析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容,由2020年的640.52亿元上升至2024年1170.7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27%。 2025年上半年我国中国血液透析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62.64亿元

2025年10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