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生物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环境分析(图)

          生物药是指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广义的生物药包括酶、细胞因子、激素、抗体、疫苗、血液制品、基因治疗药物、细胞治疗药物等几大类。20 世纪 70 年代基因重组及克隆技术的发展开启了生物技术研究的新时代。1986 年,第一个抗体药 Muromonab OKT3 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生物大分子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一、生物药:分子大、结构复杂、研发生产壁垒高

          生物大分子药与传统化学药相比,最显著的是它们的分子量差别较大:传统化学药大都为小分子,通常分子量<1000 Da,如经典小分子药物阿司匹林的分子量为 180 Da;而生物大分子药大多为蛋白质,其分子量巨大,通常>5000 Da,蛋白质空间结构复杂,以单抗药物为例,其分子量已经达到了 150-160 kDa。


图表:化学药阿司匹林与生物大分子药结构上的对比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传统小分子药物与生物大分子药在分子量和结构复杂度上的对比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生物药不仅分子量大,结构也比化学药更复杂,因此其研发和生产难度均高于传统化学药。此外,不同于传统化学药,生物药的仿制难度也很大,尤其是对于单抗类药物来说,仿制过程几乎相当于一次重新研发。

          著名跨国药企诺华旗下的仿制药子公司山德士认为:一种典型的化学仿制药的仿制成本为 200-300 万美元,而生物仿制药的成本则高达 7500 万美元-2.5 亿美元。因此生物大分子药的专利过期之后,由于仿制难度大、成本高,仿制药对原研药的冲击没有传统化学药那样强烈。

          总体来看,生物大分子药,尤其是抗体药,相比传统化学药最突出的优点就在于靶向性高,选择性好,因此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不过,生物大分子药相比传统化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膜透过性差(不易进入细胞,很难突破血脑屏障)、部分具有免疫原性等。

图表:化学药与生物药的不同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生物药种类繁多

          依据化学成分与作用的不同,生物大分子药可按结构、来源和作用等分类,通常包括抗体、酶、干扰素、集落/造血刺激因子、激素、血液制品、疫苗、基因治疗药物和细胞治疗药物等几类。


图表:生物大分子药的类别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从酶、激素走向单抗,治疗性单抗已占生物药半壁江山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 1986-2017 年获 FDA 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CDER)批准的治疗性生物大分子药(不包括归属美国 FDA 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监管的治疗性疫苗、基因治疗药物和血液制品),以总结归纳生物大分子药的发展趋势,并与我国发展现状对比,预测国内生物大分子药的发展前景。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生物药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

          我们认为,从发展趋势来看:

          1986-1995 年,生物大分子药的初步发展时期:每年获批上市的药物数量在 0-3 种之间,且主要是表达难度较小的干扰素、酶、集落/造血刺激因子等;

          1996-2013 年,生物大分子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期间共批准 95 种大分子治疗性生物药上市,平均每年批准 5 种。药物构成方面,抗体和激素的比例大幅上升,其中抗体类药物获批 44 种,占比 46%,已然是获批数量最多的药物。治疗性单抗也从早期的全鼠源单抗,逐步发展到嵌合抗体以及人源化抗体,逐步消除了治疗性抗体的免疫原性问题。此外,肿瘤免疫疗法也在此期间逐步兴起:2011 年,首个免疫检查点单抗 Ipilimumab(商品名 Yervoy,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产品)获批上市,开启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

          2014 年至今,治疗性生物大分子药又迎来了进一步的大幅增长:尤其是治疗性单抗,呈爆发式增长。2013 年及以前获批上市的抗体类药物总共有 47 个,2014-2017 年的 4 年间,43 种治疗性生物大分子药获批上市,其中治疗性单抗 34 种。

图表:历年获批上市的治疗性生物药数量(单位:个)及类型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政策支持+药审环境变化,国内生物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生物产业作为 21 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国单克隆抗体,新型疫苗,重组蛋白等生物药将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 8 大措施中,有 7 项措施与医药产业息息相关。


图表:国家政策推进历史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医医疗服务行业:连锁化规模化下民营市场增速显著 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大势所趋

中医医疗服务行业:连锁化规模化下民营市场增速显著 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病率上升,以及中医医疗服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近年来国内中医医疗诊疗人次呈增长态势。中医医疗服务市场地位不断提高,预计2032年行业渗透率将接近20%。

2025年04月19日
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渗透率仍偏低 行业并购整合频现

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渗透率仍偏低 行业并购整合频现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国内听力受损老年人的数量也随之上升,再加上听力受损人群年轻化以及政策推动,我国助听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8.4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71.3亿元。不过,我国助听器渗透率仍然偏低,市场需求远未饱和,未来行业仍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硫酸软骨素行业:老龄化日益加剧下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已成全球最大生产国

我国硫酸软骨素行业:老龄化日益加剧下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已成全球最大生产国

近年来在人们健康意识提升,政策推动和需求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282亿元,同比增长9.80%。2024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达到了3662亿元,同比增长11%,显示出市场持续扩张的趋势。当下随着社会老龄化,我国保健食品市场更是进入了新的发展战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膳食营养补充行业市场蕴藏庞大需求量 硫酸软骨素与氨糖领域前景广阔

我国膳食营养补充行业市场蕴藏庞大需求量 硫酸软骨素与氨糖领域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日益关注,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其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迅速提升,健康消费被进一步催热,极大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膳食营养补充产品销售规模超过 1870 亿美元。

2025年04月16日
多因素驱动 我国中医馆数量规模已超八万家 出海成行业各大品牌目标

多因素驱动 我国中医馆数量规模已超八万家 出海成行业各大品牌目标

我国中医馆行业疯狂扩张,其主要是有多种关键因素共同促成,其中既有政策端的支持,同时也有市场需求的催化,还有中医客单价和复购率显著提升、新商业化模式快速落地等等因素推动。此外,年轻人逐渐成为中医馆行业有力的消费群体,并且固生堂、同仁堂、贡方堂等国内头部机构已率先在出海上试水,但由于特朗普关税升级,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及营收均上升 但利润下滑 行业洗牌或将加速

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及营收均上升 但利润下滑 行业洗牌或将加速

在政策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下,近年来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不断扩容。同时其营业收入也在逐年增长。但受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024年其行业利润出现下滑。我国中药饮片行业集中度低,2023年CR5仅为2.7%,属于典型的分散竞争型市场。未来,随着全国性联盟集采落地,我国中药饮片行业或将加速洗牌。

2025年04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