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医药零售业在新医改下如何发展。药品零售市场作为中国医药健康产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板块,十多年来发展迅速。但新医改《意见》对于零售业将来的发展有着明确规定,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
参考:《中国医药零售产业专项调查及未来五年市场商机分析报告》
一、国家颁布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
为配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的零售指导价格,共涉及2349个具体剂型规格品。调整后的价格从2009年10月22日起执行。与现行规定价格比,有45%的药品降价,平均降幅12%左右;有49%的药品价格未做调整;有6%的短缺药品价格有所提高。
《通知》明确,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是按照药品通用名称制定的,不区别具体生产经营企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社会零售药店及相关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经营基本药物,可依据市场供求情况,在不超过零售指导价的前提下,自主确定价格。
《通知》规定,原来针对具体企业定价或特定包装规格定价的药品,作为基本药物销售也要执行此次公布的统一零售指导价格。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市场购销价格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适时调整价格;各地要加强对基本药物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存在价格违法行为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新医改推动医药零售业步入洗牌期
药品零售市场作为中国医药健康产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板块,十多年来发展迅速。但新医改《意见》对于零售业将来的发展有着明确规定,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
面对新医改带来的新变化,一些零售商表示将选择增加总代理的药物品种,或者自己买断智慧财产权来委托生产的方式,避免众多小型药品连锁给自己带来的价格冲击。而对于已经放慢的扩张步伐,并购与股份合作成为了新的选择,这些都将促进国内医药零售业逐渐步入洗牌期。
三、新医改下药品零售业发展形势探析
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启动实施,并首先在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委又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始从2010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的二三级医院也将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售药,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零售药店。新医改实际上是药改,尤其在短期内,社区会成为零售药店最具潜力的竞争对手。此前,与医疗机构相比,药价便宜、网点众多一直是零售药店的主要优势。而老百姓大药房开创的“平价零售连锁”的模式更是将药价便宜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基本药物“零差率”售药政策的实施,显然让长期有“杀手锏”之称的价格优势转为了劣势。
四、应对新医改药品零售发展对策分析
1、增加经营品类
在建立基本药物目录的思路下,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肯定会下降。因此,药店只要拉长自己的产品线,扩大经营品种,是可以将基本药物的销售额补回来的。因此,增加非药品类(健康产品)的销售,开展多元化经营的理念已经被大多数药店所接受。同时,不管医改配套方案最终如何,资源重组已是药店圈必然的趋势。对于零售药店而言,特色经营和多元化策略将成为最关键的竞争手段。
2、坚持特色服务
药品零售市场经过多年的竞争和发展,价格已不再是竞争中的关键点,营销手段也难有突破之处。药店要想在新医改的风暴中立稳脚跟,靠的必然是综合实力的提升。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服务。
部分药品零售企业只关心眼前利益,不考虑自身品牌形象建设,因而使经营之路越走越窄。而意识到品牌形象关乎企业命运的企业,实际上都十分重视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为每一位顾客进行个性化的用药指导、免费建立健康档案等一系列无微不至的服务,换回了广大顾客的信任,使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3、关注网上药店
互联网给予的广阔空间,使得网上药店已经成为打造零售药店品牌影响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中国网上药店的销售额还很小,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4、强化专业培训
真正的药店服务是以顾客为中心的主动服务,培训是其基础。但培训似乎不能立马提升销售利润,却真正与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形成特色经营、建立顾客忠诚度乃至长期竞争优势息息相关。
药店开展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经营中能产生实效。因此,药学服务培训也需要将店员利益、药店利益、生产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结合起来,抓住重点,及时跟进,把握实效原则,才能实现零售终端增强消费控制力和品牌塑造的积极作用。
5、狠抓高端市场
在新医改方案中,基层医疗机构重点用药主要是一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品种,一般为低端市场药品品类。因此,零售药店要改变品类经营策略,重点抓住中高端市场药品的销售,着力提升其销售占比。
五、新医改下医药零售业直供模式发展分析
新医改方案出台和越来越激烈的零售药店竞争让医药市场格局变得微妙。在“价格优势不再”的后平价时代,一直被低调尝试的直供药品模式成为越来越多医药企业和零售商共同的选择。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快速消费品。据推算,直供药品比传统逐级批发的零售药品价格降低20%左右,可以调动药店对品牌药的销售热情。
直供药品的诱惑是巨大的。零售药店原先具有的价格优势可能在新医改实施后丧失,而医药企业也需要挖掘零售市场。直供药品模式让企业更快捷地得到市场反馈,尤其对销售额只有几亿元的中小企业而言,将主打品牌产品直供给零售商是占据市场份额和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有效选择。目前越来越多的质量良好的医药企业将原来处于第三级流通领域的零售商提升到一级经销商的位置。而直供到某个连锁药店的药品可给予医药企业和零售商相对较高的毛利空间。
直供药品双方约定利用双方优势,在终端药店注重品牌形象的提升,利用药店强化服务,通过举办知识讲座、专家坐诊、义务常规检查、送货上门、促销等服务项目与消费者互动,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举措,以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这显然与传统管道模式中医药企业将产品发送给一级代理商和分销商,由零售商自行购买销售有极大的不同。
直供药品的营销举措将慢慢成为流行做法。但目前看来,直供模式只是传统采购管道的一种补充。新医改医药分开的政策目前只是存在于纸上的利好消息,而且在管道控制方面,随着医药市场放开,政府对零售终端的宏观督导和监管能力只会不断加强。
可以肯定的是,直供药品的趋势正在增强。在新医改的影响下,非处方药的市场地位正在上升,预计终端的力量将不断增强。在企业与终端的利益博弈中,直供药品之路还将继续走下去。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