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影视行业“流量小生”概念及其票房分析(图)

        1990 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国际交流的频繁化,大众对流行娱乐的关注焦点从港台走向日韩。近年来,鹿晗、吴亦凡等众多“韩系偶像”回归本土,本土偶像培养也开始盛行。“流量小生”“流量小花”成为市场上哄抢的稀缺资源;他们的粉丝圈子被称为“饭圈”。无论电影、电视剧、游戏还是综艺,资本方和内容方都坚定的认为“流量小生”就是收益的保证灵药,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偶像”和传统艺人是不同的概念
        在中国,媒体和投资者经常将“偶像”或“流量小生”视为传统艺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认为,“偶像”(“流量小生”)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演艺明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韩国将演艺明星分为偶像(爱豆)、电视剧明星和电影明星,三者的圈子有很大差异。在“偶像”概念传入中国之后,又被冠以“流量小生”或“流量小花”的名号。同样是 90 后明星,鹿晗、吴亦凡是典型的“偶像”(流量小生),张一山、蒋劲夫、林更新属于传统艺人,杨洋、李易峰、王俊凯则介于两者之间。

        什么是“偶像”?简而言之,“偶像”就是按照韩国娱乐工业体系培养出来、贩卖人设、拥有庞大的死忠粉丝群体的明星。鹿晗、吴亦凡、张艺兴,以及较早的韩庚,都是典型的韩式“偶像”。“偶像”与传统艺人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人设为卖点,后者以作品为卖点。例如,中国本土产生的张一山、蒋劲夫、林更新等,虽然粉丝群体也非常庞大,但是粉丝主要喜爱的是他们的作品。此外,韩式“偶像”往往是从歌舞起家,然后转向影视剧,形成“影视歌三栖”的局面;传统艺人的“影视歌三栖”比例较低。

        在 2010 年代以前,中国本土没有“偶像”的概念:黄晓明、刘烨、邓超、段奕宏等上一代演员,都是以作品为生命线,而不是“贩卖人设”。随着吴亦凡、鹿晗从韩国归来,中国本土的经纪公司也开始打造自己的“偶像”,杨洋、李易峰就是典型的例子。不过,中国本土“偶像”在人气和人设上,无法与韩系“偶像”相提并论,还处于“半成品”状态。
与传统艺人相比,“偶像”的成功不依赖作品质量,哪怕一直没有作品,也能凭借人设获得粉丝青睐。因此,娱乐行业往往认为他们“自带流量”,将其称之为“流量小生”。在中国数以百计的一二线明星当中,真正的“流量小生”不过一二十人,仍然处于稀缺状态。
        二、“流量小生”并不是万金油
        2014-15 年,韩国 EXO 的四位中国成员(鹿晗、吴亦凡、张艺兴、黄子韬)纷纷回国,被国内媒体称为“天朝四子”。“天朝四子”在韩国期间就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回国之后进一步引爆媒体话题,使投资者记住了“流量小生”这个名词。此后,杨洋、李易峰、井柏然等本土艺人开始向“流量小生”转型。市场普遍认为,只要锁定了“流量小生”,电影票房、电视剧收视率、衍生品销售额就有了保证。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我们统计了鹿晗、吴亦凡、李易峰、杨洋“四大流量小生”在电影、电视剧方面的表现: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并没有显示很强的吸金能力。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影视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

        先看从韩国归来的鹿晗和吴亦凡:鹿晗的发展比较平均,电影、电视剧、综艺、专辑均有推出;吴亦凡不演电视剧,专注于电影、综艺等。在市场奉行“流量 + 大 IP”的风潮下,鹿晗、吴亦凡几乎每个季度都有新作品、新节目推出。遗憾的是,两人主演的电影均未达到预期效果:鹿晗主演的电影口碑最高的是《重返 20 岁》,但其票房仅收获 3.7 亿元;《长城》是其票房最高的电影,票房也仅为 11.8 亿元,而且鹿晗的角色并不重要。吴亦凡参演的口碑最好的电影是《老炮儿》,票房最好的是《美人鱼》,但在这两部作品中,吴亦凡都仅仅是配角;吴亦凡担任主角取得最佳票房的是《西游:伏妖篇》,但是该片成功的关键显然是周星驰而非吴亦凡。因此,我们不能认同“流量小生 = 高票房”的逻辑:从鹿晗、吴亦凡担任主角的电影来看,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不太好。

        李易峰和杨洋则算是本土培养的“流量担当”了。相较于鹿晗、吴亦凡,李易峰和杨洋所带的流量相对较少,但是由于参演的电视剧较多,国民度相较前者高一些。但是在同样最能反映流量转化的电影票房上,二人的市场表现也并没有太大优势。担任主演的作品票房、口碑均表现平平。杨洋主演的电影当中,出现过《暴走神探》这样的“票房大坑”;李易峰也主演过《怦然星动》等票房失败之作。最重要的是,以上两人担任男一号的电影当中,还从未出现票房过 10 亿的“神作”。

