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预计2016年西药出口贸易与去年同比将持平或小幅增长

导读:预计2016年西药出口贸易与去年同比将持平或小幅增长。前三季度,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有实绩的企业达10711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59家。
  参考行业报告《
中国西药市场发展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
  前三季度,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有实绩的企业达10711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59家。其中,民营企业一直是我西药出口的主力军,企业家数占比79%,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05家,累计完成了58.32%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4.5%;三资企业家数仅占出口企业总数的14%,但不少都是知名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投资设立的工厂,产品档次及附加值较高,累计出口额占比达28.47%,同比下降7.53%;国有企业活力较弱,企业家数仅剩685家,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0家,累计出口额占比13.2%,同比下降13.22%。


  东部沿海地区历来是我国西药类商品主产区和出口的主力军,前三季度,浙江省和江苏省依然领衔我国西药出口省市榜单,两省合计出口份额高达37.25%。山东、上海、河北紧随其后,合计占比29.96%。五省市占据了我国西药出口额的近七成。其中,仅有山东、河北的出口额同比实现了2.75%、1.34%的小幅增长,浙江、江苏和上海出口额同比分别下跌了2.77%、1.27%和9.8%。此外,在全国31个西药出口省区市中,区域增长冷热不均。出口额增幅最大的五个省区市为新疆、海南、吉林、贵州和广西,增幅依次为76.55%、50.38%、35.77%、29.63%和20.95%;出口额降幅最大的五个省区市为青海、黑龙江、天津、安徽和内蒙古,跌幅依次为91.91%、38.11%、22.14%、18.56%和10.74%。由此可见,在出口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不断下滑的背景下,东部省份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人工、环保及资源禀赋优势的弱化加之出口基数较大等诸多原因,出口增长乏力;西部省份分化明显,部分地区能够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能的转移,借助相对低廉的人力及资源成本和政策支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就整体发展而言,东强西弱的区域出口格局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

  前三季度,在我国西药出口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中,珠海联邦制药销售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和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异军突起,西药出口额均有超过20%的高速增长。但西药出口十强企业的出口比重仅为7.88%,反映出我国西药出口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较小、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抗风险能力薄弱等特点。

  在当前全球经济贸易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我国对外贸易也呈持续低迷态势的大背景下,我国西药出口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受此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同比微跌。但从出口规模持续显著增长的出口态势中可看出,全球医药市场对我西药类商品的刚性需求仍然比较旺盛。再加之,与一季度出口显著下滑相比,二三季度出口已明显回暖,预期第四季度受年末效应影响,企业有可能集中发货,有望迎来一波出口高峰。综上,2016-2021年中国西药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预计2016年西药出口贸易与去年同比将持平或小幅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K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抗体药物以其“高特异性、高有效性”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医药的核心支柱。中国抗体市场正以远超全球的增速(35.4% CAGR)狂奔,规模从2019年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1312亿元。在巨大临床需求、审评审批改革与医保放量的多重驱动下,市场格局呈现“内外资竞合,创新驱动分化”的复杂态势,本土创新力量正强势崛起

2025年10月06日
政策与资本驱动 我国临床前CRO行业迎风而起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

政策与资本驱动 我国临床前CRO行业迎风而起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

临床前CRO作为药物研发的“加速器”与“卖水人”,在医药创新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在政策、资本与产业升级的多重驱动下,中国临床前CRO市场正以超越全球的增速迅猛扩张,2023年市场规模已超400亿元,预计至2030年将逼近900亿大关。同时,高壁垒铸就了特定的市场格局。中国临床前CRO市场在经验、人才和设

2025年10月05日
需求、政策与技术驱动下 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迈入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新纪元

需求、政策与技术驱动下 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迈入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新纪元

面对居高不下的癌症发病率和沉重的疾病负担,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已成长为规模超2600亿元的庞大产业。在患者刚性需求、国家审评审批与医保政策改革、以及治疗理念升级的共同驱动下,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化疗到精准靶向与免疫治疗的深刻范式转移。这一历史性转折,标志着中国肿瘤治疗正式迈入精准医疗新时代,并为ADC、双抗等前沿技术开启了更

2025年10月04日
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行业井喷 童颜针、少女针竞争激烈 羟基磷灰石迸发活力

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行业井喷 童颜针、少女针竞争激烈 羟基磷灰石迸发活力

再生材料类型日益丰富,成为注射类医美赛道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我国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市场规模约55亿元,2021-2024年CAGR为109%。预计2030年我国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市场规模约151亿元,2024-2030年CAGR达18%。

2025年10月02日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迎来广阔蓝海市场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迎来广阔蓝海市场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其核心耗材——血液透析管路,直接关乎百万患者的“生命线”。当前,在庞大且持续增长的ESRD患者基数、远未饱和的透析治疗率、以及国家层面对基层血透服务普及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30年将超过60亿元。

2025年10月01日
科技创新大爆发、政策战略机遇显现 国内智慧中医行业千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科技创新大爆发、政策战略机遇显现 国内智慧中医行业千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中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持久的医学体系之一。与西医相比,中医副作用小、更注重预防保健和长期健康管理,尤其是慢性病的管理和疑难复杂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病率上升,截至2025年,中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35%-45%,管理人群规模约5-6亿。

2025年09月30日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小核酸药物主要具备靶标可及性广、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等优势,在精准靶向给药的同时,显著提升慢病患者依从性,打开潜在临床需求。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达到52.4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

2025年09月26日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全球超重与糖尿病人群迅猛增长,催生了GLP-1药物千亿市场,也推动其上游原料药行业进入黄金时代。国内企业利润暴增、产能狂飙的背后,却隐藏着技术代差、专利围城与产能过剩三重险境。当市场红利见顶,一场以多靶点、口服化、长效化为方向的价值重构已然开始。

2025年09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