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生物制药行业市场两大发展机会:加码单抗生产渐成趋势、瞄准国际化多拳出击

导读:2016年生物制药行业市场两大发展机会:加码单抗生产渐成趋势、瞄准国际化多拳出击,生物制药价格昂贵加大医疗开支,CFDA药物审批过慢也被指责,中国加速推进药物一致性评价,“魏则西”事件加速中国对于细胞治疗的规范化,第一代生物技术公司的支柱抗体药专利即将过期,生物仿制药大规模崛起。
参考行业报告《
2016-2022年中国生物制药产业专项调查及十三五市场商机分析报告
  对于生物制药行业而言,2016年是一个关键年,在这一年里:生物制药价格昂贵加大医疗开支,CFDA药物审批过慢也被指责,中国加速推进药物一致性评价,“魏则西”事件加速中国对于细胞治疗的规范化,第一代生物技术公司的支柱抗体药专利即将过期,生物仿制药大规模崛起。以下是《2016-2021年中国生物药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对2016年生物制药行业市场发展机会分析观点。

  报告以三生制药为例详细解读了当前生物制药行业市场的两大发展机会:

  一、加码单抗生产渐成趋势
  两个注意事项——选择哪种生产线?如何保证质量过硬?

  “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杜绝‘研发一窝蜂’的现象,单抗药物的研究和生产投入实际上是很大的,现在每种产品都有10家以上的企业报批,多的甚至达到70家。”三生制药董事长兼总裁娄竞表示,企业在刚进入某个领域时可能处于学习模仿阶段,“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下一步一定要从创新的高度进行研发。”

  据了解,目前三生制药有26个在研品种,其中按照国家药品新注册分类标准的1类新药有16个,生物大分子药物有11个。为了满足自身产品日益增长的国内外产能需求,以及未来CMO的市场需求,三生制药按照欧美中GMP规范设计建设了该条3万升生产线。

  此次三生制药即将投产的单克隆抗体生产线选择使用的是传统不锈钢生产设备,而非目前盛行的一次性生产设备。对此,三生国健有关负责人解释道,“主要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企业可以达到3万升这么大规模的生产,一次性生产设备在中小型规模的生产中具有成本优势和便利性,我们认为达到5000升以上就不推荐使用一次性生产设备了。”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生物药研发数量仅次于美国,单克隆抗体已经成为中国许多企业竞争的主要领域,约占整个生物类似药总量的50%。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研发以及临床阶段的顺利推进,这批生物药未来将在生产环节创造巨大需求。

  对于包括单抗在内的生物药生产而言,规模越大,质量越稳定,成本也就越低,加之MAH制度试点实施释放了市场机遇,有少数国内企业开始不满足于自给自足,加码投资生物药生产基地建设,无论是投资金额还是生产规模都一路高涨。

  有业内人士对这种现象表现出了担忧,国内企业在大规模生产工艺、验证等方面的经验尚不丰富,且仪器设备、细胞系等没有实现国产化,成本不见得具有优势,斥巨资建厂未来恐面临产能过剩的尴尬处境。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乐观认为,如果国内企业能够在产品开发和生产技术上保证质量过硬,未来依靠承接国际订单可消化大部分产能。

  二、瞄准国际化多拳出击
  打开更大空间——欧美市场生物创新药接受度高

  据娄竞介绍,目前三生制药正在推行从研发注册到生产营销的全面国际化,“我们希望未来有20个以上的创新产品在国内和全球上市,其中大部分为生物药,实现至少有一半的销售收入来自国外市场。”

  近年来越来越多致力于创新药研发的企业开始强调国际化战略,尤其在生物药领域。这一方面有助于彰显企业实力,带来更多国际合作机会;另一方面,“走出去”也意味着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有业内专家曾说,“一般而言,跨国药企中国市场销售额收入在全球市场销售收入所占比约为1.5%~5%,如果能达到3%以上已经非常好了,欧美市场贡献了绝大部分的销售收入。”

  显然,这是源于欧美市场对创新药,尤其是生物创新药接受程度更高。

  以2006年获批上市的中国第一个融合蛋白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体抑制剂益赛普为例,数据显示,益赛普2015年在国内同品种市场占85%以上的份额,销售额达到8.2亿元;但相比之下,同属于TNF-α抑制剂的恩利近三年销售额都高达80亿美元以上。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骆燮龙分析指出,目前中国医药企业新药研发大致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完全自主创新,企业从源头靶点一直做到注册上市;第二种主要是me too/me better,即国外新药相关研究已经基本成功,但企业在研发时对部分结构进行改造;第三种是合作,不同企业接力研发或者一起研发;第四种是并购,企业通过并购直接购买现成产品完成注册销售等。

  “没有一家企业一定要从研发开始从头做到尾,完全创新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骆燮龙认为,企业应该更多地利用各种各样的合作模式把某些品种快速推向临床,送到患者手上。

  总结:随着国内对外授权和并购的交易越来越多,生物制药行业未来的商业模式会更加丰富,只是就目前而言,上述方式是最有可能、最可行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K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慢阻肺药物行业持续扩张 新药研发提速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国产药企仍处追赶阶段

我国慢阻肺药物行业持续扩张 新药研发提速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国产药企仍处追赶阶段

慢阻肺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以预防及控制慢性炎症并减轻临床症状。随着慢阻肺患者增多,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由23亿美元增长至32亿美元,CAGR达8.6%;2023-2030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将由34亿美元增长至63亿美元,CAGR达9.2%。

2025年07月31日
资本加码我国医疗机器人赛道 手术机器人领军地位持续巩固

资本加码我国医疗机器人赛道 手术机器人领军地位持续巩固

医疗机器人是应用于医疗或辅助医疗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可通过自主规划执行药品配送、手术操作、康复训练等任务。医疗机器人作为高端智能医疗装备的代表性产品,近年来获得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2025年07月30日
我国阿胶行业:“阿胶+”构建多品类产品矩阵 数智化带来革新性改变

我国阿胶行业:“阿胶+”构建多品类产品矩阵 数智化带来革新性改变

近年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持续增长以及居民对于医疗保健的意识增强,使得消费者对健康保健产品的需求相应增加,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注重健康管理,拉动了阿胶行业的逐步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阿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91亿元左右。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行业分析:使用率低 复方短效类药物有望成市场新增量

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行业分析:使用率低 复方短效类药物有望成市场新增量

近年来,我国女性使用口服激素类避孕药进行避孕的比例有所上升,但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口服激素类避孕药市场规模为55.4亿元。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增幅逐渐放缓 未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增幅逐渐放缓 未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近年来,在冠状动脉疾病与外周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增长、医生精准诊疗理念增强以及产品技术持续迭代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血管内超声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3亿元快速扩张至2024年的17.6亿元,实现了34.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猫三联疫苗行业:国产获批数量增多 市场竞争格局生变

我国猫三联疫苗行业:国产获批数量增多 市场竞争格局生变

近年来,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社会结构变迁的推动下,宠物猫饲养需求显著增长。一方面,经济条件改善增强了宠物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结婚年龄推迟、单身人群扩大及老龄化趋势催生了更多陪伴需求。这一变化直接带动了宠物猫数量的快速增长,为猫三联疫苗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城镇宠物猫数量持续上升,由2019年

2025年07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