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2016年现状:挂号费猛涨、预约挂号变网上排队

导读:中国医疗服务行业2016年现状:挂号费猛涨、预约挂号变网上排队。医院挂号费一下子涨了好几倍,初看上去让人惊讶,细想之下又在情理之中。
         参考行业报告《
2017-2022年中国健康医疗行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定位研究报告

        明确基本医疗服务的范围和标准,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为了界定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范围,保证职工在患病时能得到条件下所能提供给他的、能支付得起的、适宜的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为职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二是为了控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使有限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发挥最大的效用;三是为了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应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及其管理办法等内容。

更好的医疗服务才能为挂号费猛涨正名

  医院挂号费一下子涨了好几倍,初看上去让人惊讶,细想之下又在情理之中。一方面,此前的挂号费的确偏低,与医生付出的劳动不相称,有必要提高;另一方面,新一轮医改的重要着力点,就是在降低药价的同时提高“医价”,以诊疗、检查费用的上涨来弥补医院的损失,同时更好地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

  但人们仍不免担心:“医价”上涨了,药价会不会及时降下来?目前来看,很多地方已经取消了医院的药品加成,药价确实降低了不少。按照要求,药品加成将于明年全面取消,药价普降将成为现实。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这一降一涨,老百姓看病的支出,总体上比以前减少了还是增加了?在此有必要郑重提醒,“确保患者负担总体不增加”是此轮医改的一个基本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各地在调整“医价”时,应准确测算药价降低会给患者带来多少实惠,“医价”提高又会给患者增加多少负担,从而确定各项“医价”的合理上涨幅度。要特别防止一些地方、一些医院趁改革之机乱涨价,增加患者负担,违背改革宗旨。

  挂号费是患者进入医院所交的第一项费用,也是每个患者都免不了的一项费用,合理确定挂号费显得尤其重要。涨价虽势所必然,但有必要提醒,医院和医生要让患者觉得挂号费花得值。时下,“排队几小时、看病几分钟”仍是普遍现象,在挂号费只有几元、十几元钱的情况下,患者一般不会太计较;但当挂号费上涨到几十元、上百元,如果患者得到的服务仍只有两三分钟,有些医生没问清病情就匆匆开药方,甚至对患者的提问爱搭不理,那就势必让一些患者产生不满。医生的辛苦忙碌可以理解,而患者的诉求也应得到尊重。

  要让患者觉得挂号费花得值,一方面需要医院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把更多更好的医生安排到门诊,尽可能让患者少排一会队、多看一会病;另一方面医生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患者为见你一面花了几十元、上百元并且排了那么长时间的队,你的服务要对得起患者的花费和等待,诊断病情要更细致些,回答问题要更耐心些,言语和态度要更和蔼些。这应该并不难做到。唯有更好的医疗服务,才能为“挂号费涨了好几倍”正名。

  预约挂号变网上排队
  最近,小编在网上预约挂号,屡遭“拥堵”现象。一些知名大医院专家号刚一放出,就被预约完毕,预约挂号变成了网上排队。

  2016年以来,“非急诊全面预约”制度在很多城市推行,预约看病逐渐成为一种新习惯。预约看病科学合理,患者到点再去,无需排队。医生安排好出诊时间,从容有序,更能专心地看病。但是,为何预约挂号仍摆脱不了挂号难?

  2016-2021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表明,一方面,供需关系依然紧张。预约挂号之后,医生还是那些人,一天只能看那么多号,号源总量不变。比如某科室一天只能看100个号,然而每天有1000名病人想挂上号,挂号自然还是难。统计显示,2015年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超过77亿,依然在增长,其中公立医院诊疗人次达到27.1亿,也依然在增长。与此同时,执业医师的数量并没增加多少,只比2014年多了14万人。由于看病人次不断增加,日均门急诊量超过1万人次的“超级医院”越来越多。“超级医院”以其全方位优势“虹吸”基层医生和病人,即使预约看病,医生仍然时间紧张,安排不过来。

  另一方面,预约挂号缺少服务。虽然医疗供需紧张局面难以很快改变,但医院可以通过改善服务,最大限度缓解号源紧张。首先是信息沟通服务,除了挂号须知、医生出诊信息,还应公布沟通渠道等,方便患者查询。其次是分诊导诊服务,很多时候患者只知症状,不清楚要挂什么科室,医院在挂号时最好能通过在线交流工具分诊,让有需要的患者得到最适合的诊疗服务。再者是分流患者服务,对于那些定期去大医院开药的慢病患者,如果大医院能和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建立随访中心等,就完全可以把此类患者留在社区。有专家研究发现,去大医院看病的人群中,有一半都是看小病。专家坐诊一天,也许难碰到一例真正的疑难杂症,这对于珍贵的专家资源来说,是巨大的浪费。

