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我国医药行业各方面市场情况分析

导读:2016年我国医药行业各方面市场情况分析。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变化,医药行业的收入增速虽然呈现明显下滑趋势,但仍处于工业行业首位。         参考行业报告《2017-2022年中国医药产业运营格局态势及十三五发展机会分析报告
         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变化,医药行业的收入增速虽然呈现明显下滑趋势,但仍处于工业行业首位。与此同时,调整与修复也在进行中。从医药行业分析情况来看,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趋好,以下是2016年我国医药行业市场分析:

 

  上市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统计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医药行业收入为1892亿元,同比增长14.3%,环比下降1.3%。“综合考虑医保控费、医药招标的压力和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提升的刚性医疗需求,预计行业收入增速已步入13%至15%的新常态。”中信证券研究部医药行业分析师田家强表示。

  事实上,随着收入的触底回升,行业整体净利率水平实现小幅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医药行业扣非净利润达142亿元,同比增长23.2%,增速较2016年第二季度提升5.6%,较2015年第三季度增长6.1%,且显著高于收入增速,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另有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医药行业净利率为7.5%,同比增长0.5%。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源于毛利率的提升和期间费用率的有效控制。2016年第二、第三季度净利率较2015年的提升使得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速分别高于收入端2.0%、8.9%。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三季报不仅显露出复苏的迹象,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通俗来讲,就是‘两头越来越大’(即高增长的公司占比和低增长的业绩下降的公司占比不断上升)、‘中间越来越小(业绩10%至20%稳健增长的公司占比不断下降)’。”光大证券医药分析师张明芳表示。

  数据显示,销售收入增速超20%的公司为79家,占比36.4%;收入增速在10%至20%(稳健增长)的公司为51家,占比23.5%;而收入增速低于10%甚至收入下降的公司有87家,占比40.1%。相比2016年中报数据,收入低于10%甚至收入下降的公司占比略微下降,快速增长和稳健增速的公司均有所增加,延续分化态势。

  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制品行业是目前医药行业中壁垒最高、前景最好的细分领域。数据显示,其第三季度营收增速达到22.1%,净利润增速29.7%,随着国家对新药审批的加速和绿色通道,单抗药物将在2018年进入一个上市高峰期,将成为生物制品行业新的增长驱动力。与此同时,中药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有所下降,收入端增速下降到10%以下,慢于医药行业平均增速,医保控费的效果逐渐显现。化药行业则由于在需求和价格上找到了平衡点,表现稳定。

  优质企业迎来更好发展机遇

  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医药行业增速一度下滑至10%左右,但目前仍处于工业行业首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发展前景依旧被业内人士所看好。

  业内人士认为,长期来看,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医药行业将在消费升级、体制改革以及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呈现出稳健了增长态势;中短期来看,医疗体制改革、两票制、一致性评价、临床实验数据核查等政策对行业的发展将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有利于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相关政策也给优质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在经济增速下行、医疗行业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生物医药行业下行压力与上行动力并存,围绕行业发展机遇寻找确定性机会将成为投资的关键所在,这也将是2017年度投资策略中的重点内容。”国联证券分析师周静表示。

  数据显示,1至9月医药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034.14亿元,同比增长10.09%,高于去年同期增速;实现利润总额2200.97亿元,同比增长15.64%。此外,2016年1至9月份医药制造业行业毛利率为29.16%,同比提高了0.52个百分点;1至9月份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0.38%,同比提高0.36个百分点,相比较半年度的同比增速有所扩大。

  业内人士认为,总体来看,利润率水平较去年有小幅提升,各项费用控制较好,医药行业盈利能力依旧强劲。“一方面,需求的增长及政策的推动,有望使创新药、民营医院、中医药等领域涌现出更多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一致性评价、两票制等政策将导致行业洗牌加速,部分企业的发展面临压力。”国联证券周静表示。综合来看,2017年医药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有望在消化前期政策之后拨开迷雾见日出,以更高的质量、更快的速度前行。

  《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近日发布。作为“十三五”时期指导医药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指南》既明确了当下我国医药工业存在的不足与困难,也指明了医药工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医药行业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猛。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3%提高至3.0%。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8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768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17.4%和14.5%,始终居工业各行业前列。在规模效益快速增长的同时,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产量大幅提高,在保供应、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指南》认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能力薄弱,高质量创新成果少;产品质量升级任务紧迫,化学仿制药、中药材和中成药、医疗设备、辅料包材等领域质量标准和质量水平亟待提高;药品供应保障存在短板,低价药、儿童用药和罕见病药短缺情况仍有发生;清洁生产和“三废”治理水平较低,化学原料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行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产品同质化和重复建设突出;国际竞争力弱,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研发、营销等环节存在不规范行为,影响行业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指南》对我国医药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很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新药创制能力依然相对较弱,企业规模小、研发实力明显不足,“两化融合”有助于提升我国医药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未来要将 “两化融合”与GMP认证相结合,加快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打造我国医药行业的“工业4.0”。

