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人工智能+药物挖掘解决新药研发存在三大痛点

        导读:人工智能+药物挖掘解决新药研发存在三大痛点。AI+药物挖掘是指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药物临床前研究,达到快速、准确地挖掘和筛选合适的化合物或生物,达到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新药研发成本、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的目的。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监测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AI+药物挖掘是指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药物临床前研究,达到快速、准确地挖掘和筛选合适的化合物或生物,达到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新药研发成本、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的目的。

        新药研发存在三大痛点:一是研发周期长,二是研发成本高,三是失败率高。

        新药研发周期长

        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过程需要进行的工作包括:药物临床前研究;申请获得临床试验批件;进行临床试验(包括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新药申请;获得新药证书和药品批准文号;进行药品生产;上市后检测。其中药物临床前研究就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包括药物的合成工艺、提取方法、理化性质、纯度、剂型、处方筛选、制备工艺、检验方法、质量指标、稳定性、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等等。临床前研究(含化合物研究)耗时一般长达 3-6 年。

 

        新药研发成本高

        美国塔弗茨药物开发研究中心 2014 年的报告显示,一款成功上市的新药,平均花费约 25.8 美元,其中包括约 13.9 万美元的直接资金投入和研发失败导致的约 11.6 万美元的间接投入。据悉,此次报告的数据和 2003 年相比增长约 145%。

 

        新药研发失败率高

        药物发现始于最初的目标确定。一旦确定目标后,人们通常利用高通量筛选(HTS)来“命中发现”。

        “命中”的结果经过优化成为导引化合物,然后再进一步深入优化,为进入临床前药物开发过程做好准备。当一款药物在进入第一阶段之前,这整个过程下来通常就需要 1-3 年,而它的 POS 却仅仅为 20%。

        第一阶段:重点为安全性;健康的志愿者(POS 20%)。

        第二阶段:重点为有效性;有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志愿者(POS 40%)。

        第三阶段:进一步收集不同人群有关安全性和有效性、剂量和药物联用等的信息。志愿者数量为几百到数千名(POS 60%)。

        从实践的情况来看,CFDA 批准临床试验的数量存在显著大幅下降的趋势。从 2011 年 1426 个到 2013 年仅有 374 个。批准临床实验的数量大幅下降,意味着临床前研究命中的概率下降,换言之,临床前研究的失败概率在上升。

 

        AI 能够有效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失败风险。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对药物活性、安全性和副作用进行预测。借助深度学习,在心血管药、抗肿瘤药、孤儿药和常见传染病治疗药等多领域取得了新突破。目前,已经涌现出多家 AI 技术主导的药物研发企业。例如,硅谷的 Atomwise 公司通过 IBM 超级计算机,在分子结构数据库中筛选治疗方法。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评估出 820 万种候选化合物,而研发成本仅为数千美元,研究周期仅需要几天时间。

        2015 年,Atomwise基于现有的候选药物,应用 AI 算法,不到一天时间就成功地寻找出能控制埃博拉病毒的两种候选药物,以往类似研究需要耗时数月甚至数年时间。

        2012 年,默克公司主持了一项由数据科学公司 Kaggle 发起的旨在确定虚拟筛选统计技术的挑战。现在,Kaggle 已经开始测试深度学习和 AI 的应用,并与 AI 药物发现初创公司 Atomwise 开展合作。

        Atomwise 最近利用 AI 技术,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对现有的 7000多种药物进行了分析测试,为寻找埃博拉病毒治疗方案做出了贡献。

        根据该公司的统计,如果利用传统方法,这项分析需要花费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

        AI+药物挖掘主要服务与具有新药研发需求的药企,市场空间至少千亿级。据米内网统计,《制药经理人》杂志选出的全球 TOP50 制药企业 2013 年研发投入达到 1077 亿美元,占处方药销售总额 1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居民支付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免疫诊断项目持续扩增、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免疫诊断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2018-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6%。与此同时,我国免疫诊断在体外诊断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稳居第一大细分市场,2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展现出强劲发展潜力,持续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据不完全统计, 2025年1月1日-8月2日,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共发生14起投融资事件,数量与2024年持平;累计投融资金额达到14.12亿元,较2024年全年大幅增长138.92%。资本持续投入有力推动了康复机器人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为行业发展注入

2025年08月14日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基因测序应用场景走向多元化,基因测序仪市场迎来增长机遇。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155.4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由188亿美元增长至624.8亿美元。

2025年08月11日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近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材料、新工业不断涌现,我国超声检测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超声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同比增长13.1%。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国家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2018年以来,国务院、卫健委等部门多次发文规范电子病历系统,推进医院加强电子病历建设,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并且开展相应分级评价。政策持续加强对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考核,2018-2022年我国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平均等级已由2.56级提升至4.00级左右。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造影剂行业: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我国造影剂行业: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在2022年受集采影响,造影剂市场曾经历超过20%的大幅下滑,但2023年已实现企稳回升。从产品结构来看,X射线造影剂凭借其广泛的适用性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17-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95%;而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实现14.9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与此同时,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1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持续领先全球 内资市场份额已超过外资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持续领先全球 内资市场份额已超过外资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格局近年来发生显著变化,本土企业与跨国药企的竞争态势持续演变。由于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早期市场长期由罗氏、默克雪兰诺等国际制药巨头主导。但随着国内药企在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持续突破,市场格局逐步重塑——内资企业市场份额从2022年超越外资企业(51% vs 49%)后,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55.5%,

2025年08月06日
筋膜枪行业: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 市场“规范化+智能化”双轨并行

筋膜枪行业: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 市场“规范化+智能化”双轨并行

近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为筋膜枪市场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万元增长至4.1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3%,人均消费支出从1.83万元增长至2.8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7%。2025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万元,同比名

2025年08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