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医药行业监管体系及发展机遇:医保控费是根本目标 政策频出 挑战和机遇并存(图)


        多环节协同发力,医保控费是根本目标
        
        面对医保资金日益紧张的局面,相关部门近年来也尝试从多个方面入手去解决这个难题。劳动人口比例下滑难以逆转,导致医保收入增长将随GDP 呈现放缓的趋势,因此通过政策调控来实现医保收入的稳定增长相对困难;相应地,人口结构改变带来的老龄化又进一步扩大了医疗需求,医保支出的增长看起来似乎也难以避免。
        
        受到我国早期医药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行业准入标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市场上许多畅销的药品均为辅助用药或未经临床验证、疗效不明确的药物。这类药物并不能切实改善患者病情,却占用了大量的医保资金,是造成医保资金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图表:2016 年国内等级医院生物制品销售额品种TOP20 排行榜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综合下来,政府部门最终选择了对医保支出端进行改革,拟通过调整用药结构,让真正有临床价值的药品取代目前大量疗效不明确的药品在医保支出中的地位,再配合其他的调控手段,达到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稳定医保支出的目的,缓解医保资金压力。具体来说,在医药研发和生产环节,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创新,同时提升药品质量,淘汰市场上的劣质药品;在医药流通方面,压缩流通环节,减少渠道商对药品的不合理加价;在终端使用环节,通过分级诊疗、处方外流等方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在支付端,对医疗支付体系进行调整,试行医保支付按病种付费等政策。
        
图表:相关部门对多个医药产业环节进行调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用药结构调整:医保控费的腾笼术
        
        (1)政策频出,挑战和机遇并存
        
        基于调整用药结构这个改革目标,近年来监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一方
        面通过增加临床试验供给、加快药品审评审批、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完善专利保护制度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新药研发,另一方面大力推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试图提高国产仿制药的质量,对此前混乱的仿制药行业拨乱反正,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在激烈的行业变革环境下,国产制药公司在接受挑战的同时也有望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图表:2017-2018 年部分医药政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创新药及产业链相关行业享政策红利
        
         创新药:风险高、收益大,制药龙头有望最终胜出
        
        长期以来,我国的制药企业多以研发和生产仿制药为主,创新药一直被国外药企所垄断。虽然目前仿制药仍是国内制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借助政策的东风,已有不少制药公司参与到创新药研发的浪潮中来。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利好政策的刺激,未来创新药在国产药品中的比重有望逐步上升。上市公司中布局创新药较早、进展较快的主要是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少数几家公司。自2017 年10 月8 日《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重大利好政策发布以来,市场对创新药板块的认可程度亦不断提高,板块收益明显,重点公司股价表现优异。
        
        创新药研发的特点是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研发周期长、市场风险高、产品上市后收益大。因此,我们认为优质的创新药研发公司至少需要具备两个基因:(1)新药研发成功的概率大;(2)对新药研发失败的抗风险能力强。
        
        新药研发成功的概率大:(1)据不完全统计,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的投入,研发周期长达10 多年,因此长期的高额研发投入是保障新药研发成功的最基本要素。(2)不同于仿制药,新药研发的难度要大得多,故而强大的研发团队是核心因素。目前的新药研发模式对团队合作的要求更高,研发负责人把握药物研发整体的方向和进展,而研发成员则对研发细节进行具体实施。(3)药物品种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研发成功的可能性。相对而言,市场空间大、临床需求强烈、理论体系成熟的适应症更容易成为新药的温床,如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功率比阿尔茨海默症要高得多。
        
图表:2017 年重点创新药公司研发投入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2017 年重点创新药公司研发人员数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对新药研发失败的抗风险能力强:(1)新药研发是一个失败率极高的项目,平均成功率不到10%,因此提高风险抵抗能力的一条途径是增加研发项目基数,丰富产品线。恒瑞医药目前有几十个项目在研,多个重磅产品处于临床后期或申报生产阶段,如PD1 单抗、吡咯替尼等;复星医药也有庞大的在研项目,构建了丰富的单抗产品线,近期会有多个单抗品种陆续上市。(2)新药一旦研发失败,前期的研发投入几乎全部清零,故而稳定的业绩和充裕的资金是研发风险的另一个保障。
        
图表:2017 年重点创新药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
 
        注:丽珠集团2017 年因出售股权导致收入大幅增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常见且易发 我国便秘用药市场空间大 聚乙二醇3350散剂型实现国产化突破

常见且易发 我国便秘用药市场空间大 聚乙二醇3350散剂型实现国产化突破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便秘已逐渐成为都市居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患者越来越多,对治疗便秘药物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等级院内治疗便秘的药物市场销售规模达 44.1 亿元,同比增长5.3%,院外便秘相关药物市场销售规模为 32.4 亿元,同比增长4.8%。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取得显著成效 一次性产品开辟新增长空间

我国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取得显著成效 一次性产品开辟新增长空间

随着内窥镜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内窥镜市场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人口老龄化加深的趋势下,关节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发病率上升,推动内窥镜检查需求持续增加,为市场带来强劲发展动力。同时,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着内窥镜设备向更高清、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使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

2025年08月18日
全球CT设备行业稳中有升 亚太地区为主要驱动力 64排以上产品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全球CT设备行业稳中有升 亚太地区为主要驱动力 64排以上产品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达135.3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15.4亿美元,2020-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4.8%。

2025年08月17日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居民支付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免疫诊断项目持续扩增、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免疫诊断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2018-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6%。与此同时,我国免疫诊断在体外诊断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稳居第一大细分市场,2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展现出强劲发展潜力,持续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据不完全统计, 2025年1月1日-8月2日,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共发生14起投融资事件,数量与2024年持平;累计投融资金额达到14.12亿元,较2024年全年大幅增长138.92%。资本持续投入有力推动了康复机器人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为行业发展注入

2025年08月14日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基因测序应用场景走向多元化,基因测序仪市场迎来增长机遇。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155.4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由188亿美元增长至624.8亿美元。

2025年08月11日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近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材料、新工业不断涌现,我国超声检测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超声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同比增长13.1%。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国家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2018年以来,国务院、卫健委等部门多次发文规范电子病历系统,推进医院加强电子病历建设,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并且开展相应分级评价。政策持续加强对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考核,2018-2022年我国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平均等级已由2.56级提升至4.00级左右。

2025年08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