  促进中医、中药的发展

  尽管国家一直在鼓励中医、中药的发展,但中医、中药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存在中药种植不规范、制假掺假现象等。这种状况未来或将有所改变。《指南》提出,要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提升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均一性和可控性等。

  业内人士认为,中医、中药是完全有别于西医、西药的医药体系。目前,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将中药和西药混同管理,而将中医与中药分离,这给中医、中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当前中医、中药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与此相关。

  为了使中药能够单独应对某些疾病,更加独立,《指南》专门制订了中药质量提升计划。实施中药振兴发展工程,支持中药饮片、中药基本药物、中药注射剂等重点产品质量提升;制定和提升中药大品种的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产品标准,建设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同时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技术服务网络,建立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引导企业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

  为医药产业提供鼓励和政策支持

  “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无论何时都应该排在第一位。《指南》对于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前,医药行业监管持续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药品注册分类调整,注册标准提高,审评审批速度加快,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推进,全过程质量监管加强,将促进技术创新、优胜劣汰和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经实施,环保标准提高和监督检查加强,这对医药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指南》中,包括移动医疗在内的“互联网+医药”占据了一席之地。例如,支持企业建立基于信息化集成的研发平台,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模拟筛选、成药性评价、结构分析和对比研究,提升药物研发水平和效率;采用“过程分析技术”(PAT),优化制药工艺和质量控制,实现药品从研发到生产的技术衔接和产品质量一致性。提高医药工程项目的数字化设计水平,建立从设计到运行维护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指南》还提出,要加强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指导疾病诊治、药物评价和新药开发,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医疗决策支持系统。同时培育新的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家用、养老、康复医疗器械的开发和应用,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指南》的最大亮点就是在医药企业开展‘两化融合’,鼓励医药企业充分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和完善药品研发和生产的流程。”业内人士表示。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情况认为,医药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各大企业和国家的配合与支持,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医药行业市场分析请查阅由资料发布的医药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K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人工晶体是白内障手术中的必备耗材。当前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最新数据表明,白内障仍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占可避免盲的51.5%。而规范化的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已达98%以上,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案。其中目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或飞

2025年09月15日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口服减肥药产品持续推进,减重效果比肩注射剂型。诺和诺德于2023年5月公布口服司美格鲁肽 50mg 治疗肥胖症的 OASIS-1的Ⅲ期试验结果。OASIS 是评估每日一次口服司美格鲁肽 25mg 和 50mg 治疗肥胖症的全球三期临床开发计划,共纳入约 1300 名肥胖/超重合并并发症患者。据诺和诺德公布数据,基线平均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银屑病患者基数庞大,2022年全球约1.25亿人,其中中国约670万人,占比高达53.6%。随着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增多,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呈强势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由6.04亿美元增长至14.36亿美元,CAGR达24.2%。预计2030年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达680万人,银屑病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近年来,在医疗机构检测需求增长及国产产品推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生化分析仪采购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由2021年的1675台增长至2024年的1792台。不过,受医疗机构采购成本控制意识增强以及行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核心部件成本等因素影响,生化分析仪采购均价由2021年的46.39万元/台整体下跌至2024年的39.68万元/

2025年09月11日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2023年全球微创外科(包括硬镜、微创外科手术设备以及耗材(MISIA))市场规模为298.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微创外科市场规模将攀升至348.4亿美元,2023-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

2025年09月09日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2021年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达303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已超50%,达55.6%;预计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有望以CAGR为21.1%速度增至2026年的789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8.2%。

2025年09月08日
千亿风口已至! 我国益生菌市场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AKK菌有望成新一代“明星选手”

千亿风口已至! 我国益生菌市场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AKK菌有望成新一代“明星选手”

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挑战。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了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15.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更多老年人会关注自身的肠道疾病及各种慢性病的抑制与辅助治疗,给益生菌市场带来无限潜力。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市场繁荣下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市场繁荣下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得益于企业快速扩张,我国眼科医疗供给市场不断扩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从945家增长至167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8%。预计到2028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增长至3126家,其中民营眼科医院将达3044家。此外,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的执业医师(包括助理)、护士人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