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医疗机构药品及药店零售需求情况分析(图)

      一、医疗机构药品需求情况
      2016年,我国医疗机构数量总体呈增加态势,医院销售仍然是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2016 年,我国医疗机构数量总体呈增加态势,医院的数量增速最快;医院的次均门诊药费和人均住院药费水平要显著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医院为药品的最主要销售渠道;民营医院机构数量及诊疗服务数量增长明显高于公立医院。预计未来,医院仍将为药品的最主要销售终端,受益于快速发展,民营医院对于药品的采购量有望继续大幅增长;能够在巩固传统公立医院的渠道的同时,大力拓展民营医院渠道的医药流通企业更易于占据主动地位。

      在我国“医药不分”的体制下,医院销售的药品占我国药品销售市场份额的 70%以上,医院在购销两端具有较大的话语权,现仍然是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从医疗机构数量上看,根据《2016 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 983,394 个,比上年减少 134 个。其中:医院 29,140 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926,518 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24,866 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 1,553 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 5,748 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 7,061 个,主要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所致。

 
图表:近年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单位:万个)

      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药品消费情况看,根据《2016 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 年,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11.7 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 45.5%,比上年
(47.2%)下降 1.7 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2,977.5 元)占 34.6%,比上年(36.8%)下降 2.2 个百分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药费(74.6 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 69.6%,比上年(68.9%)上升 0.7 个百分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均住院药费(1,201.4 元)占人均住院费用的 41.8%,比上年(43.1%)下降 1.3 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药费(34.5 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 54.8%,比上年(54.2%)上升 0.6 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人均住院药费(711.3 元)占人均住院费用的 44.0%,比上年(45.4%)下降 1.4 个百分点。医院的次均门诊药费和人均住院药费水平要显著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预计未来,医院仍将为药品的最主要需求端,但随着控制药占比、医保控费等政策的实施,药品费用在医院费用中的占比将有所下降。

      从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发展态势看,近年来,民营医院数量和诊疗量发展速度很快,公立医院所承担的部分职能及占有的部分市场份额出现向民营医院转移的趋势。2011~2016 年,民营医院数量从 0.84 万个上涨到 1.6 万个,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4%,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的约 56%。根据国家卫计委数据,2016 年 1~11 月,全国医院总诊疗人次达 29.0 亿人次,同比提高 5.6%。其中,公立医院 25.4 亿人次,同比提高 4.2%;民营医院 3.6 亿人次,同比提高 17.1%;全国医院出院总人数达 1.54 亿人次,同比提高 8.5%。其中公立医院 1.31 亿人次,同比提高 6.2%;民营医院 0.23 亿人次,同比提高 23.5%。总体看,民营医院诊疗服务量占医院服务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预计未来,我国民营医院机构数量及诊疗服务数量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民营医院对于药品的采购量有望继续大幅增长。对于医药流通企业而言,不仅需要巩固传统公立医院的渠道,更需要在民营医院渠道开拓方面加大投入,以确保在未来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
      二、药店零售需求情况

      随着国家政策对药店特别是民营药店的放开,零售药店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药店药品销售规模整体增速大于医院,渠道重要性未来有望提升。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医药流通产业运营现状及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2016 年,零售药店中中药饮片和药材的销售增速最快;感冒药、心脑血管药和胃肠道用药继续排名前三甲。预计未来,随着人们对具有养生和“治未病”功能需求的增加,中药饮片和药材在零售市场的销售增速有望保持高位,非药品在零售市场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慢性病的多发,心脑血管、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类药物的零售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随着居民健康管理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补益养生类产品的零售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适应零售端的需求变化,有利于其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药店特别是民营药店的放开,零售药店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销售规模来看,根据中康 CMH 监测数据显示,2016 年,零售药店中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和药材类)销售规模 2,447 亿元,同比增长 8.3%,较 2015 年(11.6%)下降 3.3 个百分点。
非药品销售规模 930 亿元,同比增长 11.7%,较 2015 年增速(5.1%)扩大近 1.3 倍,再次反超药品增速。
图表:2009~2016 年零售药店药品/非药品销售规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从品种来看,2016 年,化学药和中成药在零售药店的市场规模增速较 2015 年均有所下降。受 2015 年新药典颁布后导致供给端大幅调整,抑制了部分市场需求,而在 2016 年调整完成后需求释放的影响,零售端药材和饮片的销售增速由 2015 年的-2.5%大幅升高至 31.1%。预计未来,随着人们对具有养生和“治未病”功能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需求的进一步扩大,中药饮片和药材在零售市场的销售增速有望保持高位,非药品在零售市场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图表:2013~2016 年零售药店主要品类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从不同药品品种在零售市场的销售表现来看,根据中康 CMH 监测数据显示,2016 年,市场规模超过 100 亿元的细分品类共有 13 个,市场份额合计 60.6%,与 2015 年(61.8%)基本持平。感冒药、心脑血管药和胃肠道用药继续排名前三甲。具体来看,受我国居民常见多发病病种发生变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增速最快,增长率高达 34.2%,而排名第三的胃肠道用药的市场份额下降明显,从 2015 年的 6.1%下降为 2016 年的 5.6%。此外,受益于居民养生意识和收入水平的提升,补益养生类产品增速(24.1%)仅次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排名第二。预计未来,随着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的多发,心脑血管、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类药物的零售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随着居民健康管理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补益养生类产品的零售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图表:2015~2016 年零售药店畅销品类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渗透率仍偏低 行业并购整合频现

