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体育以参与为核心,旨在满足人们的健康/娱乐需求。大众运动项目众多,主要包括跑步、骑行、滑雪、休闲健身等。较之内容培育时间更长的竞技体育产业链,大众体育产业在短时间内更具爆发潜力。日本的经验具备较强的参考性,1964 年东京奥运会后,大众体育取得了较之竞技体育更为明显的成长。根据体育总局的统计,目前我国参加体育活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仅为不到 40%,我们认为,伴随为群众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健康意识的觉醒,大众体育有望迎来用户数量和 ARPU 值戴维斯双击式增长。建议投资者关注大众赛事运营、健身产业、体育培训以及体育装备等领域。
健身产业:上游器材制造商迎来转型升级,中游俱乐部证券化大幕拉开
健身产业链包括上游健身器材提供商、场地租赁、装备销售及补剂供应商,中游健身俱乐部/工作室,下游终端消费者。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市场供需现状调研及投资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目前,我国健身器材行业呈现出两个基本特点:(1)根据数据显示,截止 2014 年底,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健身俱乐部数量仅有 3600 家,尚不到美国 1/10。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居民健身意识逐步增强,我们健身器材消费市场动能十足;(2)国内健身器材厂家目前仍主要以贴牌代加工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虽然市场份额占比较高(根据 allied market research,2014 年全球健身器材市场规模 95 亿美元,中国制造占比达到 53%),但附加值较低。
基于以上两个基本特点,在前景广阔的国内市场与竞争激烈且低附加值的国外代工业务之间,预计国内健身器材制造商将逐步从纯粹的生产制造商走向品牌化经营,享受产业链高附加值。
2014 年,全国每百万人拥有健身俱乐部 2.7 家,数量仅为美国 1/40。目前我国一二线城市健身俱乐部逐渐成为红海市场,但考虑到更为广阔的三四线城市市场,健身俱乐部依然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健身俱乐部行业集中度低(CR10 仅 16%),各俱乐部同质化较为严重,随着行业加速整合,善于借助资本力量,拥有管理及客户综合服务能力的健身俱乐部有望在竞争中逐步胜出,并最终享受品牌溢价。美国最大的两家连锁健身俱乐部均做到 10 亿美金营收的规模体量,我国健身俱乐部市场同样存在孕育大体量公司的潜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