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张来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增进全民健康福祉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定位研究报告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把卫生、预防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并根据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现实,提出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通过不断努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缺医少药”的现实条件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维护和增进人民福祉,对发展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正式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战略部署,中央政治局于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确立了行动纲领。健康中国建设的蓝图已经绘就,现在的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此时此刻,对健康中国建设这个重大战略如何落实进行探讨,汇聚各方智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里,我想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就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谈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深刻认识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第一,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有3大核心指标,反映健康水平的人均期望寿命位列第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并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同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中,其中一条“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里面明确提到了人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目标要求,并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
  第二,健康中国建设对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同时人民群众对卫生与健康的需求进入持续增长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能够有力促进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培育。具体而言,首先,健康产业具有覆盖范围广、产业链长的特点,能够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多个行业的发展,并且在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需求日益增长的驱动下,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有望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其次,人民健康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基础。再次,卫生公平与健康公平能够相对减少中低收入居民的疾病负担和经济风险,从而能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
  第三,健康中国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除了在经济领域比较突出以外,在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卫生与健康领域也同样存在。目前,我国的卫生与健康资源总体供给不足,供给结构存在诸多问题,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很多中高端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以及药品依赖进口,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服务供给与现实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缺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解决目前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依靠大力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进行。第四,健康中国建设是增进人民福祉、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民健康。而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一切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前提,是人类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也至关重要。如果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现象突出,就会消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果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造成人心惶惶,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健康中国建设,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要举措。履行国际承诺、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对于全面展示我国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我国在全球卫生外交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至关重要。“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一条便是“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我国据此制定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就其中提到的一些具体指标进行了细化,除了我国本身卫生与健康事业需要达到的约束指标以外,也提到了“加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卫生医疗设施、人员和技术培训的援助,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卫生领域筹资。”“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为此,必须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履行这些国际承诺,深入参与到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在全球健康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绩,又要清醒看待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特别是2009年新一轮医改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一是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到2015年,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合)人数达到13.3亿以上,参保(合)率保持在95%以上,建立了大病保险制度、疾病应急救治制度,健全医疗救助制度,较短的时间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同时保障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二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农村三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加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服务能力都有了明显改善;公立医院改革明显加速,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到200个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三是健康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医疗服务、医药制造、体育健身、保健产品、健康保险等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并且一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较好,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大产业。四是健康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为了应对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目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开始持续下降;食品药品的监管法制不断健全,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大。随着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2009年-2015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从74.8岁提高到76.3岁,实现了高起点上的更进一步,孕产妇死亡率从31.9/10万将为20.1/10万,婴儿死亡率从13.8‰降为8.1‰。这些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加之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仍然存在短板,使得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少的挑战。一是从疾病谱变化来看,目前面临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双重负担,在传染性疾病压力依然存在的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开始日益加重。二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服务需求缺口仍然较大。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有2.22亿,失能老人近4000万。三是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等对人民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筹资能力不足与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但全社会卫生筹资能力十分有限。目前,我国人均卫生支出水平不仅远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巴西、南非、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同时,医药体制方面仍存在着如服务系统“逐利”机制尚未全面打破;服务模式仍是以大医院为中心,基层作用不足;仍是以医疗为中心,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不足;技术路线选择方面,重高端、轻适宜;医保运行和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对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供给形成严重制约。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也是一个不断的工作过程,必须突出重点,抓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与发展,以此推动整个战略的顺利实施。
  第一,坚持预防为主,全面提升人民健康素质。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具体来看,一是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二是加强对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三是普及健康生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合理膳食,开展控烟限酒,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第二,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为下一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为了进一步推进落实,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举办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建立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二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着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合理划分政府与医院权责,赋予公立医院管理自主权,政府主要精力放在宏观管理以及加大对医疗行为不规范、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监管上;制定和落实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合理布局,严重控制医院规模无序扩张、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三是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水平调整机制,实现基金中长期精算平衡;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均衡单位和个人缴费负担,合理确定政府与个人分担比例;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按服务绩效付费,形成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与风险分担机制。四是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医药领域的问题必须从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协同发力。在生产环节,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在流通环节,深化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开展服务,形成现代流通新体系;在使用环节,加强药品使用管理,规范用药行为。完善国家药物政策,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特殊人群基本药物保障。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第三,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为了应对当前存在的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必须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实行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切实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机制,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贯彻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第四,大力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健康产业发展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此,一是优化多元办医格局,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二是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四是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加强医药技术创新,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医药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专业医药园区,支持组建产业联盟或联合体,构建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进制造体系,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社会政策体系建设。社会政策是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完善的社会政策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居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也应高度重视社会政策体系的建设。具体来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政策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对中华民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正处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支撑与保障,加大推进力度,力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设定的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作者:张来明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医疗信息化建设带动医疗大数据发展 行业竞争格局较分散 解决方案仍待升级

医疗信息化建设带动医疗大数据发展 行业竞争格局较分散 解决方案仍待升级

伴随着我国医疗制度、体系改革持续深化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市场快速扩张。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为662亿元,较上年增长4.75%;预计202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达693亿元,较上年增长4.68%。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血糖仪行业现状分析:CGM市场陷入价格战 无创或成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血糖仪行业现状分析:CGM市场陷入价格战 无创或成未来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有望成为血糖仪市场主流产品。根据数据显示。2015-2023年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由31百万美元增长至430百万美元,预计2024年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达505百万美元。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儿童医疗行业供需失衡明显 机遇挑战并存 市场暂无强有力头部品牌跑出

我国儿童医疗行业供需失衡明显 机遇挑战并存 市场暂无强有力头部品牌跑出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有儿童医院158所,妇幼保健机构3082家。全国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到了2.7张,和2015年相比,增加了0.27张。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儿科医疗资源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精麻行业现状分析:需求基数有望持续上升 市场集中度高

我国精麻行业现状分析:需求基数有望持续上升 市场集中度高

在市场竞争方面,我国精麻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CR9接近80%,其中人福医药市占率25.9%,恒瑞医药12.2%,恩华药业5.4%。从麻醉镇痛大品种市场格局来看,市场份额多被麻醉龙头(人福、恩华、恒瑞、扬子江等)所占据。

2024年11月09日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现状:分子类为主流 市场集中度及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现状:分子类为主流 市场集中度及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达206.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5.5%;2023年我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达236.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8%。预计2024年我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达26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9%。

2024年11月06日
全球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增长显著 诊断类产品占比最大

全球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增长显著 诊断类产品占比最大

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45亿美元增长至100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2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益生菌行业: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高活性益生菌成破局关键

我国益生菌行业: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高活性益生菌成破局关键

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2001年),益生菌是一类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可对宿主发挥有益作用。

2024年11月02日
我国宠物医疗行业现状分析:药品、器械发展空间大 单体医院为诊疗市场主流

我国宠物医疗行业现状分析:药品、器械发展空间大 单体医院为诊疗市场主流

近年来随着宠物医疗器械市场向好,迈瑞医疗、乐普医疗、GE医疗、东软医疗等多家从事人医设备、器械的品牌纷纷进入宠物医疗器械赛道,使得国产替代加速。目前,国产宠物医疗器械已超过进口,医院使用占比超50%。

2024年11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