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植物胶囊行业趋势:市场潜力较大 规模或将提速增长

       植物胶囊是以植物纤维素或水溶性多糖为原料制成,天然性、稳定性、安全性更高。而动物明胶的生产提取是由动物的皮和骨作为原材料,通过化学反应发酵而成,其过程中需添加大量的化学成分,随着全世界动物源传染性疾病的接连爆发,其安全性饱受质疑。现阶段,虽然植物胶囊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更为迅速,份额占比正在逐步扩大。

植物胶囊和明胶胶囊性能对比

对比项目

植物胶囊

明胶胶囊

环境污染

植物胶的提取很多事采取物理提取,污染低

原材料化学反应发酵而成,污染高

安全性

安全性高,来源于植物,不含任何防腐剂

原材料来自动物,安全性难以追踪,含有化学添加剂

交联反应

植物空心胶囊有较强的惰性,不易于含醛基药物发生交联反应

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已于氨基酸、含醛基的药物发生交联反应,造成胶囊崩解时间延长,溶出度降低等不良反应

储存条件

易于存储,降低企业的储存成本

对储存条件严苛,易脆碎,失水硬化

有效期

36个月左右

18个月左右

适用性

适合任何种族

受到回教、犹太教、素食主义者的抵制

价格

价格高(青岛聚大洋阿里巴巴报价:260/万粒)

价格低(盛蓝胶囊阿里巴巴报价:169/万粒)

填充环境

比较宽松

要求很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凝胶剂能使胶液在氢键的键桥作用下,分子间形成结点进而构成空间网状结构的均匀半刚性固体凝胶,是蘸胶成膜的关键组分。目前,主要凝胶剂有卡拉胶、黄原胶、结冷胶等,其中卡拉胶和结冷胶因优良的凝胶性能已成为植物硬胶囊主要凝胶剂,但为达到更高要求,一般采用2种及以上凝胶剂进行复配。

植物胶囊生产所需主要凝胶剂介绍

类型

特性

卡拉胶

又称角叉菜胶,主要是从红藻的角叉菜属、麒麟菜属中提取。卡拉胶主要骨架由硫酸酯化或非硫酸酯化的半乳糖和3,6-脱水半乳糖通过α-1,3-糖苷键和β-1,4-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是天然线型硫酸酯化半乳聚糖。其中,k-卡拉胶是钾离子敏感型卡拉胶,具有热可逆凝胶特性,作为性能优异的凝胶剂广泛应用于植物胶囊中,将k-卡拉胶和l-卡拉胶复配作凝胶剂,加入西米淀粉,制备代替明胶胶囊的植物硬胶囊,且当k-卡拉胶的比例高时,囊材具有较好拉伸强度和阻水性能,当l-卡拉胶的比例高时,具有较好断裂伸长率和吸湿性能

黄原胶

又称汉生胶,是由假黄单细胞属经好氧发酵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酸性胞外多糖,由D-葡萄糖、D-葡萄糖醛酸、D-甘露糖、乙酸和丙酮酸构成,具有高耐酸碱、高耐盐、高热稳定性等优点,在明胶替代材料研究中,黄原胶常作为凝胶剂起到改善囊材性质的作用,可有效增加阻隔性能

结冷胶

又称凯可胶,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代谢多糖,结冷胶能溶于冷水,在质量分数为0.05%就能形成胶体,加入金属阳离子即可形成凝胶,凝胶强度与离子种类、化合价和浓度有关,具有生产周期短、不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安全无毒、凝固点和弹性强度可调、凝胶能力强、复配性强等优点,在食品、医药、化工、石油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刺槐豆胶

又称槐豆胶,是由产于地中海的一种刺槐树的种子加工而成的植物多糖,是以半乳糖和甘露糖残基为结构单元的多糖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半乳甘露聚糖,必须与琼脂、结冷胶、卡拉胶或黄原胶等亲水胶体复配使用,具有优良透明度、溶胀性和增稠性,作为水溶性增稠剂、乳化剂和凝胶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当前植物胶囊占胶囊总市场的15%-20%,近年来,全球植物胶囊市场增速维持在10%左右。因植物胶囊适用性更广,其全球市场规模或将提速增长,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5亿元。

2019-2024年全球植物胶囊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TC)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植物胶囊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格局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2020年中国植物胶囊行业前景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前景评估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近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材料、新工业不断涌现,我国超声检测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超声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同比增长13.1%。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国家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2018年以来,国务院、卫健委等部门多次发文规范电子病历系统,推进医院加强电子病历建设,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并且开展相应分级评价。政策持续加强对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考核,2018-2022年我国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平均等级已由2.56级提升至4.00级左右。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造影剂行业: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我国造影剂行业: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在2022年受集采影响,造影剂市场曾经历超过20%的大幅下滑,但2023年已实现企稳回升。从产品结构来看,X射线造影剂凭借其广泛的适用性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17-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95%;而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实现14.9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与此同时,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1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持续领先全球 内资市场份额已超过外资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持续领先全球 内资市场份额已超过外资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格局近年来发生显著变化,本土企业与跨国药企的竞争态势持续演变。由于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早期市场长期由罗氏、默克雪兰诺等国际制药巨头主导。但随着国内药企在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持续突破,市场格局逐步重塑——内资企业市场份额从2022年超越外资企业(51% vs 49%)后,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55.5%,

2025年08月06日
筋膜枪行业: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 市场“规范化+智能化”双轨并行

筋膜枪行业: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 市场“规范化+智能化”双轨并行

近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为筋膜枪市场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万元增长至4.1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3%,人均消费支出从1.83万元增长至2.8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7%。2025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万元,同比名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政策端将助力需求潜力释放

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政策端将助力需求潜力释放

近年来,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居民支付能力提升叠加人口老龄化因素使感染类疾病患病风险增加,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已从2016年的23821元增长到2024年的41314元。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进一步提高。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磁共振成像设备(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生成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医疗设备,具有分辨率高、对比度好、无辐射损伤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医学诊断。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健康意识增强以及医疗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行业总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50.6亿元

2025年08月01日
我国慢阻肺药物行业持续扩张 新药研发提速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国产药企仍处追赶阶段

我国慢阻肺药物行业持续扩张 新药研发提速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国产药企仍处追赶阶段

慢阻肺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以预防及控制慢性炎症并减轻临床症状。随着慢阻肺患者增多,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由23亿美元增长至32亿美元,CAGR达8.6%;2023-2030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将由34亿美元增长至63亿美元,CAGR达9.2%。

2025年07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