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安国药材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做强措施分析

    作为全国十七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全国最大中药材集散地的河北省安国药市,近年来出现了极度滑坡和萎缩现象,市场不景气进而影响到安国药业的发展。但是专家们认为,安国药市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果能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政府和市场的推动下提档升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仍可以做大做强,重现昔日辉煌。 

  农工党河北省委近日分别到全国几大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了调研。数位专家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安国药市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具有全国独有的战略性政策依据 

  为重振安国药业繁荣安国市场,安国市利用安国药业历史悠久的优势,实施“药业兴市”战略,经充分调研,研究制定了振兴安国药业的具体意见,并得到国家、省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和省政府的支持,出台了河北省《关于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有关问题的通知》,安国市也相继出台了《关于产地中药材初加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一系列政策规定,这为遏制市场滑坡,依法繁荣中药材专业市场,提供了全国独有的战略性政策依据,争取到了发展的政策优势。 

  --优越的专业市场条件 

  安国是全国十七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东方药城规模居全国之首,市场内分布着1000多幢座商户楼,中药材经营企业300多家,其中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下称GSP)认证的企业40家,中心交易大厅有固定摊位2000个,市场经营品种2000余种,从业人员2.5万人,日客流量2.5万人。年均种植中药材10万余亩,品种300余种。饮片加工企业16家,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下称GMP)认证12家。中药制药企业4家,均通过了GMP认证。建成了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代储藏、会展和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东方药城国际中药材商贸中心。安国药业基本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生产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悠久的药业发展历史 

  安国药业源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逾1000多年历史。历史上因药业发达久负盛名,素有“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其中药材种植、加工在我国药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直流传有“药不到安国不是药”的美称和精艺的加工技术“百刀槟榔”等佳话。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各地,辐射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欧美、澳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成交额60亿元。中药材出口占河北中药材出口总数的65%以上,年出口中药材价值近千万美元。安国药业提供的GDP、财政收入、人均纯收入均占全市总量的30%以上,已成为安国的支柱产业。 

  专家们在与其它专业市场进行对比分析中同时也发现了安国药业存在几个主要问题:一是交易大厅改制问题。市政府对交易大厅改制制订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但迟迟未能落实。 

  二是对中药生产企业引导支持力度不够,发展较慢。除药都集团外,其它3个中药生产企业都未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三是扶持中药材种植发展政策不足。从中药材种植面积看,3个中药材市场都有上千年历史,但安国种植面积少于河南禹州20万亩,少于安徽亳州10万亩。而禹州市政府在扶持中药材种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是对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和实施中药材名牌战略重视程度不高。目前,安国中药材种植无种、苗标准,缺乏严格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手段,致使中药材产业化生产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市场竞争力。安国历史上以“祁菊花”、“祁薏米”、“祁山药”等老八大祁药而著名,后又逐渐培育了“新八大祁药”等50多种地道药材,常年适宜种植的品种300多种,个别品种还收入《中国药典》,但绝大部分品种没有标准,无法形成名牌产品。河南禹州在实施中药材标准化方面,制定批准了河南省中药材地方标准12个和9个中药材技术性规范,对提高禹州药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实施名牌战略,为中药材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医药产业是河北省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在全省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天然药物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以中国传统药为代表的中药材天然药物正在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我国中成药的年销售额均在900亿元。特别是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不断完善,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又能根治疾病的中药将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并广泛用于临床。天然药物的广阔发展前景,给安国药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专家们认为,安国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做大做强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并提出了6条建议。 

  --发展壮大安国中药材种植业 

  以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为基点,中药材加工为起点,以市场为导向,以药商和中药制药企业为依托,以培育主导产业为目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完善政策,发展壮大种植业。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加强与大型制药、加工、销售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药商带农户,鼓励土地向种植大户承包;政府要制定并完善鼓励中药材种植的惠农政策,调动药农的积极性,各地政府为保护农户的利益,对乡镇中药材的种植任务纳入目标考核机制,各部门包片带动农民致富;对大块种植面积给予资助等政策措施。 

  --积极推进交易大厅改制,促进企业自主化经营 

  尽快落实国家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管理政策,摆脱政府管理市场的弊端,通过交易大厅的改制,形成由企业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法监督规范好专业市场。借鉴禹州和亳州等市场的管理经验,加快改革进程,推进中心交易大厅一次改制到位,使企业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政府要大力引导支持中成药生产企业 

  药市在规范中药材种植、繁荣药业市场交易,中药饮片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绝不能忽视中成药生产企业这个高效益高回报的产业。如河北以岭药业集团年产值达8亿元;河南莞西药业集团生产的“六味地黄丸”,一个品种年产值就达1亿多元。因此,政府部门要对中成药生产企业加强引导和支持。一是从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上激活企业的活力,使企业走出困境。二是充分利用资金政策,鼓励引导企业研制、引进具有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和新剂型,逐步更新高附加值的品种,淘汰低水平重复的生产品种。三是要确保产品质量和临床疗效。要以诚信保证产品质量,从原材料的投入到半成品、成品的形成各个环节,都要严格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疗效,从而赢得市场信赖。四是加强市场宣传。对具有知识产权的品种要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努力打造企业的品牌产品,赢得市场和用户的青睐,占领市场份额。 

