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弃车保帅 聚焦核心药品 中国市场成外资药企福地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7-2022年中国药品检测市场现状调查及十三五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近日,跨国药企2016年财报相继出炉。在集体经历了“弃车保帅”、分离非核心板块的业务调整后,聚焦核心药物研发的跨国药企去年的业绩普遍向好。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在成为各药企角力场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想象空间。


 
 业绩普遍向好

 

  外资药企去年业绩普遍向好。尽管当下还有一些制药企业并未公布2016年的业绩表现,但2016年强生公司销售霸主地位已经没有悬念。强生2016年财报显示,2016年其实现718.9亿美元的销售额。尽管相较于2015年只有2.6%的增长率,但在绝对数值上,已经超过了艾伯维、阿斯利康、礼来3家公司2016年销售的总和。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跨国药企全球销售三大巨头的宝座基本上都是被辉瑞、罗氏、诺华所占领,区别只在于前3名内部位次的变化。但这样的格局在近些年正在被逐渐打破,曾经的王者面临着竞争对手带来的巨大压力。此次跃居榜首的强生,销售额超过第2名辉瑞接近200亿美元,其竞争实力可见一斑。

 

  强生的爆发源于其处方药业务的大幅增长。2016年,强生处方药业务实现334.6亿美元的销售,同比增长6.5%,已经占到总营业收入近一半左右。但这种增长也主要体现在本土市场方面。2016年,强生在本土市场的销售增长为9.8%,而在国际市场销售的增长则仅为1.8%,相较之下则显得幅度略小。

 

  排名第二的辉瑞在2016年创造了52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尽管2016年遇到了产品专利到期、沛儿13价肺炎成人疫苗在美国营业收入下降等不利因素,辉瑞依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位于三四名的瑞士两大巨头罗氏和诺华侧重研发,长期稳定在第一梯队。2016年罗氏销售额为505.76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4%,制药业务销售收入391.03亿瑞士法郎,诊断业务销售收入114.73亿瑞士法郎,研发投入99亿瑞士法郎。

 

  新兴市场拉动业绩

 

  从几家大公司的数据层面上看,中国市场都成为了拉动企业业绩的利润“奶牛”。举例而言,阿斯利康在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等成熟市场的表现全线下滑,新兴市场例如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土耳其的表现一枝独秀,特别是中国贡献了26.3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占整个新兴市场的45%,成为阿斯利康全球业绩的最强支撑。

 

  中国市场同样为罗氏的收入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在药物部门,中国部分省份批准Herceptin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是其销量实现4%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而罗氏诊断部门在亚太地区销售额16%的增幅中,中国市场的贡献占据了50%,是罗氏亚太市场发展的主力。

 

  IMS曾发布行业预测称,未来几年成熟市场和新兴药品市场之间的增长差距会不断加大。报告称至2018年以前,预计新兴医药市场药品销售额将占全球市场总值的1/3,与美国市场并驾齐驱,且对市场价值增长的贡献率近60%(不包括返利与折扣。相比之下,所有发达国家市场(包括美国)届时对市场价值增长的贡献率仅占25%。全球市场增长潜力的重心已明显偏向了新兴医药市场。

 

  目前,中国新药审批提速已显现出新的商机。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新药优先审评政策,申请人在欧盟、美国同步申请并获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或在中国境内用同一生产线生产并在欧盟、美国同步申请上市且已通过其药品审批机构现场检查的药品注册申请可以优先审评。有不愿具名的外资药企高管表示,原来外资新药进入中国,通常需要5-8年的申请期,导致大量新药审批滞后,提速之后,“原来积累的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新药可以快速进来,成为我们新的市场增长点,这是我们现在最看好的领域”。外资药企高管说。

 

  创新药竞争激烈

 

  纵观各大药企的研发布局,在抗肿瘤药和免疫药物方面各有侧重,竞争激烈。市场关注度较高的药物包括:BMS针对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适应症的Opdivo,默沙东旗下与其对打的产品Keytruda;强生Imbruvica依鲁替尼;罗氏的Tecentriq为FDA首个批准用于治疗膀胱癌的免疫药物等。

 

