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年1-7月山东医药品出口态势分析,2013年前7个月,山东口岸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医药品3.5亿美元,增长19.5%,占同期山东口岸医药品出口总值的56.3%;民营企业出口1.8亿美元,增长33.2%;国有企业出口9641万美元,下降6.5%。
据青岛海关统计,2013年前7个月山东口岸出口医药品6.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7.9%。
一、2013年前7个月山东口岸医药品出口主要特点
(一)月度出口值高位波动前行。2013年以来,山东口岸医药品月度出口值高位波动前行,除2月份受春节假期因素影响当月出口值较低外,其它月度出口值均在8000万美元以上,其中3月份和5月份还两度突破1亿美元并两创历史新高,7月份当月出口9398万美元,同比增长22.2%,环比增长6%(下图)。
(二)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2013年前7个月,山东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医药品6.1亿美元,增长20.1%,占同期山东口岸医药品出口总值的96.6%。此外,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941万美元,下降26.8%。
(三)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比逾5成,民营企业出口大幅增长。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医药流通市场发展态势与发展趋势研究告(2014-2018)》中提到,2013年前7个月,山东口岸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医药品3.5亿美元,增长19.5%,占同期山东口岸医药品出口总值的56.3%;民营企业出口1.8亿美元,增长33.2%;国有企业出口9641万美元,下降6.5%。
(四)欧盟、美国和印度为主要出口市场。2013年前7个月,山东口岸对欧盟出口医药品1.5亿美元,增长5.6%;对美国出口1.2亿美元,增长21.6%;对印度出口6439万美元,增长37%。上述3者合计占同期山东口岸医药品出口总值的54.4%。
(五)前三位出口品种为非制剂抗菌素、医用敷料和维生素C。2013年前7个月,山东口岸出口非制剂抗菌素1.4亿美元,增长67%;出口医用敷料4467万美元,下降10.4%;出口维生素C4198万美元,下降12%;上述三者出口值合计占出口总值的36.7%。
二、前7个月山东口岸药品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原材料等成本上涨推动出口价格上涨。原料药生产对环境污染较大,国内污染较大的原料药环保成本投入占企业总成本的约六分之一,在欧美发达地区则为三分之一。近年来,制药行业已被列入国家环保规划重点治理的12个行业之一。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标准降低,污水排放控制日趋严格,制药企业环保成本逐渐提高。加之原材料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医药品出口价格上涨。
三、当前我国医药行业和医药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原料药产能严重过剩,利润微薄甚至负增长。我国医药行业门槛低,制药企业增多,原料药产能越来越大。据统计,当前维C产能高出市场需求近一倍。环保标准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导致制药成本上涨,企业竞相压价导致终端产品价格降低,企业利润微薄甚至负增长。目前国内维C价格约在20~30元/公斤之间,与成本接近,较2010年前后140元/公斤的峰值下跌约八成。2013年前7个月,山东口岸出口维生素C数量同比增加1.9%,但出口值却同比下降12%,平均价格同比下跌13.6%。企业大规模扩产、低水平重复建设,使我国原料药出口陷入尴尬境地。
(二)我国医药行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效益低下,环境污染高。新药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医药企业普遍缺少“投资现在养未来”的理念,致使高端制剂研发少,我国长期以高污染、高能耗为代价换取低成本,以此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制药行业长期处于世界医药产业链低端。我国原料药出口后制成制剂,价值提高1-4倍。钱被别人赚走的同时,污染自己留下。例如,生产1吨青霉素,需要消耗9吨煤、15吨固液体原材料和400吨水,产生2.5吨化学需氧量(COD)。
(三)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大限将至,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13年12月31日,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通过国家强制的新版GMP认证,没有通过认证的,将停止生产。新版GMP设置高门槛,对产能落后的中小企业冲击巨大,国内年销售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制药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以上,以平均每个企业投入1000万元的技改费用计算,完成GMP认证需要付出这些中小企业一年纯利。但企业如不能转型升级通过认证,则只能停产。因此,新版GMP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医药行业转型升级。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