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落地,行业洗牌利于长远发展,优质企业受益

   导读:2016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落地,行业洗牌利于长远发展,优质企业受益。仿制药行业政策推进速度快,明确一致性评价各项细则。2016年我国仿制药市场分析详情如下。

  参考行业报告《中国仿制药产业竞争现状全景分析与企业发展定位预测报告

  仿制药行业政策推进速度快,明确一致性评价各项细则。2016年我国仿制药市场分析详情如下。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落地,行业洗牌利于长远发展,优质企业受益。

  4月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的有关事项(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一致性评价工作将全面展开。此次公布的292个基药品种,涉及上万个批文。

  在业内人士看来,启动新一轮“一致性评价”改革,将使大批中小企业和仿制药面临死亡。事实上,国产仿制药质量低劣,行业平均毛利率只有5%-10%,远低于国际仿制药平均40%-60%的毛利率。

  国信证券援引相关数据指出,目前药监局共批准了18.9万个仿制药品种,但实际生产销售的批准文号只有4~5万个,2/3的药品文号是没有实际生产的“僵尸文号”。

  而且,全国目前仅有200多家临床机构有能力承接一致性评价工作,因而制药工业的洗牌已在所难免。

  不过,尽管仿制药企面临洗牌,包括国金证券、国信证券等在内的诸多券商都认为,CRO(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行业来将迎来发展机遇。国信证券预测,一致性评价对应的理论上限市场规模达1500亿元,CRO企业可承接临床前药学评价和BE试验中的数据检测分析业务,业务需求将大大增加。

  上万仿制药临大考

  《征求意见稿》显示,一致性评价将针对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包括国产仿制药、进口仿制药和原研药,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而且凡在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原则上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

  与此同时,在开展一致性评价过程中,药品生产企业须以参比制剂为对照,全面深入地开展比对研究,找不到且无法确定参比制剂的,将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这也就意味着,一致性评价已成为我国药品上市的全新标配,任何产品今后都必须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考核,否则将面临注销药品批准文号的厄运。

  对此,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新政实施后,一些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有可能放弃再注册甚至放弃生产,部分中小企业转型甚至关闭或被大企业兼并,但长期来看,这也是淘汰过剩产能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利好医药行业发展。

  “中国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仿制药大国,但远不是仿制药强国,低水平仿制扎堆现象严重,很多药品的批文达几十个甚至过百,药企之间恶性竞争。同时,大量获批上市的仿制药从没进行过与原研药的一致性评价,普遍存在质量差、疗效弱的问题。”史立臣指出。

  由于对仿制药的监管不够严格,加上巨大利益和相对低的研发成本,吸引药企大量涌入仿制药生产,特别是在2002-2006上半年,国内仿制药批件数量呈井喷之势,最疯狂的时期在2005年,当年就有超过1万种药品获批上市,这一时期上市的药品仍然是目前中国药品市场的主力。而在2007年以后,CDE每年获批上市的药品数量急剧下降,近几年每年只有几百个品种获批,这其中仍然以化药仿制药为主。

  过去十年中国仿制药市场发展迅速,国信证券估算,仿制药规模近5000亿元,仿制药在处方量中占比达95%。然而大量国产仿制药粗制劣造、安全无效,行业毛利率不到10%,远低于国际平均50%的水平。

  据了解,CFDA曾于2008年组织过一次摸底抽查,选择部分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进行体外溶出试验比较,发现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体外溶出行为差异悬殊,无一能达到合格标准。

  低水平仿制和恶性低价竞争使得中国仿制药普遍盈利能力较差,行业平均毛利率只有5%-10%,远低于国际上仿制药平均40%-60%的毛利率。

  从2012年初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到2013年2月正式推出的《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后因评价方法争执不下而搁浅。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一致性评价全面启动,并作为我国药品上市的全新标配,设定生死时限(分别2018年底前和首家通过后3年内),将使医药行业格局迎来巨变。

  1500亿CRO市场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将对三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制药行业、CRO和药用辅料。其中,制药行业格局将发生重要变化,大量低端仿制的药品和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行业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