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渗透率仍偏低 行业并购整合频现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国内听力受损老年人的数量也随之上升,再加上听力受损人群年轻化以及政策推动,我国助听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8.4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71.3亿元。不过,我国助听器渗透率仍然偏低,市场需求远未饱和,未来行业仍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硫酸软骨素行业:老龄化日益加剧下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已成全球最大生产国

我国硫酸软骨素行业:老龄化日益加剧下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已成全球最大生产国

近年来在人们健康意识提升,政策推动和需求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282亿元,同比增长9.80%。2024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达到了3662亿元,同比增长11%,显示出市场持续扩张的趋势。当下随着社会老龄化,我国保健食品市场更是进入了新的发展战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膳食营养补充行业市场蕴藏庞大需求量 硫酸软骨素与氨糖领域前景广阔

我国膳食营养补充行业市场蕴藏庞大需求量 硫酸软骨素与氨糖领域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日益关注,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其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迅速提升,健康消费被进一步催热,极大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膳食营养补充产品销售规模超过 1870 亿美元。

2025年04月16日
多因素驱动 我国中医馆数量规模已超八万家 出海成行业各大品牌目标

多因素驱动 我国中医馆数量规模已超八万家 出海成行业各大品牌目标

我国中医馆行业疯狂扩张,其主要是有多种关键因素共同促成,其中既有政策端的支持,同时也有市场需求的催化,还有中医客单价和复购率显著提升、新商业化模式快速落地等等因素推动。此外,年轻人逐渐成为中医馆行业有力的消费群体,并且固生堂、同仁堂、贡方堂等国内头部机构已率先在出海上试水,但由于特朗普关税升级,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及营收均上升 但利润下滑 行业洗牌或将加速

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及营收均上升 但利润下滑 行业洗牌或将加速

在政策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下,近年来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不断扩容。同时其营业收入也在逐年增长。但受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024年其行业利润出现下滑。我国中药饮片行业集中度低,2023年CR5仅为2.7%,属于典型的分散竞争型市场。未来,随着全国性联盟集采落地,我国中药饮片行业或将加速洗牌。

2025年04月11日
美国关税措施倒逼国产药企自主创新 我国创新药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

美国关税措施倒逼国产药企自主创新 我国创新药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了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影响着创新药企商业利益。这可能加速中国在创新药市场国产替代,例如加大对创新药研发(如PD-1抑制剂、CAR-T疗法)的政策支持,减少对进口技术的依赖,倒逼企业自主创新。不过,整体来看,随着我国创新药行业国产化快速崛起,并且多数产品已经获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HMB供应量占全球90%以上份额 老龄化带动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我国HMB供应量占全球90%以上份额 老龄化带动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运动人群的增多,对能够增强运动表现、促进肌肉生长和恢复的膳食营养补充产品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进而对HMB需求随之上升,其产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HMB行业产量为1662.43吨,预计2030年产量将达到3571.69吨。而中国作为HMB的主要生产

2025年04月08日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针对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抑酸,所以抑酸药物被推向历史舞台,目前最新一代的药物是P-CAB抑制剂,正在快速发展。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类药物(P-CAB)抑制酸分泌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结合壁细胞内H+/K+-ATP酶(质子泵)的钾离子结合部位。与质子泵抑制剂(PPI)不同,P-CAB可直接抑制H+/K+-ATP酶,而无

2025年04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