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企业数量逐年增长 国产化率不断提升

       医疗器械包括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主要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医疗器械上游为零部件制造包括医用原材料及加工环节,涉及的行业有机械制造、电子制造、生物化学、软件等行业,下游为医疗器械的临床检验及终端使用,终端使用主体分为家庭用户及各类医疗机构。

医疗器械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药监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疗器械按产品风险程度可分为 I、II、III 类医疗器械。按国家医械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医疗器械可分为医疗设备、体外诊断、高值耗材、低值耗材等四大类,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20 多个二级子品类。

医疗器械分类

大类

二级分类

代表产品

医疗设备

诊断设备

计算机扫描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彩超)

治疗设备

放疗设备、呼吸机、监护仪、透析设备、医用激光治疗设备、麻醉机、超声治疗设备、手术机器人等

康复设备

运动康复、产后康复、术后康复、神经康复等

高值耗材

骨科

关节、脊柱、创伤等

心血管

冠脉支架、外周血管支架、封堵器、心脏瓣膜等

神经外科

脑动脉瘤夹、脑膜补片、抽吸导管、弹簧圈、取栓支架等

眼科

人工晶体、人工角膜、OK 镜、眼内填充物等

口腔

义齿、正畸材料、根管填充材料等

血液净化

透析机、透析器、人工肾等

非血管介入

前列腺支架、胆管支架、食道支架

电生理与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主动脉内囊反搏器、射频消融导管、

其它

手术外科耗材超声刀、吻合器、内窥镜及其它

体外诊断

生化诊断

生物化学反应、免疫比浊法等

免疫诊断

胶体金、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流式细胞检测等

分子诊断

PCR、基因芯片、基因测序等

低值耗材

POCT

血糖、妊娠、心肌标志物、炎症、肾脏标志物、肿瘤、传染病等

微生物诊断

染色法、比浊法、基因测序等

血液&体液诊断

血细胞分析仪、凝血仪

注射输液类

穿刺针、穿刺器、留置针、活检针等

卫生材料及敷料

医用手套、防护隔离产品、医用胶带、绷带、运动保护产品、急救包、护理产品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分析报告-市场深度研究与运营商机前瞻》显示。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技术的不断提升,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到目前医疗器械已广泛应用在括医院检验科、手术室、放疗设备、呼吸机、麻醉机、透析机、第三方医检所、血透、神经外科、心内科、心外科、骨科、口腔科、耳鼻喉、普通门诊、及家用等领域。

医疗器械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受益于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行业规模不断增长。尤其是进入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大幅增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迅速增长。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在85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左右。

2014-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在市场需求飞速增长的助推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为27361家,较2020年底增长4.6%,其中可生产Ⅰ类生产企业增速最快,较2020年底增长7.8%。

2017-2021年上半年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从地区分布来看,2021年上半年,我国东部地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高质量领先发展,较2020年底增长4.9%;其中发展最快的省份是广东省,较2020年底增加348家。中部地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速推进产业发展,较2020年底增长6.4%,

       虽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整体来看市场呈现多、小、散局面,行业集中度较低。有数据显示,在2020 年2.6 万家器械生产厂商中,其中 90%企业营收规模在 2000 万以下, 年产过亿的企业占比仅有 15%左右,收入占器械上市公司整体 3%以上的企业,累计市场占比为 56%,但相比2019年数据来看,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仍以低端为主,仅 1/4 产品为高端器械,因此未来仍有较大的结构调整空间。有数据显示,可生产I 类产品企业占比接近 50%,但 III 类器械生产厂商占比不足 7%。此外国内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也较为严重。如国内仅生产输液器、注射器的企业就有 200 多家,各家产品质量和性能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在此背景下,我国国内器械市场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有数据显示,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内前十大医疗器械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多维持 20%以上的增长。其中,国内医疗器械巨头迈瑞医疗,2020 年研发投入已突破 20 亿元,较 2019 年增加 27%;英科医疗、振德医疗等在 2020 年收入大幅提升情况下,研发投入也较前一年增长 3 倍以上。但目前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投入绝对值平均约 4 亿元,仅有全球的 1/8左右。与此同时,为追赶国际创新进度,相关企业也在加大对外投资。2020 年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整体交易额达 2345 亿美元。

       在市场扩容、政策支持、国内技术迭代及医保控费等支持下,相关研发生产技术与进口产品差距缩小,进口替代率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底,国产化率0%的二级产品类别共计60项,占比5.4%;国产化率0-70%的二级产品类别合计334项,占比30.1%;国产化率70%以上的二级产品类别共计717项,占比64.5%。也就是说,94.6%的二级产品类别已实现不同程度的进口替代。

国内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推动力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国产化率区间及数量分布

国产化率区间

二级产品类别计数

大于等于70%

717

60%-70%

91

50%-60%

73

40%-50%

52

30%-40%

37

20%-30%

53

10%-20%

19

0%-10%

9

0%

6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WW)

       但目前整体来看,我国仍有三分之一医疗器械品类进口替代率不足50%,且国内高端器械市场仍以进口为主,因此可见国产替代空间较为可观。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分析报告-市场深度研究与运营商机前瞻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盐酸氨丙啉技术壁垒高,反应链条长,控制要求严格,市场参与者较少,代表包括美国辉宝、大洋生物、绿洲化工、东康源科技、众合化工等。其中美国辉宝和中国大洋生物市占率合计超90%,呈现双寡头格局。

2025年11月07日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但近年这一情况正在不断扭转。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2025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

2025年11月06日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在国内,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国内医疗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优化,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逐渐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的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2025年H1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由6377家增长至8928家。

2025年10月31日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骨传导耳机早期聚焦于医疗领域的听力辅助,为传导性耳聋、单侧耳聋患者提供非侵入式听力重建方案。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面向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级骨传导耳机产品需求增速高达50%。随着骨传导耳机行业在核心技术(如振子技术、漏音控制技术、噪声消除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漏音控制及佩戴舒适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2025年10月30日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中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根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数据,中国与美国胃癌新发患者人数预计将在2026年分别达到34.6万人、2.9万人。

2025年10月17日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重症肌无力(MG)作为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波动性肌无力为特征,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其致病机制明确,约85%的患者与抗AChR抗体介导的补体通路激活密切相关。中国作为MG患者大国,拥有约20万存量患者,其中约15%-20%可能进展为死亡率极高的肌无力危象,临床需求远未满足。长期以

2025年10月17日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随着科学养宠的观念深入人心和人们对宠物的情感投入增加,宠物驱虫药市场迎来更多增长机会。按照宠物犬、猫平均一次驱虫价格62.51元/只、90.02元/只,平均一年驱虫3.47次、3.45次计算,2024年我国宠物犬、猫驱虫药市场规模分别达114.10亿元、221.99亿元,我国宠物驱虫药总市场规模达336.09亿元。

2025年10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