        在电视剧和网剧方面,“流量小生”们的表现相对好一点:鹿晗主演过《择天记》,李易峰主演过《盗墓笔记》《青云志》,杨洋主演过《微微一笑很倾城》《盗墓笔记》,它们的点击率都处于同期较好水平。然而,电视剧是一门”B2B2C”的生意,观众的偏好并不能直接传导到上游。此外,任何剧集的点击率都可能存在水分,我们很难将“点击率”与“盈利能力”直接挂钩。所以,“流量小生”在剧集领域的吸金能力仍然值得怀疑。

图表:国内主流“流量小生”主演的影视剧一览(截止2017年11月)
 

        以鹿晗、吴亦凡、李易峰、杨洋为代表的“顶级流量小生”表现尚且如此,其他流量明星的表现就更是平平无奇了。这对“流量+IP”的策略无疑是巨大的拷问,“流量小生”并不是毒药,但也绝对不是“万金油”,如何使用好“流量”将其效应最大化,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资本寒冬来袭!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将重新洗牌 多家企业尝试转型

广电总局发布《电影管理条例》等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注入影视制作、放映、演艺等文化行业,民营影视行业迎来发展契机。然而,由于“票补”减少、现象级电影数量不足、银幕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耗尽等因素影响,我国民营影视行业资本寒冬来袭,多家民营影视企业利润、市值大幅度缩水,市场将重新洗牌,多家企业纷纷尝试转型。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微短剧行业迈入“2.0时代” 高水平、精品化趋势正在加速

我国微短剧行业迈入“2.0时代” 高水平、精品化趋势正在加速

近年来,微短剧凭借形式新颖、节奏明快,更加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时间利用习惯,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目前已有超七成用户已经养成了看微短剧的习惯。其中,36.19%的用户每天都看微短剧,38.15%的用户每周要看好几次。可见,观看微短剧已成为大部分用户文娱生活的重要一环。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网络剧行业生产持续提质减量发展 微短剧成热点 “台网”融合加速

我国网络剧行业生产持续提质减量发展 微短剧成热点 “台网”融合加速

2024年我国网络剧生产保持提质减量,备案量与新上线数量仍在不断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剧备案量为509部‌,相比2023年的561部减少了9.3%‌;备案集数为12378集,相比2023年的17035集减少了27%;新上线数量为166部,相比2023年的196部减少了15.31%。

2025年03月01日
智能投影行业:国补延续及车载显示渗透下需求将回升 低价竞争加剧 多品牌出海破局

智能投影行业:国补延续及车载显示渗透下需求将回升 低价竞争加剧 多品牌出海破局

2025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 2025 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延续 2024 年国补政策力度,并新增补贴品类。2025年,国内智能投影消费需求将有所回升,预计销售量达633.1万台,同比增长4.8%;销售额达110.8亿元,同比增长10.7%。

2025年02月27日
《哪吒2》火爆全球! 我国动画电影行业工业化流程、技术有大突破

《哪吒2》火爆全球! 我国动画电影行业工业化流程、技术有大突破

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产量呈波动发展态势,票房收入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哪吒2》的爆火,让更多资本看到市场的可能,也凸显出我国动画电影市场迈向全球化的趋势,更是在其背后也展现出行业流程协作、技术升级等方面的突破,为电影产业发展及相关机构带来启示。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电视行业分析:出货量创新低 技术迭代、AI大模型等助力国产企业崛起

我国电视行业分析:出货量创新低 技术迭代、AI大模型等助力国产企业崛起

近几年,我国电视行业出货量持续创新低,开机率更是断崖式下跌。不过,外资电视品牌在国内市场持续承压,松下逐渐退出市场,而国产品牌在技术迭代、AI大模型等加持下,悄悄做大,海信成为行业领头羊。

2025年02月12日
内容供给不足致电影市场票房回落  "女性"、下沉市场等成行业新增量

内容供给不足致电影市场票房回落 "女性"、下沉市场等成行业新增量

2024年,由于内容供给严重不足、短剧、抖音等娱乐方式崛起,导致我国电影总票房缩水超百亿,观影人次下降至10.09亿,春节档则成为“全村最后的希望”。不过,我国电影市场也出现女性力量爆发、舞剧、演唱会等新的现象与趋势。因此,我国电影市场在内容端可以融合“二次元”、“演唱会电影”等形式,在宣发端可以深耕衍生品和仪式感,同

2025年01月18日
我国网络直播行业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 内容生态不断丰富

我国网络直播行业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 内容生态不断丰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娱乐和社交方式。各大平台纷纷推出网络直播功能,使得内容生态不断丰富,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直播行业进行规范管理,使得行业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2025年01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