  医院是医疗服务机构,患者满意度是医院生存之本。很多大医院认为,看病都忙不过来,哪还顾得上患者体验这些“细枝末节”?说到底,是缺乏真正为患者服务的意识。人们看病喜欢找技术水平高的医生,并不代表患者不需要良好的就医体验。患者在挂号时得到在线交流分诊,既能节约医疗资源,又能改善就医体验,减少“挂错科”等寻医成本,一举多得。

  如今,改善医院服务已不差技术,差的是理念。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已在医疗界推广应用,比如微信、APP等互联网平台,都可以实现上述服务功能,还能拓展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功能,实现挂号后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在预约挂号平台上“加挂”这些功能,并不复杂,却足以体现医院为患者服务的心思。

预约挂号是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缩影。但愿更多大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从细节入手,让预约挂号真正约得上、有效率,而不是变成另一种形式的排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K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针对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抑酸,所以抑酸药物被推向历史舞台,目前最新一代的药物是P-CAB抑制剂,正在快速发展。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类药物(P-CAB)抑制酸分泌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结合壁细胞内H+/K+-ATP酶(质子泵)的钾离子结合部位。与质子泵抑制剂(PPI)不同,P-CAB可直接抑制H+/K+-ATP酶,而无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中成药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中成药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中成药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自2018年起,在医保控费、DRG/DIP付费改革、重点监控合理用药、“限输令”等因素推动下,我国中成药行业进入调整期,产量逐渐下滑。同时在2024年,我国中成药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纷纷下滑。在政策层面,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多项政策,聚焦中成药产品质量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大 集采量多致市场降价幅度较大

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大 集采量多致市场降价幅度较大

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根据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研究成果,我国18至64岁成年人中,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感染率分别约为10.5%、5.4%、2.5%、4.5%和41.5%。另外,我国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高达58.6%和61.1%。

2025年04月01日
过敏季来袭!我国过敏药行业需求空间不断释放 生物药新玩家入场

过敏季来袭!我国过敏药行业需求空间不断释放 生物药新玩家入场

我国过敏性疾病种类繁多,2023年国内大约有2.5亿人饱受过敏性鼻炎的摧残,其中重症患者有8千万到1亿人。在此背景下,近几年,我国多款产品市场销售表现出色,如氯雷他定近5年在全国零售市场上的氯雷他定销售总额已突破76亿元,这也吸引多家企业也纷纷入场,其中国内首次批准一款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药上市,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GLP-1行业产业链竞争分析:上下游企业可供应链绑定 创新药市场处蓝海

我国GLP-1行业产业链竞争分析:上下游企业可供应链绑定 创新药市场处蓝海

我国庞大的糖尿病和肥胖人群对于安全、有效的降血糖和减肥药物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为国内GLP-1药物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空间。数据显示,2022年其市场规模已上升至60.5亿元,同比增长95.79%,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未来随着GLP-1药物陆续获批,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2025年03月27日
医疗资源缺口推动AI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投融资市场火热 竞争呈多元化特征

医疗资源缺口推动AI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投融资市场火热 竞争呈多元化特征

我国医疗资源缺口大,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渗透速度加快,目前已覆盖全链条。AI医学影像获新政策支持,行业前景广阔,投融资市场火热。AI医学影像的落地应用需多方参与,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特征。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中药行业有望迎来多重因素共振 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龙头企业

我国中药行业有望迎来多重因素共振 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龙头企业

数据显示,2024年我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25298.5亿元,与2023年一致,无变化;营业成本为14729.6亿元,比2023年增长2.0%;利润为3420.7亿元,比2023年下降1.1%。不过,虽然2024年我医药制造业企业利润仍处下降区间,但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后,行业效益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中药贴膏市场超百亿 骨科止痛药需求最大 奇正集团拿下“一哥”宝座

我国中药贴膏市场超百亿 骨科止痛药需求最大 奇正集团拿下“一哥”宝座

中药贴膏是膏药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超百亿。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慢病年轻化以及消费升级驱动,我国中药贴膏剂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有数据显示,2023年在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中成药贴膏剂销售额超过130亿元,同比增长6.5%。

2025年03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