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氨基酸领域开发出了不少重要的技术,比如饲料级氨基酸的微胶囊化技术和用于医疗保健食品的氨基酸二聚物的开发,这些技术为氨基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进一步夯实了氨基酸的应用基础。氨基酸二聚物的开发使它们更加适合用于食品领域,因为在水溶液中它们更加稳定,并且比单一的氨基酸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微胶囊化技术对于欧洲氨基酸市场的发展也很重要,因为这一技术可以帮助防止氨基酸的降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反刍动物饲料所使用的氨基酸产量。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了氨基酸所具有的好处,使它们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担忧以及居高不下的产品价格仍是阻碍欧洲氨基酸市场发展的两大因素。
总的来说,今后几年里,欧洲氨基酸市场有可能将以复合年均增长率5%的速度发展,其中动物饲料行业产生的销售收入最大。
在欧洲氨基酸市场上,动物饲料占60%的份额;食品和饮料大约占30%;其它用途(如药品和膳食补充剂)占剩余的10%。
随着亚洲生产商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生产商陆续进入欧洲氨基酸市场,一些欧洲厂家发现,它们越来越难以与从亚洲进口的那些价格低廉的氨基酸展开竞争。来自亚洲的氨基酸不仅价格低,而且产品质量与欧洲产品不相上下。比如精氨酸是一种用于肌肉生长和组织修复以及其它用途的重要氨基酸,中国产品的平均价格在每公斤8~10欧元之间,而欧洲产品每公斤在12~13欧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家能够生产出质量上能与欧洲产品媲美的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公司要把握市场主动权,可以考虑与亚洲当地厂家组建合资企业,从而使它们可以在低成本环境中组织生产和销售。收购亚洲公司或与亚洲公司合资生产,不仅能够解决生产成本这一问题,帮助西方公司扩大市场份额,而且将有助于它们在其它市场上扩大市场占有率。
目前,在欧洲氨基酸市场上,一些规模较大的西方企业如Ajinomoto、Kyowa Hakko、德固赛、ADM、巴斯夫和Adessio公司都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事实上,与中国合作已经成为某些西方维生素生产厂家采取的一种战略。比如2005年,荷兰帝斯曼公司与华药集团达成了合资协议,以图改善其营养业务的赢利能力,并在上海复旦大学开设了一家实验室,用以开发生产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和食品原料的新方法。与此同时,巴斯夫公司宣布关闭其设在丹麦的一家维生素C生产厂,这一决定凸显了来自中国产品的价格压力,也标志着巴斯夫在欧洲生产维生素的历史的终结。德固赛公司为克服市场竞争压力,已经率先采取行动,与山东凯赛里能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资生产饲料级L-赖氨酸的协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