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临床应用 |
基础输液(体液平衡类输液) |
用于纠正病人体内水、盐或酸碱平衡,帮助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
营养用输液 |
用于提供人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糖)、脂肪、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素,使不能正常进食或超高代谢的患者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帮助患者渡过病程的危重期,使其获得继续治疗和痊愈的机会 |
血容量扩张用输液(代血浆) |
主要用于增加血容量,防止失血性休克 |
治疗用药物输液 |
随着输液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临床治疗的需要,已有一些用于疾病治疗的药物被直接制成输液剂,其中包括抗感染药、抗肿瘤药、消化、心血管用药、中草药提取物等 |
透析造影类 |
主要应用于透析 |
近几年,受“限抗令”、“限输令”等政策及国内大环境影响,大输液产量增长率总体呈现下滑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输液产量约为110亿瓶(袋)左右,同比下降5.1%;2019年我国大输液消费量约为105.6亿瓶(袋)左右,同比下降1.49%。预计到2020年将保持下滑趋势。
2015-2019年我国大输液产量以及同比增长
2015-2019年我国大输液消费量以及同比增长
从行业发展来看,我国大输液产品朝着塑瓶、非PVC软袋和直立式软袋包装的方向发展。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输液市场将呈现“4(软袋)-4(塑瓶)-2(玻璃瓶)”格局,即软袋和塑瓶输液产品各占40%的市场份额,玻璃瓶输液占据20%的市场份额。
从我国大输液行业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输液行业步入深度整合期,预计近几年我国大输液行业政策仍将保持高压状态,行业将加速洗牌。
发展阶段 |
具体特点 |
无序发展(1980-2000年) |
2000年以前,我国有400多家输液制剂厂家,厂家规模小,生产环境差,产出率低。市场分散,无序竞争。医院也可自行生产大输液制剂,行业缺乏有效质量监管。 |
规范发展(2000-2002年) |
2000年后禁止医院自行生产大输液制剂,开始强制性GMP管理。390家通过GMP认证,生产能力仍很小,不超过3000万瓶/年,以玻璃瓶为主。2005年前十家企业所占份额23%。 |
稳定发展(2003-2012年) |
2006年后塑瓶和非PVC软袋输液逐渐取代玻璃瓶输液。行业集中度开始提升,2006年前 十家企业所占份额达到48%。2011年颁布新版GMP认证。2012年 “限抗令”发布使输液市场需求下降约25%,输液终端发生结构性变化。 |
初步整合(2013-2016年) |
2013年底约34%的输液厂家因未通过新版GMP认证而退出市场。低层次、低成本、小作坊式的无序竞争逐渐消失,前十家企业份额进一步提升至73%。2016年门诊输液被叫停,输液行业有所下滑。 |
深度整合(2017-2020年) |
2018年行业进人研发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研发能力薄弱、生产设备和管理水平落后的小企业进一步被市场淘汰。 |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大输液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或gyii.cn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