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骨修复材料行业产业链现状及上下游企业优势分析

       骨修复材料通常是指通过手术植入人体以修复骨骼缺损的器件和材料,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按材料性质划分,骨修复材料可以分为天然骨修复材料及人工骨修复材料两大类,其中天然骨修复材料可以分为同种异体骨、异种骨、脱钙骨基质三类,人工骨修复材料主要可以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组织工程材料。

骨修复材料分类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骨修复材料行业产业链上游为骨修复材料原材料,中游为骨修复材料制造企业,下游为医疗器械企业。

       我国骨修复材料行业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主要为日常经营所需原料、辅料、包材等,其中主要原料为胶原,均价在140元/克左右浮动。

胶原均价浮动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骨修复材料行业产业链中游制造环节可分为骨科高值耗材制造、口腔科高值耗材制造、神经外科高值耗材制造。

       骨科高值耗材是对于骨科植入人体内并用作取代或辅助治疗受损伤的骨骼、恢复骨骼功能的一系列高值耗材的统称。按产品用途划分,骨科高值耗材主要包括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骨缺损修复材料、运动医学等。在创伤、脊柱、关节的各类手术中,经常涉及骨骼遭到破坏和骨组织的缺损,常见的例如粉碎性骨折、脊柱融合、人工关节翻修等,这些手术在使用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材料的同时,往往也需要使用骨缺损修复材料,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受益。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骨科高值耗材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117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58亿元,2013年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14%;预计2023年将达到505亿元。

2013-2023年我国骨科高值耗材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口腔科高值耗材是指用于口腔科疾病治疗的一系列高值耗材的统称。按产品用途划分,口腔科高值耗材可以分为口腔颌面外科植入材料、口腔种植材料、正畸材料,其中口腔种植材料又可以分为种植手术材料、义齿及义齿制作辅助材料。近年来,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口腔疾病越来越引起重视,应用于治疗口腔科疾病的高值耗材取得了快速发展。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口腔科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为70亿元,同比增长20.7%。预计2023年我国口腔科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将达到134亿元。

2015-2023年我国口腔科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神经外科高值耗材是在治疗由于外伤导致的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疾病或脑部肿瘤等的过程中使用的高值耗材。按产品用途划分,神经外科高值耗材可以分为颅骨缺损植入材料、脑膜材料、引流材料、缝合材料、神经刺激材料、脑电监测材料、辅助工具。神经外科高值耗材是增长最快的医疗器械细分领域。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神经外科高值耗材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36亿元,同比增长12.5%。预计2023年我国神经外科高值耗材市场规模将达到61亿元。

2015-2023年我国神经外科高值耗材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骨修复材料行业主要参与者包括强生、史赛克、美敦力等外资企业以及正海生物、三友医疗、大博医疗等本土企业。骨修复材料行业外资企业经验较为丰富,本土企业发展较为快速。

我国骨修复材料行业产业链中游主要参与者优势分析

类别

企业名称

优势

外资企业

强生

强生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骨科巨头,也是全球最具综合性、业务分布范围广的医疗健康企业之一,业务涉及制药、医疗器材及消费品三大领域。强生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新布仑兹维克市,在全球60个国家地区拥有260多家运营公司。强生公司2019年度医疗器械的销售收入为259.63亿美元,其中骨科医疗器械的销售收入为88.39亿美元。

史赛克

史赛克是全球最大的骨科及医疗科技公司之一,产品涉及关节置换、创伤、颅面、脊柱、手术设备、神经外科、耳鼻喉、介入性疼痛管理、微创手术、导航手术、智能化手术室及网络通讯、生物科技、医用床、急救推床等。史赛克2019年度销售收入为148.84亿美元,其中骨科医疗器械(不含脊柱及神经技术类)销售占比达35%

美敦力

美敦力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致力于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终身的

治疗方案。美敦力2019财年(2018427日至2019426日)的销售收入为

305.57亿美元,其中,脊柱业务销售收入为26.54亿美元。

盖氏

早在1987年,盖氏就在全世界率先推出骨修复产品BoneGraftingMaterial,Synthetic,用于口腔科骨缺损修复。随后,盖氏先后在美国推出Bio-OssAnorganicBovineBone1998年)、Bio-OssCollagen2010年)。

百赛

百赛是由英国JesseShirley公司在1992年分离组建出来的专业从事人工合成医用材料的公司。百赛专注于以钙基为基础的可吸收的医用人工合成材料的开发。

WrightMedicalGroupN.V.

