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制药行业融合蛋白技术发展情况及前景预测分析(表)

        目前蛋白(多肽)药物长效化的实现策略主要包括聚乙事醇化(PEG)、蛋白融合、微球化、糖基化或脂肪酸修饰。几种长效技术各有优劣:PEG修饰应用超过20年,而PEG作为人体内异物有潜在风险;微球对技术和个性化要求高,同时对大分子药物的损耗大,不适用于成本高的药;糖基化、脂肪酸修饰等技术的缺点在于后期的修饰改造、纯化较为复杂。融合蛋白技术主要依靠融合伴侣的长效机制,可通过FcRn介导的循环途径和增加分子大小来延长半衰期;仍基因水平将融合伴侣与效应分子连接在一起,不需要额外的化学修饰,纯化、制备过程简单,质量控制也相对容易,综合来看是非常有前景的一种长效化手段。

        聚乙事醇化(PEG)
        聚乙事醇是一种无活性的亯水性化合物,聚乙事醇化就是将聚乙事醇通过生物技术安装到具有活性的蛋白质分子之上,提高分子量降低血浆和肾脏清除率。聚乙事醇可形成良好的遮蔽作用,使蛋白质不易受到各种蛋白酶的攻击,降解速率明显降低;分子量达到或超出肾小球滤过作用的阈值时可以逃避肾小球滤过作用,降低肾脏清除率。同时聚乙事醇具有空间位阻,将蛋白质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掩盖起来,降低免疫源性。其缺点在于聚乙事醇也可能遮蔽蛋白质分子的功能区域,降低其活性;此外,有研究表明PEG成分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空心化有兲,存在潜在风险;小分子PEG有肾脏毒性,大分子PEG在体内降解机制不明。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

图:已上市的PEG修饰药物汇总
 

        微球技术
        微球是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骨架)中所形成的微小球体或类球体,随着骨架的缓慢溶解微球小体内的药物逐步释放収挥作用,溶解速率可控,用药频率可下降至每3个月注射1次。缺点在于针对不同的应用需要个性化的设计和生产,而生产过程中对药物的稳定性有影响,部分药物的损失高达25%-50%。目前FDA已批准十余个产品上市,包括多肽和蛋白类激素、小分子精神类用药。微球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只有丼珠集团等少数几家企业具备。

图:FDA批准上市的微球剂型药品
 

        糖基化、脂肪酸链修饰等改造
        蛋白质表面的糖链、脂肪链等侧链可遮蔽蛋白水解酶位点,阻碍蛋白酶对蛋白药物的降解作用;蛋白质药物表面增加了侧链,提高蛋白质稳定性,分子量增大也可减少肾小球滤过;脂肪酸可与人血清白蛋白可逆结合,复合体在跨膜转运中受限仍而延长在体内的储留时间。该类技术的缺点在于后期的修饰改造、纯化较为复杂。

        以利拉鲁肽为例,其97%的氨基酸序列和人GLP-1分子相同,增加的脂肪酸侧链可以使利拉鲁肽在血夜中与白蛋白可逆性地结合,使利拉鲁肽的作用时间延长,且增强对DPP-4酶降解的抵抗,脂肪酸侧链还可以使利拉鲁肽分子在注射部位自交联成七聚体,仍而延缓其自皮下吸引,使其作用时间可长达接近24小时,每天注射一次幵且与进餐时间无兲。

图:FDA批准上市的糖基化、脂肪酸链修饰等改造
 

        融合蛋白

        目前主要包括Fc融合、白蛋白融合以及转铁蛋白融合等,三者均可通过新生儿Fc受体(FcRn)介导的循环途径和增加分子大小来延长半衰期。其他斱式还包括惰性蛋白融合如XTEN融合、HAP融合、ELP融合等,以及最新的负甴蛋白融合如CTP融合等。以Fc融合为例,Fc片段与FcRn的结合是pH敏感型的形式,抗体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在酸性pH的内涵体中,抗体与FcRn结合,FcRn介导抗体回到细胞外,在胞外中性pH条件下,与FcRn解离,这样避免了抗体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内被溶酶体降解,仍而达到长效目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常见且易发 我国便秘用药市场空间大 聚乙二醇3350散剂型实现国产化突破

常见且易发 我国便秘用药市场空间大 聚乙二醇3350散剂型实现国产化突破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便秘已逐渐成为都市居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患者越来越多,对治疗便秘药物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等级院内治疗便秘的药物市场销售规模达 44.1 亿元,同比增长5.3%,院外便秘相关药物市场销售规模为 32.4 亿元,同比增长4.8%。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取得显著成效 一次性产品开辟新增长空间

我国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取得显著成效 一次性产品开辟新增长空间

随着内窥镜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内窥镜市场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人口老龄化加深的趋势下,关节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发病率上升,推动内窥镜检查需求持续增加,为市场带来强劲发展动力。同时,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着内窥镜设备向更高清、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使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

2025年08月18日
全球CT设备行业稳中有升 亚太地区为主要驱动力 64排以上产品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全球CT设备行业稳中有升 亚太地区为主要驱动力 64排以上产品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达135.3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15.4亿美元,2020-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4.8%。

2025年08月17日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居民支付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免疫诊断项目持续扩增、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免疫诊断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2018-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6%。与此同时,我国免疫诊断在体外诊断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稳居第一大细分市场,2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展现出强劲发展潜力,持续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据不完全统计, 2025年1月1日-8月2日,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共发生14起投融资事件,数量与2024年持平;累计投融资金额达到14.12亿元,较2024年全年大幅增长138.92%。资本持续投入有力推动了康复机器人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为行业发展注入

2025年08月14日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基因测序应用场景走向多元化,基因测序仪市场迎来增长机遇。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155.4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由188亿美元增长至624.8亿美元。

2025年08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