  同时,仿制药的崛起也给外资药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罗氏集团主管Severin·Schwan称罗氏正在“经历一场转变”,收益可能会首次因为欧洲市场上出现的生物仿制药而下降,但在2016年1年之内推出四种新药依旧是公司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举。“销售额的增长全靠新药拉动,我们希望这股势头能够持续下去。”Schwan表示,毕竟罗氏在癌症治疗领域的畅销药赫赛汀(Herceptin)和阿瓦斯汀(Avastin)正面临着越来越多仿制药的挑战。

 

  近年来,国产创新药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也在同步提高。2016年4月,药明康德研发生产的创新肿瘤免疫候选药物IMP321被正式用于比利时IIb期临床试验,成为首个在欧盟地区获批临床试验的创新药;2015年10月,绿叶制药研发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剂也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批提交新药申请。“近年来,药企在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恒瑞医药、海正医药的研发投入比已接近10%,相信未来国产创新药的话语权还会进步增强。”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表示,对于外资药企来说,持续的新药研发投入和大举业务板块并购,仍将是2017年壮大自身力量的主要策略。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针对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抑酸,所以抑酸药物被推向历史舞台,目前最新一代的药物是P-CAB抑制剂,正在快速发展。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类药物(P-CAB)抑制酸分泌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结合壁细胞内H+/K+-ATP酶(质子泵)的钾离子结合部位。与质子泵抑制剂(PPI)不同,P-CAB可直接抑制H+/K+-ATP酶,而无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中成药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中成药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中成药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自2018年起,在医保控费、DRG/DIP付费改革、重点监控合理用药、“限输令”等因素推动下,我国中成药行业进入调整期,产量逐渐下滑。同时在2024年,我国中成药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纷纷下滑。在政策层面,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多项政策,聚焦中成药产品质量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大 集采量多致市场降价幅度较大

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大 集采量多致市场降价幅度较大

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根据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研究成果,我国18至64岁成年人中,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感染率分别约为10.5%、5.4%、2.5%、4.5%和41.5%。另外,我国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高达58.6%和61.1%。

2025年04月01日
过敏季来袭!我国过敏药行业需求空间不断释放 生物药新玩家入场

过敏季来袭!我国过敏药行业需求空间不断释放 生物药新玩家入场

我国过敏性疾病种类繁多,2023年国内大约有2.5亿人饱受过敏性鼻炎的摧残,其中重症患者有8千万到1亿人。在此背景下,近几年,我国多款产品市场销售表现出色,如氯雷他定近5年在全国零售市场上的氯雷他定销售总额已突破76亿元,这也吸引多家企业也纷纷入场,其中国内首次批准一款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药上市,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GLP-1行业产业链竞争分析:上下游企业可供应链绑定 创新药市场处蓝海

我国GLP-1行业产业链竞争分析:上下游企业可供应链绑定 创新药市场处蓝海

我国庞大的糖尿病和肥胖人群对于安全、有效的降血糖和减肥药物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为国内GLP-1药物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空间。数据显示,2022年其市场规模已上升至60.5亿元,同比增长95.79%,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未来随着GLP-1药物陆续获批,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2025年03月27日
医疗资源缺口推动AI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投融资市场火热 竞争呈多元化特征

医疗资源缺口推动AI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投融资市场火热 竞争呈多元化特征

我国医疗资源缺口大,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渗透速度加快,目前已覆盖全链条。AI医学影像获新政策支持,行业前景广阔,投融资市场火热。AI医学影像的落地应用需多方参与,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特征。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中药行业有望迎来多重因素共振 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龙头企业

我国中药行业有望迎来多重因素共振 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龙头企业

数据显示,2024年我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25298.5亿元,与2023年一致,无变化;营业成本为14729.6亿元,比2023年增长2.0%;利润为3420.7亿元,比2023年下降1.1%。不过,虽然2024年我医药制造业企业利润仍处下降区间,但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后,行业效益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中药贴膏市场超百亿 骨科止痛药需求最大 奇正集团拿下“一哥”宝座

我国中药贴膏市场超百亿 骨科止痛药需求最大 奇正集团拿下“一哥”宝座

中药贴膏是膏药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超百亿。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慢病年轻化以及消费升级驱动,我国中药贴膏剂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有数据显示,2023年在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中成药贴膏剂销售额超过130亿元,同比增长6.5%。

2025年03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