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欧美创新药行业一线药企研发回报率及研发费用分析(图)

          创新药的完整生命周期包括靶点发现、分子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 I/II/III 期研究、上市生产、销售等环节。在上市之前的所有阶段都只产生负现金流,上市之后现金流逐渐转正。我们试图用 IRR(内部投资收益率)这一指标去量化创新药投资的效率,进而比较中美两国创新药投资回报率的差异。 

          其样本为 12 家世界级别的跨国药企(Amgen, AstraZeneca, Bristol-Myers Squibb, Eli Lilly, GlaxoSmithKline, Johnson & Johnson, Merck & Co., Novartis, Pfizer, Roche, Sanofi, Takeda),计算得出以上公司平均 IRR 由 2010 年的 10.1%持续下降至 2017 年的 3.2%。由于最初的这 12 家药企研发回报率数据过低,不能完全代表欧美研发导向药企的真实研发回报水平,该团队自2013年起又新增了一个4个药企组成的新样本,4家公司分别为AbbVie, Biogen, Celgene 和吉利德。此 4 家药企构成的新样本研发回报率从 2013 年的 17.4% 下降到了 2017 的 11.9%,但是较 2016 年有所回升。 

 
图表:欧美药企研发回报率持续下降从 10.1%到 3.2%


图表:跨国药企创新药上市费用继续攀升(百万美元)

          我们首先把药企所有进入三期临床的在研药品看做一个资产包, 
          1.该资产包未来 21 年的现金流预测,参考了 EvaluatePharm 等第三方研究机构,该预测每年会根据市场变化、患者流变化调整。 
          2.新加入资产包的药品分为三种:自主研发、授权获得、并购获得 
          3.资产包内药品的退出分为两种:研发失败中止、研发成功上市 


图表:创新药研发回报率的模型与基本假设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与发展商机分析研究报告

          构建该模型需要两个重要的假设,1.创新药研发费用的分布情况;2.创新药研发的时间周期。某公司当年的研发费用是已知的,当年处于三期临床的药品也是已知的,处于三期临床的药品的研发费用是未知的,但是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推导出来,创新药研发在不同阶段的时间分布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进行合理的假设。通过授权、并购获得的品种,可以通过相关公告查询到其研发成本与里程碑付款比例。对研发费用分布与时间分布的假设如下, 


图表:对创新药研发过程中成本分布与时间分布的两个假设

          通过该模型与假设,对样本药企研发管线进行了 IRR 测算,自 2010 年起 IRR 持续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创新药销售金额逐年下滑,年销售超过十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越来越少,二是创新药研发成本持续攀升。

          2016 年在研创新药平均预测销售峰值仅为 3.94 亿美元,相比 2010 年下降了 51.7%,重磅炸弹药物数量数量在减少。另一方面研发费用持续走高,单个创新药研发成本从 2010 年的 11.88 亿元一路飙升到 2017 年已达 19.92 亿元。 

          我们认为根据我们提出的创新药周期理论可以从本质上回答欧美创新药企研发 IRR持续走低的原因,即原有治疗心脑血管大病种的创新药已经过了专利期,新的大病种癌症、阿兹海默等还未被攻克,在研新药只能针对市场空间较小的小病种、孤儿药,所以预测峰值销售额持续降低,而研发成本并没有同比例降低,反应到 IRR 上面就是投资回报持续走低。 

          此外,政策的变化也是另一个导致创新药研发回报率降低的原因。Hatch-Waxman 等法案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创新药的专利保护期,FDA 也在放松“Me-too”类创新药的批准标准,DiMasi 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指出 1960 年代创新药上市到第一个同靶点竞争对手上市中间相隔 10.6 年,而 2000 年初这个数值已经降为 3.1 年。最近 5 年的数据没有更新,考虑到 Opdivo 与 Keytruda 等近些年的重磅药品为最先上市争分夺秒,该数值有可能进一步缩短。政策的导向不利于美国创新药的发展。 


图表:First-in-Class 药物与第一个 Me-Too 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时间间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特应性皮炎药物行业:生物制剂可挖掘空间较大 中国企业强势入场

特应性皮炎药物行业:生物制剂可挖掘空间较大 中国企业强势入场

随着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增多,特应性皮炎药物迎来良好增长机遇。2024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约6.59亿人,国内达6740万人;预计2030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达7.55亿人,国内达8170万人。

2025年09月18日
政策集采降价将刺激种植牙行业需求井喷 国产以高性价比优势跻身市场前列

政策集采降价将刺激种植牙行业需求井喷 国产以高性价比优势跻身市场前列

种植牙行业主要分为韩国、欧美及国产三个企业群体,行业集中度较高。以四级纯钛种植牙产品系统、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为统计范围, CR2为45.78%,CR5达69.94%。

2025年09月17日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人工晶体是白内障手术中的必备耗材。当前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最新数据表明,白内障仍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占可避免盲的51.5%。而规范化的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已达98%以上,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案。其中目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或飞

2025年09月15日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口服减肥药产品持续推进,减重效果比肩注射剂型。诺和诺德于2023年5月公布口服司美格鲁肽 50mg 治疗肥胖症的 OASIS-1的Ⅲ期试验结果。OASIS 是评估每日一次口服司美格鲁肽 25mg 和 50mg 治疗肥胖症的全球三期临床开发计划,共纳入约 1300 名肥胖/超重合并并发症患者。据诺和诺德公布数据,基线平均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银屑病患者基数庞大,2022年全球约1.25亿人,其中中国约670万人,占比高达53.6%。随着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增多,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呈强势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由6.04亿美元增长至14.36亿美元,CAGR达24.2%。预计2030年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达680万人,银屑病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近年来,在医疗机构检测需求增长及国产产品推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生化分析仪采购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由2021年的1675台增长至2024年的1792台。不过,受医疗机构采购成本控制意识增强以及行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核心部件成本等因素影响,生化分析仪采购均价由2021年的46.39万元/台整体下跌至2024年的39.68万元/

2025年09月11日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2023年全球微创外科(包括硬镜、微创外科手术设备以及耗材(MISIA))市场规模为298.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微创外科市场规模将攀升至348.4亿美元,2023-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

2025年09月09日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2021年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达303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已超50%,达55.6%;预计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有望以CAGR为21.1%速度增至2026年的789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8.2%。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