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口腔科骨植入材料行业竞争现状:进口替代程度较低 瑞士盖氏占据近七成份额

       口腔科骨植入材料主要用于种植手术,主要包括牙科骨粉和引导组织再生膜,一般用于在种植手术中对牙槽骨的骨量进行提升,保证种植体植入后的稳定性,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

       口腔科骨植入材料的使用量与种植牙的数量直接相关。在国内市场方面,2011年我国种植牙数量仅有13.4万颗,2019年我国种植牙数量已超过311.95万颗,2011-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8.21%,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尽管如此,我国人均种植牙数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我国每万人人均年种植牙数量约为17颗,而美国每万人人均年种植牙数量约为80颗,韩国每万人人均年种植牙数量则高达约500颗。因此,随着未来种植牙在我国渗透率的逐步提升,我国种植牙的潜在存量需求数量高达4000万颗。

2011-2019年我国种植牙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种植牙数量的增加将直接带动口腔科骨植入材料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口腔科骨植入材料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据数据,2018年国内口腔科骨植入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0.5亿元,2014-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0%;预计2023年将达到26.0亿元,2018-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9.9%。

2014-2023年我国口腔科骨植入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相较于国外,我国口腔医疗行业起步较晚,大众的口腔健康意识较为薄弱,使得我国口腔医疗行业的发展与国外有较为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口腔科骨植入材料行业的市场份额主要被进口产品所占据,进口替代程度较低。瑞士盖氏(Geistlich)的Bio-Oss骨粉与Bio-Gide可降解胶原膜系列产品占据了我国口腔科骨植入材料行业约70%的市场份额,Bio-Oss骨粉取自牛骨,系经高温煅烧处理的异种骨产品。而国产产品仅占据我国口腔科骨植入材料行业约15%的市场份额。

主要国内外企业相关口腔科骨植入材料产品比较情况

公司名称

主要产品名称

主要材质

应用领域

强生

HEALOSHEALOSFx

I型胶原,羟基磷灰石

骨科

HEALOSIIHEALOS Dental Bone Graft Substitute

I型胶原,羟基磷灰石

口腔科

史赛克

VitossTM Scaffold Synthetic Cancellous Bone Void Filler

β-磷酸三钙

骨科

VitossTM Scaffold Foam Bone Graft Material

I型胶原,磷酸钙

骨科

VitossTM  Bioactive (Ba) Injectable

β-磷酸三钙,生物活性玻璃,猪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

骨科

美敦力

Mastergraft Resorbable Ceramic Granules

60%羟基磷灰石,40% β-磷酸三钙

骨科

MASTERGRAFT Putty

I 型胶原和双相生物陶瓷

15%羟基磷灰石和 85%β-磷酸三钙)

骨科

MASTERGRAFT Strip

骨科

盖氏

Bone      GraftingMaterial,SyntheticBio-Oss Anorganic Bovine BoneBio-Oss Collagen

煅烧的小牛骨,Bio-oss collagen 10%猪胶原

口腔科

百赛

ALLOGRAN-N

羟基磷灰石

骨科

GENEX

50%磷酸钙,50%硫酸钙

骨科

STIMULAN BONE FILLER

硫酸钙

骨科

Wright Medical Group N.V.

OSTEOSET XRPRO-DENSE

磷酸钙,硫酸钙

骨科

OSTEOSET Pellets

硫酸钙

骨科

ALLOMATRIX Putty

80%~86%脱钙骨基质、14%~20%含水硫酸钙、

少量羧甲基纤维素

骨科

奥精医疗

骼金、颅瑞、齿贝、BonGold

胶原、羟基磷灰石

骨科、口腔科、神经外科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国内企业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产产品在未来有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WYD)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口腔科骨植入材料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定位研究
        《2021年中国口腔护理用品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运营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分子胶行业现状分析:市场逐渐火热 多家药企纷纷入局且进展顺利

我国分子胶行业现状分析:市场逐渐火热 多家药企纷纷入局且进展顺利

同时,众多全球TOP100药企也纷纷入局。例如,2023年4月,默沙东与Proxygen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针对多种治疗靶点的分子胶降解剂;辉瑞于2024年10月与TRIANA Biomedicines达成战略合作和许可协议,为包括肿瘤学在内的多种疾病领域的多个靶点发现新型分子胶降解剂……

2024年11月22日
日企占据医用软镜市场主导 国产实现突破后市占率提升显著 4K产品大势所趋

日企占据医用软镜市场主导 国产实现突破后市占率提升显著 4K产品大势所趋

软镜是医用内窥镜的一种,受益于消化系统疾病高发及肿瘤早期筛查逐渐普及,全球软镜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数据,2023 年全球医用软镜市场规模为 89.8 亿美元,预计 2033 年全球医用软镜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67.3 亿美元,2023-2033 年 CAGR 为 6.42%。

2024年11月22日
医疗信息化建设带动医疗大数据发展 行业竞争格局较分散 解决方案仍待升级

医疗信息化建设带动医疗大数据发展 行业竞争格局较分散 解决方案仍待升级

伴随着我国医疗制度、体系改革持续深化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市场快速扩张。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为662亿元,较上年增长4.75%;预计202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达693亿元,较上年增长4.68%。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血糖仪行业现状分析:CGM市场陷入价格战 无创或成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血糖仪行业现状分析:CGM市场陷入价格战 无创或成未来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有望成为血糖仪市场主流产品。根据数据显示。2015-2023年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由31百万美元增长至430百万美元,预计2024年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达505百万美元。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儿童医疗行业供需失衡明显 机遇挑战并存 市场暂无强有力头部品牌跑出

我国儿童医疗行业供需失衡明显 机遇挑战并存 市场暂无强有力头部品牌跑出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有儿童医院158所,妇幼保健机构3082家。全国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到了2.7张,和2015年相比,增加了0.27张。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儿科医疗资源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精麻行业现状分析:需求基数有望持续上升 市场集中度高

我国精麻行业现状分析:需求基数有望持续上升 市场集中度高

在市场竞争方面,我国精麻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CR9接近80%,其中人福医药市占率25.9%,恒瑞医药12.2%,恩华药业5.4%。从麻醉镇痛大品种市场格局来看,市场份额多被麻醉龙头(人福、恩华、恒瑞、扬子江等)所占据。

2024年11月09日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现状:分子类为主流 市场集中度及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现状:分子类为主流 市场集中度及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达206.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5.5%;2023年我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达236.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8%。预计2024年我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达26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9%。

2024年11月06日
全球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增长显著 诊断类产品占比最大

全球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增长显著 诊断类产品占比最大

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45亿美元增长至100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2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

2024年11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