WrightMedicalGroupN.V.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公司。WrightMedicalGroupN.V.2019年度销售收入为9.21亿美元,其中上肢领域医疗器械销售收入为4.48亿美元,下肢领域医疗器械销售收入为3.40亿美元。

本土企业

正海生物

正海生物成立于2003年,2017年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口腔修复膜、生物膜等软组织修复材料以及骨修复材料等硬组织修复材料,主要用于临床组织再生和创伤修复。

三友医疗

三友医疗成立于2005年,2019年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医用骨科植入耗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脊柱类植入耗材(包括Adena脊柱内固定系统、Zina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HalisPEEK椎间融合器系统等)、创伤类植入耗材。

大博医疗

大博医疗成立于2004年,2017年于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医用高值耗材的生产、研发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骨科创伤类植入耗材、脊柱类植入耗材、关节类植入耗材、运动医学及神经外科类植入耗材、微创外科类耗材、口腔种植类植入耗材等。

冠昊生物

冠昊生物成立于1999年,2011年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持续在生物材料、细胞/干细胞、药业、以及先进医疗技术、产品业务领域布局,主要产品包括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B型硬脑(脊)膜补片、胸普外科修补膜等,主要用于临床组织再生和创伤修复。

佰仁医疗

佰仁医疗成立于2005年,2019年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产品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先天性心脏病植介入治疗以及外科软组织修复。

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品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骨充填材料(n-HA/PA66)、可吸收结扎夹、一次性使用穿刺器等临床高值耗材。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骨修复材料行业产业链下游为杭州巴拿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鸿灏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市骏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海汉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医疗器械销售企业。

我国骨修复材料行业产业链下游参与者优势分析

企业名称

优势

北京鸿灏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鸿灏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注于医用设备及耗材的销售型公司。具有经营医疗设备,器械和耗材二类三类(三类植入)的相关资质,并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宁波市骏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较广,包括:第一类医疗器械、第二类医疗器械、第三类医疗器械、服装、服饰、鞋帽、日用品、塑料原料及制品等

上海汉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医疗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水平较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骨修复材料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趋势分析
        《2020年中国骨修复材料行业前景分析报告-市场现状调查与发展商机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近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材料、新工业不断涌现,我国超声检测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超声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同比增长13.1%。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国家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2018年以来,国务院、卫健委等部门多次发文规范电子病历系统,推进医院加强电子病历建设,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并且开展相应分级评价。政策持续加强对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考核,2018-2022年我国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平均等级已由2.56级提升至4.00级左右。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造影剂行业: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我国造影剂行业: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在2022年受集采影响,造影剂市场曾经历超过20%的大幅下滑,但2023年已实现企稳回升。从产品结构来看,X射线造影剂凭借其广泛的适用性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17-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95%;而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实现14.9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与此同时,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1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持续领先全球 内资市场份额已超过外资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持续领先全球 内资市场份额已超过外资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格局近年来发生显著变化,本土企业与跨国药企的竞争态势持续演变。由于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早期市场长期由罗氏、默克雪兰诺等国际制药巨头主导。但随着国内药企在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持续突破,市场格局逐步重塑——内资企业市场份额从2022年超越外资企业(51% vs 49%)后,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55.5%,

2025年08月06日
筋膜枪行业: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 市场“规范化+智能化”双轨并行

筋膜枪行业: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 市场“规范化+智能化”双轨并行

近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为筋膜枪市场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万元增长至4.1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3%,人均消费支出从1.83万元增长至2.8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7%。2025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万元,同比名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政策端将助力需求潜力释放

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政策端将助力需求潜力释放

近年来,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居民支付能力提升叠加人口老龄化因素使感染类疾病患病风险增加,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已从2016年的23821元增长到2024年的41314元。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进一步提高。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磁共振成像设备(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生成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医疗设备,具有分辨率高、对比度好、无辐射损伤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医学诊断。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健康意识增强以及医疗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行业总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50.6亿元

2025年08月01日
我国慢阻肺药物行业持续扩张 新药研发提速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国产药企仍处追赶阶段

我国慢阻肺药物行业持续扩张 新药研发提速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国产药企仍处追赶阶段

慢阻肺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以预防及控制慢性炎症并减轻临床症状。随着慢阻肺患者增多,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由23亿美元增长至32亿美元,CAGR达8.6%;2023-2030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将由34亿美元增长至63亿美元,CAGR达9.2%。

2025年07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