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国内外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销售规模与研发情况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医药研发外包(CRO)产业竞争态势及十三五发展趋势前瞻报告

         利妥昔单抗:专利到期,非规范市场仿制药销量提升,整体销量出现下滑

         利妥昔单抗专利到期销量下滑,规范市场类似药仅Truxima。利妥昔单抗是罗氏(基因泰克/中外制药)和百健联合开发的抗CD20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1997年11月26日获得FDA批准上市,并于2008年4月21日进入中国,商品名Rituxan/美罗华。作为罗氏单抗三巨头之一称霸销售榜多年,2013年欧洲专利到期、2016年美国专利到期后印度、阿根廷、伊朗、俄罗斯等非正规市场仿制药上市后销量开始下滑,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72.27亿美元(-16.05%),全球销售排名第5。目前规范市场上市的仅Celltrion公司的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Truxima,于2017年2月在欧洲获批上市,目前还没有销售。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国内利妥昔单抗按照类似药申报并进入临床Ⅲ期的复宏汉霖(复星医药)和信达生物弯道超车。我们统计了国内利妥昔单抗及类似药研发情况,目前仅复宏汉霖(复星医药)、信达生物、神州细胞工程三家公司进入临床Ⅲ期,中信国健撤回。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2016年3月进入临床Ⅲ期,2017年2月完成入组,预计9月完成Ⅲ期临床试验;信达生物2017年3月进入Ⅲ期临床,正在入组。按照20%左右渗透率、人均12万/年预测,我们认为利妥昔单抗国内市场空间在48亿左右。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曲妥珠单抗:专利即将到期,国内复宏汉霖、嘉和及安科生物进入临床Ⅲ期

         专利即将到期,规范市场无类似药上市。曲妥珠单抗是罗氏(基因泰克)研发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治疗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转移性胃癌或食管胃交界腺癌。超过13,000例的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4-6年的长期随访结果表明,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1年可显著提高患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期。1998年9月25日获得FDA批准上市,并于2002年9月5日进入中国,商品名Herceptin/赫赛汀。同样作为罗氏单抗三巨头之一称霸销售榜多年,2014年欧洲专利已经到期,2019年6月美国专利也即将到期。2016年曲妥珠单抗实现销售收入67.14亿美元(-1.42%),全球销售排名第8。目前规范市场无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上市,印度和韩国各有一个类似药上市,分别为Hertraz(2013,Mylan)和Herzuma(2014,Celltrion)。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复宏汉霖(复星医药)曲妥珠单抗类似物已进入临床Ⅲ期。我们统计了国内曲妥珠单抗及类似药研发情况,目前仅复宏汉霖(复星医药)、嘉和生物和安科生物进入临床Ⅲ期,中信国健撤回。复宏汉霖(复星医药)曲妥珠单抗已进入临床Ⅲ期,安科生物3月份公告启动。按照20%左右渗透率、人均13万/年预测,我们认为曲妥珠单抗乳腺癌国内市场空间在52亿左右。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贝伐珠单抗:2019年美国专利到期,国内齐鲁、信达进入临床Ⅲ期

         2019年美国专利到期,目前没有类似药上市。贝伐珠单抗是罗氏(基因泰克)研发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各类转移性癌症。2004年2月26日获得FDA批准上市,并于2010年2月26日进入中国,商品名Avastin/安维汀。同样作为罗氏单抗三巨头之一称霸销售榜多年,2019年7月美国专利即将到期,2022年欧洲专利到期,目前全球没有生物类似药上市。2016年贝伐珠单抗实现销售收入67.15亿美元(+8.60%),全球销售排名第7。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国内齐鲁制药、信达生物进入临床Ⅲ期,其余均在临床早期阶段。我们统计了国内贝伐珠单抗及类似药研发情况,目前仅齐鲁制药和信达生物进入临床Ⅲ期,其余均在临床早期阶段。复宏汉霖(复星医药)贝伐珠单抗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Ⅰ期临床试验已经开始,针对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试验获得批准。按照20%左右渗透率、非小细胞肺癌肺癌人均9.5万/年、结直肠癌12万/年预测,我们认为贝伐珠单抗国内市场空间合计在100亿左右。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抗体药物以其“高特异性、高有效性”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医药的核心支柱。中国抗体市场正以远超全球的增速(35.4% CAGR)狂奔,规模从2019年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1312亿元。在巨大临床需求、审评审批改革与医保放量的多重驱动下,市场格局呈现“内外资竞合,创新驱动分化”的复杂态势,本土创新力量正强势崛起

2025年10月06日
政策与资本驱动 我国临床前CRO行业迎风而起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

政策与资本驱动 我国临床前CRO行业迎风而起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

临床前CRO作为药物研发的“加速器”与“卖水人”,在医药创新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在政策、资本与产业升级的多重驱动下,中国临床前CRO市场正以超越全球的增速迅猛扩张,2023年市场规模已超400亿元,预计至2030年将逼近900亿大关。同时,高壁垒铸就了特定的市场格局。中国临床前CRO市场在经验、人才和设

2025年10月05日
需求、政策与技术驱动下 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迈入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新纪元

需求、政策与技术驱动下 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迈入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新纪元

面对居高不下的癌症发病率和沉重的疾病负担,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已成长为规模超2600亿元的庞大产业。在患者刚性需求、国家审评审批与医保政策改革、以及治疗理念升级的共同驱动下,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化疗到精准靶向与免疫治疗的深刻范式转移。这一历史性转折,标志着中国肿瘤治疗正式迈入精准医疗新时代,并为ADC、双抗等前沿技术开启了更

2025年10月04日
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行业井喷 童颜针、少女针竞争激烈 羟基磷灰石迸发活力

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行业井喷 童颜针、少女针竞争激烈 羟基磷灰石迸发活力

再生材料类型日益丰富,成为注射类医美赛道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我国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市场规模约55亿元,2021-2024年CAGR为109%。预计2030年我国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市场规模约151亿元,2024-2030年CAGR达18%。

2025年10月02日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迎来广阔蓝海市场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迎来广阔蓝海市场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其核心耗材——血液透析管路,直接关乎百万患者的“生命线”。当前,在庞大且持续增长的ESRD患者基数、远未饱和的透析治疗率、以及国家层面对基层血透服务普及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30年将超过60亿元。

2025年10月01日
科技创新大爆发、政策战略机遇显现 国内智慧中医行业千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科技创新大爆发、政策战略机遇显现 国内智慧中医行业千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中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持久的医学体系之一。与西医相比,中医副作用小、更注重预防保健和长期健康管理,尤其是慢性病的管理和疑难复杂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病率上升,截至2025年,中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35%-45%,管理人群规模约5-6亿。

2025年09月30日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小核酸药物主要具备靶标可及性广、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等优势,在精准靶向给药的同时,显著提升慢病患者依从性,打开潜在临床需求。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达到52.4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

2025年09月26日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全球超重与糖尿病人群迅猛增长,催生了GLP-1药物千亿市场,也推动其上游原料药行业进入黄金时代。国内企业利润暴增、产能狂飙的背后,却隐藏着技术代差、专利围城与产能过剩三重险境。当市场红利见顶,一场以多靶点、口服化、长效化为方向的价值重构已然开始。

2025年09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