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欧美创新药行业一线药企研发回报率及研发费用分析(图)

          创新药的完整生命周期包括靶点发现、分子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 I/II/III 期研究、上市生产、销售等环节。在上市之前的所有阶段都只产生负现金流,上市之后现金流逐渐转正。我们试图用 IRR(内部投资收益率)这一指标去量化创新药投资的效率,进而比较中美两国创新药投资回报率的差异。 

          其样本为 12 家世界级别的跨国药企(Amgen, AstraZeneca, Bristol-Myers Squibb, Eli Lilly, GlaxoSmithKline, Johnson & Johnson, Merck & Co., Novartis, Pfizer, Roche, Sanofi, Takeda),计算得出以上公司平均 IRR 由 2010 年的 10.1%持续下降至 2017 年的 3.2%。由于最初的这 12 家药企研发回报率数据过低,不能完全代表欧美研发导向药企的真实研发回报水平,该团队自2013年起又新增了一个4个药企组成的新样本,4家公司分别为AbbVie, Biogen, Celgene 和吉利德。此 4 家药企构成的新样本研发回报率从 2013 年的 17.4% 下降到了 2017 的 11.9%,但是较 2016 年有所回升。 

 
图表:欧美药企研发回报率持续下降从 10.1%到 3.2%


图表:跨国药企创新药上市费用继续攀升(百万美元)

          我们首先把药企所有进入三期临床的在研药品看做一个资产包, 
          1.该资产包未来 21 年的现金流预测,参考了 EvaluatePharm 等第三方研究机构,该预测每年会根据市场变化、患者流变化调整。 
          2.新加入资产包的药品分为三种:自主研发、授权获得、并购获得 
          3.资产包内药品的退出分为两种:研发失败中止、研发成功上市 


图表:创新药研发回报率的模型与基本假设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与发展商机分析研究报告

          构建该模型需要两个重要的假设,1.创新药研发费用的分布情况;2.创新药研发的时间周期。某公司当年的研发费用是已知的,当年处于三期临床的药品也是已知的,处于三期临床的药品的研发费用是未知的,但是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推导出来,创新药研发在不同阶段的时间分布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进行合理的假设。通过授权、并购获得的品种,可以通过相关公告查询到其研发成本与里程碑付款比例。对研发费用分布与时间分布的假设如下, 


图表:对创新药研发过程中成本分布与时间分布的两个假设

          通过该模型与假设,对样本药企研发管线进行了 IRR 测算,自 2010 年起 IRR 持续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创新药销售金额逐年下滑,年销售超过十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越来越少,二是创新药研发成本持续攀升。

          2016 年在研创新药平均预测销售峰值仅为 3.94 亿美元,相比 2010 年下降了 51.7%,重磅炸弹药物数量数量在减少。另一方面研发费用持续走高,单个创新药研发成本从 2010 年的 11.88 亿元一路飙升到 2017 年已达 19.92 亿元。 

          我们认为根据我们提出的创新药周期理论可以从本质上回答欧美创新药企研发 IRR持续走低的原因,即原有治疗心脑血管大病种的创新药已经过了专利期,新的大病种癌症、阿兹海默等还未被攻克,在研新药只能针对市场空间较小的小病种、孤儿药,所以预测峰值销售额持续降低,而研发成本并没有同比例降低,反应到 IRR 上面就是投资回报持续走低。 

          此外,政策的变化也是另一个导致创新药研发回报率降低的原因。Hatch-Waxman 等法案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创新药的专利保护期,FDA 也在放松“Me-too”类创新药的批准标准,DiMasi 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指出 1960 年代创新药上市到第一个同靶点竞争对手上市中间相隔 10.6 年,而 2000 年初这个数值已经降为 3.1 年。最近 5 年的数据没有更新,考虑到 Opdivo 与 Keytruda 等近些年的重磅药品为最先上市争分夺秒,该数值有可能进一步缩短。政策的导向不利于美国创新药的发展。 


图表:First-in-Class 药物与第一个 Me-Too 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时间间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血液透析器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百亿 威高血净持续领跑

我国血液透析器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百亿 威高血净持续领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再加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压力增大,以及不规律或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终末期肾病(ESRD)患病人数持续上升,从2019年的302.52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412.59万人。

2025年07月04日
我国隐形正畸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但渗透率偏低 市场则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

我国隐形正畸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但渗透率偏低 市场则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

2018-2023年期间,在供需两侧协同推动下,我国隐形正畸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案例数和市场规模分别实现19.42%和13.1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与此同时,其渗透率也在稳步提升。但受价格高、行业起步晚等因素制约,目前渗透率仍然偏低,未来市场增长潜力显著。近年来,我国隐形正畸市场已形成高度集中的“双寡头”垄断格局。其中,

2025年07月03日
我国POCT行业已成为体外诊断领域高增赛道 市场未来发展潜力仍较大

我国POCT行业已成为体外诊断领域高增赛道 市场未来发展潜力仍较大

近年来,我国POCT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已成为体外诊断领域的高增长赛道。数据显示,我国POCT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77亿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1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44%,明显高于同期体外诊断行业整体13.42%的增速水平。特别是在2023年,POCT市场仍保持20%的同比增速,远超免疫诊断(13.03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实体药店行业陷入困境 收入结构仍相对单一 市场资源正加速向头部企业聚拢

我国实体药店行业陷入困境 收入结构仍相对单一 市场资源正加速向头部企业聚拢

零售药店‌是指依法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一门店的药品零售经营企业,也称为独立零售药店。零售药店主要包括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两种形式,为消费者提供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相关商品的购买服务。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化学药品制剂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 行业国际化水平尚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化学药品制剂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 行业国际化水平尚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国际制药生产重心的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和原料药中间体生产国与出口国。根据数据,2024 年,我国原料药和原料药中间体出口额达429.8 亿美元,进口额为 108.1 亿美元。相比我国原料药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国际化水平仍然不高,行业发展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2024年我国化学药

2025年06月30日
我国OTC药品行业规模增速超全球 银发经济、中药焕发市场生命力 线上渠道占比提升

我国OTC药品行业规模增速超全球 银发经济、中药焕发市场生命力 线上渠道占比提升

2021-2050年我国或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银发经济受到国家重点关注,而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较大,有望为我国OTC药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底层支撑。中药品类的发展也给国内OTC药品行业注入活力。近年来,中药作为治疗疾病和养生的首选被越来越多人青睐,吸引OTC药品企业竞相角逐,中药焕发OTC药品行业生命力。

2025年06月29日
国内脱发人群年轻化 带动防脱药品行业高增 米诺地尔深受青睐 蔓迪为第一大单品

国内脱发人群年轻化 带动防脱药品行业高增 米诺地尔深受青睐 蔓迪为第一大单品

国内脱发人群数量庞大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同时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外貌和形象,近年来我国防脱药品市场快速扩容。

2025年06月28日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免疫诊断为第一大市场市场 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免疫诊断为第一大市场市场 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2018-2022年,在我国医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及健康意识增强的共同推动下,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604亿元快速扩大至119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66%。2023年,受新冠检测试剂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市场规模小幅回调至1185亿元,同比下降1.0%。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