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欧美创新药行业一线药企研发回报率及研发费用分析(图)

          创新药的完整生命周期包括靶点发现、分子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 I/II/III 期研究、上市生产、销售等环节。在上市之前的所有阶段都只产生负现金流,上市之后现金流逐渐转正。我们试图用 IRR(内部投资收益率)这一指标去量化创新药投资的效率,进而比较中美两国创新药投资回报率的差异。 

          其样本为 12 家世界级别的跨国药企(Amgen, AstraZeneca, Bristol-Myers Squibb, Eli Lilly, GlaxoSmithKline, Johnson & Johnson, Merck & Co., Novartis, Pfizer, Roche, Sanofi, Takeda),计算得出以上公司平均 IRR 由 2010 年的 10.1%持续下降至 2017 年的 3.2%。由于最初的这 12 家药企研发回报率数据过低,不能完全代表欧美研发导向药企的真实研发回报水平,该团队自2013年起又新增了一个4个药企组成的新样本,4家公司分别为AbbVie, Biogen, Celgene 和吉利德。此 4 家药企构成的新样本研发回报率从 2013 年的 17.4% 下降到了 2017 的 11.9%,但是较 2016 年有所回升。 

 
图表:欧美药企研发回报率持续下降从 10.1%到 3.2%


图表:跨国药企创新药上市费用继续攀升(百万美元)

          我们首先把药企所有进入三期临床的在研药品看做一个资产包, 
          1.该资产包未来 21 年的现金流预测,参考了 EvaluatePharm 等第三方研究机构,该预测每年会根据市场变化、患者流变化调整。 
          2.新加入资产包的药品分为三种:自主研发、授权获得、并购获得 
          3.资产包内药品的退出分为两种:研发失败中止、研发成功上市 


图表:创新药研发回报率的模型与基本假设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与发展商机分析研究报告

          构建该模型需要两个重要的假设,1.创新药研发费用的分布情况;2.创新药研发的时间周期。某公司当年的研发费用是已知的,当年处于三期临床的药品也是已知的,处于三期临床的药品的研发费用是未知的,但是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推导出来,创新药研发在不同阶段的时间分布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进行合理的假设。通过授权、并购获得的品种,可以通过相关公告查询到其研发成本与里程碑付款比例。对研发费用分布与时间分布的假设如下, 


图表:对创新药研发过程中成本分布与时间分布的两个假设

          通过该模型与假设,对样本药企研发管线进行了 IRR 测算,自 2010 年起 IRR 持续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创新药销售金额逐年下滑,年销售超过十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越来越少,二是创新药研发成本持续攀升。

          2016 年在研创新药平均预测销售峰值仅为 3.94 亿美元,相比 2010 年下降了 51.7%,重磅炸弹药物数量数量在减少。另一方面研发费用持续走高,单个创新药研发成本从 2010 年的 11.88 亿元一路飙升到 2017 年已达 19.92 亿元。 

          我们认为根据我们提出的创新药周期理论可以从本质上回答欧美创新药企研发 IRR持续走低的原因,即原有治疗心脑血管大病种的创新药已经过了专利期,新的大病种癌症、阿兹海默等还未被攻克,在研新药只能针对市场空间较小的小病种、孤儿药,所以预测峰值销售额持续降低,而研发成本并没有同比例降低,反应到 IRR 上面就是投资回报持续走低。 

          此外,政策的变化也是另一个导致创新药研发回报率降低的原因。Hatch-Waxman 等法案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创新药的专利保护期,FDA 也在放松“Me-too”类创新药的批准标准,DiMasi 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指出 1960 年代创新药上市到第一个同靶点竞争对手上市中间相隔 10.6 年,而 2000 年初这个数值已经降为 3.1 年。最近 5 年的数据没有更新,考虑到 Opdivo 与 Keytruda 等近些年的重磅药品为最先上市争分夺秒,该数值有可能进一步缩短。政策的导向不利于美国创新药的发展。 


图表:First-in-Class 药物与第一个 Me-Too 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时间间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常见且易发 我国便秘用药市场空间大 聚乙二醇3350散剂型实现国产化突破

常见且易发 我国便秘用药市场空间大 聚乙二醇3350散剂型实现国产化突破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便秘已逐渐成为都市居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患者越来越多,对治疗便秘药物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等级院内治疗便秘的药物市场销售规模达 44.1 亿元,同比增长5.3%,院外便秘相关药物市场销售规模为 32.4 亿元,同比增长4.8%。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取得显著成效 一次性产品开辟新增长空间

我国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取得显著成效 一次性产品开辟新增长空间

随着内窥镜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内窥镜市场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人口老龄化加深的趋势下,关节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发病率上升,推动内窥镜检查需求持续增加,为市场带来强劲发展动力。同时,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着内窥镜设备向更高清、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使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

2025年08月18日
全球CT设备行业稳中有升 亚太地区为主要驱动力 64排以上产品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全球CT设备行业稳中有升 亚太地区为主要驱动力 64排以上产品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达135.3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15.4亿美元,2020-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4.8%。

2025年08月17日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化学发光技术为我国免疫诊断市场主流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居民支付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免疫诊断项目持续扩增、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免疫诊断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2018-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6%。与此同时,我国免疫诊断在体外诊断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稳居第一大细分市场,2

2025年08月15日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受到资本青睐 行业尚处发展初期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

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展现出强劲发展潜力,持续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据不完全统计, 2025年1月1日-8月2日,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共发生14起投融资事件,数量与2024年持平;累计投融资金额达到14.12亿元,较2024年全年大幅增长138.92%。资本持续投入有力推动了康复机器人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为行业发展注入

2025年08月14日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基因测序应用场景走向多元化,基因测序仪市场迎来增长机遇。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155.4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由188亿美元增长至624.8亿美元。

2025年08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