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我国环境医院行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报告网摘要:近日,坐落于江苏省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中宜环境医院迎来了第一批“病人”。

  近日,坐落于江苏省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中宜环境医院迎来了第一批“病人”。业内人士指出,“环境医院”的诞生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环境治理行业的一些“乱象”,但是随着医院的流行,必然会出现更多的“环境医院”,如何避免这些医院之间的“恶性竞争”应引起业界关注。

  第三方提供解决方案

  目前,随着国家环境治理新政的密集出台,环境治理市场进一步发生了变化,这也催生环境服务业加速发展。换言之,环境治理由“谁污染谁治理”过渡到“谁污染谁付费”,由第三方来提供环境治理解决方案和运行服务。

  “‘环境医院’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建立了一个提供环境治理技术和服务的平台,以PPP(公私合作模式)对外开放。”中宜环境医院负责人、宜兴环保产业集团董事乔梁说。

  “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人在看病时会优先考虑治疗效果,而不单纯是哪家医院便宜去哪家。给环境‘看病’,关系到当下每一个人,也关系到子孙后代,更不能单纯以价格考量。”乔梁说。然而,如今的环境治理市场却存在一些“乱象”。有些企业刻意压低治理环境收费标准得以中标,却在治理时“偷工减料”。一些政府部门和排污企业虽然花了钱给环境“看病”,效果却不甚理想。

  据中国公立医院行业市场调查与盈利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显示,环境治理市场缺少标准平台,“低价中标”、“恶性竞争”、“潜规则盛行”等现象不断,促成了“环境医院”的建立,为环境治理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环境医院”整合人才、技术、资本、市场,规范化、标准化运作环境治理项目,让环境治理向“效果导向”转变。收费也完全由治理效果决定,企业可以获得和能力匹配的效益,政府和排污企业也不必被“行业规则”左右。

  “诊、治、疗”一体运行初见成效

  “环境医院”作为环境治理第三方机构,有实体的运营平台,设有22栋专科楼,占地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据“环境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医院设立了水、声、气、固、土壤、城乡生态、节能等9个专科,并设有1个应急门诊,覆盖了环境治理全领域。针对排污、工业污泥、市政垃圾、土壤污染等不同城市和农村环境问题,医院将“患者”推荐给适合的“医生”进行“开方”或者“手术”。这些科室的“医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80多名知名专家和30多家知名企业。

  记者了解到,“环境医院”建立专家咨询库、技术储备库和项目信息库作为环境治理的三个“病房”。专家咨询库类似“化验室”,库里筛选了各细化领域的30多名专家,专家组诊断“环境得了什么病?”;技术储备库中包含180多项细分领域的适用技术作为环境治理的技术储备,各类技术和工艺是环境的“处方药”;项目信息库则是环境治理的“手术室”,目前正在推进16项区域性环境治理工程项目。

  另外,“环境医院”联合国内外环保专家、环境工程设计机构、环保技术创新团队、环境工程公司以及有意拓展环境产业的专业融资机构,成立合作联盟,共同参与或支持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

  目前,“环境医院”治理的第一批环境项目已经初见成效。在内蒙古某市,“环境医院”每天能够处理2万立方米地下污水;江苏某地突发河道污染,“环境医院”共处理52万吨污染水;在江苏宜兴,“环境医院”正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另有部分项目已经进入到技术调研阶段。

  “环境医院”未来何去何从?

  “‘环境医院’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集合体,目的是让有责任心、有技术、有项目运营能力的企业在平台上发挥优势,获得与能力匹配的市场回报。同时,有环境治理需求的政府和管理者能够得到价格与环境治理效果匹配的环境服务。”乔梁说。

  “环境医院”能否健康发展,创新运营机制是关键。未来,“环境医院”需要实现由低价中标的“投标”机制向质量保证的“投资”机制的转变。为此,“环境医院”不断加强与相关投融资机构的合作,建立工程项目的资金储备池。据了解,目前已获得专业银行授信350亿元,引进投资基金50亿元。

  “环境医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医院在国内初步形成了黑龙江哈尔滨、广西南宁、四川成都等8个合作城市,通过在宜兴建立“环境总院”,在全国建立“环境分院”及“专科门诊”。另外,“环境医院”已经与上合组织、中非中心、东盟中心三大国际平台达成合作意向,未来还有望进入国际市场。

  “环境医院”是对环境治理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一个重要突破。不过,“环境医院”能否以“医院”的名义继续运营下去仍然存在争议。“环境医院”是一个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的平台,其本质和传统医院还是有较大的差别。业内人士指出,“环境医院”的诞生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治理行业的一些“乱象”,但是随着医院的流行,必然会出现更多的“环境医院”,这些医院之间同样会产生“恶性竞争”、“低价中标”等现象,行业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心”突破,填补生命鸿沟 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行业百亿蓝海市场启航

从“心”突破,填补生命鸿沟 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行业百亿蓝海市场启航

心力衰竭,特别是预后极差的终末期心衰,正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其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患者生存质量极低。当前,中国拥有超过1500万心衰患者,其中终末期患者已逾156万,且数量持续增长。面对这一庞大群体,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作为理想方案的心脏移植又因供体极度稀缺(2024年全年手术量仅1064例),难以满足临床需

2025年11月17日
全球5.89亿糖尿病患者催生规模庞大的血糖监测市场 CGM驱动国产替代浪潮

全球5.89亿糖尿病患者催生规模庞大的血糖监测市场 CGM驱动国产替代浪潮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升级、缺乏运动等问题日益突出,叠加遗传因素与环境诱因的共同作用,糖尿病患者不断增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5年4月发布的第11版《IDF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2024年全球20岁至79岁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已达到5.89亿,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每4人就有1人患病

2025年11月17日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益生元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正日益广泛。从富含益生元的低温酸奶、乳酸菌饮料等乳制品,到添加低聚果糖的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再到功能性饮料及膳食补充剂,随着消费者对肠道健康管理的日益重视,益生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从单一功能向多维度健康赋能转变,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核心驱动力。目前益生元在各类食品中已被广泛

2025年11月11日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盐酸氨丙啉技术壁垒高,反应链条长,控制要求严格,市场参与者较少,代表包括美国辉宝、大洋生物、绿洲化工、东康源科技、众合化工等。其中美国辉宝和中国大洋生物市占率合计超90%,呈现双寡头格局。

2025年11月07日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但近年这一情况正在不断扭转。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2025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

2025年11月06日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在国内,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国内医疗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优化,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逐渐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的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2025年H1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由6377家增长至8928家。

2025年10月31日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骨传导耳机早期聚焦于医疗领域的听力辅助,为传导性耳聋、单侧耳聋患者提供非侵入式听力重建方案。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面向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级骨传导耳机产品需求增速高达50%。随着骨传导耳机行业在核心技术(如振子技术、漏音控制技术、噪声消除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漏音控制及佩戴舒适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2025年10月30日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