  --积极推进安国药业向现代化标准发展,制定一批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要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份额,就必须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从种植、加工、中成药的生产各个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依据标准化生产,这是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途径。谁动手早,谁就获利早,谁就赢得主动。因此,安国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姻,针对安国地道中药材品种的优势,起草制定一批中药材种植品种的质量标准,从产地环境、良种、秧苗繁育、病虫害防治、肥料使用、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无公害技术要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工作。安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加工能力远远高于禹州、亳州两市的优势,建议组织起草制定一批中药材加工炮制品种质量标准。在质量标准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上报省药品监督部门申请河北省质量标准或国家质量标准,从而建立起自主的中药知识产权。  

     --组建安国医药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 

  根据安国药业的发展趋势和安国市场的地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立即着手组建“安国医药行业协会”,组建行业协会一定要做好三个定位,履行好有关工作职能。一是体制定位。构筑新的管理框架,即政府负责宏观调控、行业协会实行自律性行业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三层结构。二是性质定位,药业协会是非营利性的、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属于独立法人,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介服务组织。三是功能定位,行业协会主要承担着自律性行业管理职能,明确和界定好协会固有的功能、政府委托功能、协会参与功能。政府要在各方面给予支持,比如人才、启动资金、办公场所等,为协会组建初期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行业协会实行市场运作方式是逐步解决经费的根本途径。行业协会要深入企业,贴近市场,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做好行业统计、信息咨询、调查研究等基础性工作,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行业中带有前瞻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努力承担起行业自律及行业管理的职能,促进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随着安国药业逐步繁荣壮大,将会促进医药行业协会的快速建立和良性发展,使医药企业尽快靠上自己的“娘家”,以充分发挥医药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 

  --积极推动安国市场战略性升级 

  去年,河北省政府批准了安国中药材初加工的开放政策,为安国市场逐渐从低谷走向繁荣注入了活力,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建议提升每年一度的药交会会议规格,由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主办,由安国市政府承办。同时大力宣传底蕴深厚的安国中医药文化,推动安国药业战略性升级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随着科学养宠的观念深入人心和人们对宠物的情感投入增加,宠物驱虫药市场迎来更多增长机会。按照宠物犬、猫平均一次驱虫价格62.51元/只、90.02元/只,平均一年驱虫3.47次、3.45次计算,2024年我国宠物犬、猫驱虫药市场规模分别达114.10亿元、221.99亿元,我国宠物驱虫药总市场规模达336.09亿元。

2025年10月14日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抗体药物以其“高特异性、高有效性”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医药的核心支柱。中国抗体市场正以远超全球的增速(35.4% CAGR)狂奔,规模从2019年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1312亿元。在巨大临床需求、审评审批改革与医保放量的多重驱动下,市场格局呈现“内外资竞合,创新驱动分化”的复杂态势,本土创新力量正强势崛起

2025年10月06日
政策与资本驱动 我国临床前CRO行业迎风而起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

政策与资本驱动 我国临床前CRO行业迎风而起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

临床前CRO作为药物研发的“加速器”与“卖水人”,在医药创新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在政策、资本与产业升级的多重驱动下,中国临床前CRO市场正以超越全球的增速迅猛扩张,2023年市场规模已超400亿元,预计至2030年将逼近900亿大关。同时,高壁垒铸就了特定的市场格局。中国临床前CRO市场在经验、人才和设

2025年10月05日
需求、政策与技术驱动下 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迈入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新纪元

需求、政策与技术驱动下 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迈入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新纪元

面对居高不下的癌症发病率和沉重的疾病负担,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已成长为规模超2600亿元的庞大产业。在患者刚性需求、国家审评审批与医保政策改革、以及治疗理念升级的共同驱动下,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化疗到精准靶向与免疫治疗的深刻范式转移。这一历史性转折,标志着中国肿瘤治疗正式迈入精准医疗新时代,并为ADC、双抗等前沿技术开启了更

2025年10月04日
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行业井喷 童颜针、少女针竞争激烈 羟基磷灰石迸发活力

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行业井喷 童颜针、少女针竞争激烈 羟基磷灰石迸发活力

再生材料类型日益丰富,成为注射类医美赛道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我国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市场规模约55亿元,2021-2024年CAGR为109%。预计2030年我国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市场规模约151亿元,2024-2030年CAGR达18%。

2025年10月02日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迎来广阔蓝海市场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迎来广阔蓝海市场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其核心耗材——血液透析管路,直接关乎百万患者的“生命线”。当前,在庞大且持续增长的ESRD患者基数、远未饱和的透析治疗率、以及国家层面对基层血透服务普及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30年将超过60亿元。

2025年10月01日
科技创新大爆发、政策战略机遇显现 国内智慧中医行业千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科技创新大爆发、政策战略机遇显现 国内智慧中医行业千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中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持久的医学体系之一。与西医相比,中医副作用小、更注重预防保健和长期健康管理,尤其是慢性病的管理和疑难复杂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病率上升,截至2025年,中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35%-45%,管理人群规模约5-6亿。

2025年09月30日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小核酸药物主要具备靶标可及性广、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等优势,在精准靶向给药的同时,显著提升慢病患者依从性,打开潜在临床需求。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达到52.4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

2025年09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