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医疗IT行业各大企业市场发展分析(图)

       1.卫宁健康:医疗IT龙头,主业稳增长,创新业务加速推进 

      医疗IT行业龙头企业,重产品、重研发、重市场,正向协同驱动公司良性发展。公司通过系列内生外延措施推动业绩维持高速成长,逐步成为医疗IT行业龙头。2013年-2017年公司收入年复合增速高达36.47%,归母利润增速达到29.16%,并且2017年底公司年收入突破12亿元,归母利润突破2.3亿元,在业内均属于领先地位。公司一贯重视研发创新、产品体系搭建以及市场营销服务,研发、产品、营销多领域正向协同,良性循环,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传统医疗IT业务稳定发展,奠定公司业绩稳增长基石。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提高医疗行业运营效率的有力抓手。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分级诊疗推进、医联体落地、医保控费需求提升等因素都使得医疗信息化的重视度逐年提升。近几年来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利好政策频发。目前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00亿左右,已经具备一定的行业体量,并且未来几年维持17.5%左右较高速增长,医疗信息化行业维持较高的景气度。现阶段在区域卫生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标准全国推广等因素刺激下,医疗信息化建设由点到面开展。中小型厂商由于交付能力弱以及产品体系单一等,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将逐步被市场淘汰,行业资源将逐步往行业内大公司倾斜。公司作为医疗信息化领域龙头企业,有望把握行业高景气度及集中度提升的行业机会,推动公司传统医疗IT业务稳定增长。 创新业务稳步推进,“互联网+大健康”生态体系初步搭建,打开公司发展空间。公司积极布局互联网+健康服务业务,提出“4+1”战略(云医、云险、云康、云药和创新服务平台)。公司各创新业务均推进顺利。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医疗AI领域,成立医疗AI实验室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创新业务稳步推进,医疗AI等前沿技术率先布局,加速推动“互联网+大健康”生态体系形成。

      2. 创业软件:厚积薄发,公司迈入成长新时代

      医疗IT行业领军企业,业绩维持高速增长。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软件供应商之一。经过20余年发展,公司拥有八大系列200多个自主研发产品,营销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客户数目达6000余家,公共卫生项目遍及全国200多个区县,公司已经成为医疗IT行业领军企业。医疗IT业务收入从2014年的2.7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00亿元,收入年复合增速高达30.02%。公司竞争优势明显,有望推动业绩持续高增长。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

      行业发展空间广,景气度提升,传统医疗IT业务有望加速成长。数据表明,2017年国内医疗IT市场规模达448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863亿元,年增速约为17.8%,实现较快速增长。国内医疗IT行业发展空间极其广阔。现阶段医联体、分级诊疗以及信息互联互通等医改政策间接驱动医疗IT建设由点到面地展开。中小型企业由于交付能力弱或产品结构单一而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行业资源将往大企业倾斜。公司为作为医疗IT领军企业,将充分享受行业成长红利,推动医疗IT业务加速成长。 医疗大数据以及中山区域卫生PPP项目等新业务即将爆发,有望打开公司业务成长空间。医疗大数据行业未来将维持30%以上的行业增速,成长性良好,成长空间广阔。公司已经初步完成医疗大数据产品研发,已在“南京市浦口区区域卫生大数据项目”、“桐乡市区域卫生大数据项目”以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疗大数据挖掘分析平台”项目落地,新产品开始步入产业化阶段。中山区域卫生PPP项目已经完成基础架构的搭建,基于平台的六大类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正全面推进,健康中山APP、健康微信公众服务号等应用已对公众开放,项目即将步入运营期。新业务即将爆发,有望打开公司业务成长空间。