  在此前临床试验核查中,CFDA公布了一大批CRO企业数据造假的信息,不过,在国信证券看来,随着CRO行业负面影响消除,管理规范的企业的业务逐渐恢复,承接一致性评价业务订单,未来其业务量将明显上升。“CRO行业受益于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业务量大幅增长。主要包括临床前的药学评价服务和临床BE试验服务两类。”

  按照国务院一致性评价意见的规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根据中检院的统计,这其中共涉及300个品种,17897个批准文号,1883家药企。再加“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其他仿制药,为此,国信证券估计此次一致性评价涉及的文号过3万个。

  “假设药学评价按上限200万元计算,BE评价均价按300万元计算,因此单个仿制药制剂完成评价的均价为500万元,则一致性评价的理论市场规模约3万×500万元=1500亿元。考虑到很多品种会主动放弃评价、豁免BE,及药学评价成本波动范围较大,实际可能达不到该规模。”国信证券表示。

  国金证券同样看好CRO行业的发展,并指出,未来五年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更多的CRO企业将进入二级市场,在资本的助力下,行业即将进入密集并购整合期,而且CRO行业突破性的进展在于,不但掌握研发端,还能掌握销售端,届时行业将突破人均单产的限制,分享新药上市后的巨大收益。

  目前很多CRO企业承接企业一致性评价药学研究的业务订单,如药明康德、华威医药、尚华医药、泰格医药等。

  尽管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有助于医药质量的提升及利好CRO行业发展,但多位药企负责人亦提出了对药价上涨的担忧。

  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药企董事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一致性评价的价格将在500万以上,再加上前期基础研究的成本,一个产品没有800万左右是出不来的;未来,企业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不仅需要做BE、TE、体外溶出度试验,还要进行文号注册补充申请审批,这两方面都会增加成本,可能导致价格上涨。而在招标方面,价格上涨会导致仿制药相比原研药的比较优势降低,不容易中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K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减肥药行业:GLP-1成减重赛道主流靶点 长效&多靶点&口服为研发核心方向

我国减肥药行业:GLP-1成减重赛道主流靶点 长效&多靶点&口服为研发核心方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肥胖患者人群不断扩大。根据世界肥胖联盟数据,2020年全球共有22亿成人处于超重或肥胖,到2035年预计将有33亿成人处于超重或肥胖,年复合增速2.74%,超重或肥胖成年人的比例将从从42%升至56%;而到2050年,预计近60%的成年人(大概38亿)将患有超重和肥胖

2025年08月21日
常见且易发 我国便秘用药市场空间大 聚乙二醇3350散剂型实现国产化突破

常见且易发 我国便秘用药市场空间大 聚乙二醇3350散剂型实现国产化突破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便秘已逐渐成为都市居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患者越来越多,对治疗便秘药物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等级院内治疗便秘的药物市场销售规模达 44.1 亿元,同比增长5.3%,院外便秘相关药物市场销售规模为 32.4 亿元,同比增长4.8%。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取得显著成效 一次性产品开辟新增长空间

我国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取得显著成效 一次性产品开辟新增长空间

随着内窥镜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内窥镜市场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人口老龄化加深的趋势下,关节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发病率上升,推动内窥镜检查需求持续增加,为市场带来强劲发展动力。同时,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着内窥镜设备向更高清、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使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

2025年08月18日
全球CT设备行业稳中有升 亚太地区为主要驱动力 64排以上产品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全球CT设备行业稳中有升 亚太地区为主要驱动力 64排以上产品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达135.3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15.4亿美元,2020-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4.8%。

2025年08月17日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居民支付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免疫诊断项目持续扩增、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免疫诊断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2018-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6%。与此同时,我国免疫诊断在体外诊断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稳居第一大细分市场,2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展现出强劲发展潜力,持续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据不完全统计, 2025年1月1日-8月2日,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共发生14起投融资事件,数量与2024年持平;累计投融资金额达到14.12亿元,较2024年全年大幅增长138.92%。资本持续投入有力推动了康复机器人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为行业发展注入

2025年08月14日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基因测序应用场景走向多元化,基因测序仪市场迎来增长机遇。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155.4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由188亿美元增长至624.8亿美元。

2025年08月11日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近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材料、新工业不断涌现,我国超声检测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超声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同比增长13.1%。

2025年08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