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目前,体外诊断产品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如下几大趋势:
1、自动化、一体化
一是自动化、一体化。据统计,50%~70%的检验结果误差出现在分析前处理阶段。目前,临床诊断试剂和设备已呈现出自动化和一体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2、小型化、床旁化
新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免疫检验向床边检验转变,小巧、简便且精确的床旁化检验仪器已然兴起。在地震等突发应急事件中,在乡镇卫生院、家庭病房里,小型化、即时检验仪器较大型设备更能发挥独到作用。可用于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指标、早孕检测及微生物检测等,为医生快速诊疗决定、急诊患者的救护、重症监护、家庭医疗、预防保健等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信息。2009 年,西门子推出的RapidPoint340、RapidPoint350 两款小型血气分析仪,以试剂盒为基础,易于操作,成为小型和中型重症监护检测点的理想设备。
3、分子化、个性化
分子诊断法是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的一种新兴技术,可比传统体外诊断法更为准确地识别早期阶段的病毒和传染性疾病,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并被业内人士誉为体外诊断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很多生物技术和制药企业已将业务重心转移至分子诊断业务,还形成了独立的分子诊断业务部门。
(九)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体外诊断产品销售模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直接销售模式,即由体外诊断产品厂家或者经销商将体外诊断产品直接销售给医院等医疗机构,该模式下,需要医疗机构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购买价格较高的体外诊断仪器,再采购相应配套试剂;
2、融资租赁模式,指租赁公司以为医疗机构进行资金融通为由,根据医疗机构需要购买相应体外诊断仪器,再与医疗机构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将设备租赁给医疗机构使用,医疗机构按期支付固定租金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该模式下,医疗机构需要前期资金压力较小,但是每期支付的固定租金以及后续体外诊断试剂采购金额亦较大;
3、医疗检验集约化营销及服务业务模式,即体外诊断产品经营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中长期业务合同,约定在合同期内,体外诊断产品经营机构向医疗机构提供体外诊断仪器供其使用,医疗机构向即体外诊断产品经营机构采购体外诊断试剂和耗材。
上述各种模式对体外诊断产品经营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优点、缺点比较如下: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G)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