      3. 广联达:引领数字建筑新时代 

      工程造价云化转型,重新定义价值。云化转型对于广联达而言能够直接带来三方面价值:a、降低收入周期波动性,提高可预测性,从新开工增量影响转变成建筑业存量影响;b、提升收入空间,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扩大用户基数,主要是降低门槛吸引新用户以及转化盗版市场用户,根据广联达六个省份试点结果推演正版存量客户VS盗版增量客户为1:1,保守预计盗版客户至少可以转化1/3,二是提高用户全生命周期的付费,传统license模式盈利主要依靠一次性购买收入和后续的更新升级费用(转化很难),云SaaS年费模式定价为原来一次性收入的1/4到1/3,从全生命周期而言单个客户贡献收入实际上是增多的;c、提高盈利能力,主要体现在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的降低,对于广联达而言,造价业务有望从30%多的净利润率提高到40%以上。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ERP实施龙头,客户认可度高。公司传统业务为ERP实施,包括前期咨询规划设计、产品安装调试、后期运维等。公司是Oracle(甲骨文公司)亚太地区白金合作伙伴,SAP金牌合作伙伴,涉及制造业、金融、贸易、通讯、电子商务、传媒、房地产等诸多行业,客户涵盖世界500强机构。 传统业务稳健增长,智能制造与云业务板块极具成长性。公司ERP业务稳健发展,主要基于行业ERP建设投入加大;同时公司国内龙头,自IBM退出后,将抢占更多市场份额。MES业务发展较快,主要基于制造业景气度提升,智能制造背景下加大MES建设力度;公司ERP实施与MES直接对接,切入MES产品有先天优势。公司云产品发展迅速,主要基于ERP实施方跟贴近客户、了解需求点;同时,公司贴近客户需求,推出自有云产品汇联易和SRM均实现高速增长。 制造业客户占比高,受益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机会。公司制造业客户占比超过50%,同时多为行业大客户,基于国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公司将持续受益于下游行业景气度提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医医疗服务行业:连锁化规模化下民营市场增速显著 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大势所趋

中医医疗服务行业:连锁化规模化下民营市场增速显著 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病率上升,以及中医医疗服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近年来国内中医医疗诊疗人次呈增长态势。中医医疗服务市场地位不断提高,预计2032年行业渗透率将接近20%。

2025年04月19日
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渗透率仍偏低 行业并购整合频现

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渗透率仍偏低 行业并购整合频现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国内听力受损老年人的数量也随之上升,再加上听力受损人群年轻化以及政策推动,我国助听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8.4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71.3亿元。不过,我国助听器渗透率仍然偏低,市场需求远未饱和,未来行业仍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硫酸软骨素行业:老龄化日益加剧下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已成全球最大生产国

我国硫酸软骨素行业:老龄化日益加剧下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已成全球最大生产国

近年来在人们健康意识提升,政策推动和需求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282亿元,同比增长9.80%。2024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达到了3662亿元,同比增长11%,显示出市场持续扩张的趋势。当下随着社会老龄化,我国保健食品市场更是进入了新的发展战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膳食营养补充行业市场蕴藏庞大需求量 硫酸软骨素与氨糖领域前景广阔

我国膳食营养补充行业市场蕴藏庞大需求量 硫酸软骨素与氨糖领域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日益关注,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其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迅速提升,健康消费被进一步催热,极大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膳食营养补充产品销售规模超过 1870 亿美元。

2025年04月16日
多因素驱动 我国中医馆数量规模已超八万家 出海成行业各大品牌目标

多因素驱动 我国中医馆数量规模已超八万家 出海成行业各大品牌目标

我国中医馆行业疯狂扩张,其主要是有多种关键因素共同促成,其中既有政策端的支持,同时也有市场需求的催化,还有中医客单价和复购率显著提升、新商业化模式快速落地等等因素推动。此外,年轻人逐渐成为中医馆行业有力的消费群体,并且固生堂、同仁堂、贡方堂等国内头部机构已率先在出海上试水,但由于特朗普关税升级,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及营收均上升 但利润下滑 行业洗牌或将加速

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及营收均上升 但利润下滑 行业洗牌或将加速

在政策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下,近年来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不断扩容。同时其营业收入也在逐年增长。但受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024年其行业利润出现下滑。我国中药饮片行业集中度低,2023年CR5仅为2.7%,属于典型的分散竞争型市场。未来,随着全国性联盟集采落地,我国中药饮片行业或将加速洗牌。

2025年04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