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体育产业两个现实:发展迅疾正成“风口”、人才短板明显。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体育管理中心主任VinceGennaro近期第一次来到中国,参加“2016北大光华体育产业发展论坛”,藉此更多了解中国在体育事业建设方面的一些宏伟蓝图,并探求体育产业的未来走向。
参考《2016-2022年中国体育市场规模现状及十三五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体育管理中心主任VinceGennaro近期第一次来到中国,参加“2016北大光华体育产业发展论坛”,藉此更多了解中国在体育事业建设方面的一些宏伟蓝图,并探求体育产业的未来走向。
哥伦比亚大学是此次论坛的合作方,并已与北大光华签署了体育管理项目双学位合作协议。哥伦比亚大学体育管理项目是全球唯一一个集全球体育管理、体育分析及数字体育等课程为一体的教学项目。
VinceGennaro透露,上述项目中,中国学生是美国以外最大申请群体,占15%的学生份额。
更多的中国人才正希望成为体育产业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在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已两年的背景下,这呈现出当下中国体育产业的两个现实:发展迅疾正成“风口”、人才短板明显。
延展来说,这两个现实只是中国体育产业急切而又显忙乱的行进步伐中的缩影:市场需求的释放,政策红利的助推,资本蜂拥而入,一切都充满期待,一切又都充满未知。
其中关键是,政府扮演什么角色?
撬动5万亿
体育产业被推上“风口”的历程中,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是显着节点。这份被泛称为“46号文”,于2014年10月正式出台的文件,吹响了中国体育产业堪称迅疾前进的号角,确定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
另一面的事实是,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值1.8万亿元,产业增加值仅4737亿元,占当年GDP比为0.7%,远低于同期美国的2.89%,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
不论从GDP占比,还是增长速度来看,中国体育产业被认为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而匹之以市场需求的巨量出现,甚至爆发之势,一定程度上让“46号文”的出台顺理成章。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MBA项目、MSEM项目执行主任赵龙凯看来,居民收入的提高,需求层次提升,体育项目成为他们的首选载体。
信中利资本集团联席董事方妤文持类似观点。她认为,中国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进入到一个文化娱乐体育的消费升级阶段,政策是应运而生。
“46号文”希望给当下的体育产业发展予以“松闸”,乃至提供助力。其提到“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产品、服务等企业上市”、“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等。
在2016北大光华体育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冯建中认为,“46号文”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把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体育产业在整个国家全局部署中成为很重要的内容,“明确提出扩大体育产品的服务和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如此情势下,体育产业俨然成为被国家重点扶持的绿色朝阳产业,各个对标方或关联方也有不同相应动作。
各地方政府很积极,纷纷出台地方对标文件,而他们在2025年的目标值总额,合计超过7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体育产业办公室主任张薇透露,该办公室于今年5月成立,“这说明国家发改委非常重视体育产业了。”
今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产业增加值在GDP占比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2.5%等目标。
面对着前所未有的重视,体育产业似乎正迎来它的黄金时代。
资本掘金
政策红利驱动下,体育产业被适时地看做资本市场的一片蓝海。
在“46号文”出台前,乃至更早前,作为体育大国的中国,在体育产业方面尤其是体育产业与社会资本对接方面,仍显薄弱。
有信息显示,在中国证券市场近4000家上市公司里,和体育相关的上市公司屈指可数。而诸如集中在港股市场的李宁、安踏等主要是体育服装用品制造企业,缺乏真正的赛事运营和管理、体育场馆运营及体育传媒服务的体育服务业上市公司。
与资本对接的缺位,制约着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营销收入、利润体量的扩增。“46号文”试图打破这样的窘况,给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助推产业发展提升。
诚如赵龙凯所言,政府与社会资本需要博弈,而这次“没有资本,撬动不起来5万亿,光靠政府投不出来这5万亿”。
但资本的进入效应,看上去并不那么光鲜。
中信建投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李旭东透露,新三板中有40多家公司与体育概念有关,总营业收入40亿元左右,平均每家公司一个亿,平均净利润亏损1100万元,“这就是行业的现状,而这些公司在行业里算比较不错的,进入了资本市场。”
在他看来,从资金的投入来讲,体育产业现在处于一个资本很热的阶段,但实际上距离变现和产出还很遥远。先烧钱再找模式,这是每一个产业都要经历的过程,之后才能把产业氛围做起来,体育产业也不例外。
他表示,对体育产业要有一个长远眼光,“要进入资本市场,没有稳定的收入就是一直的‘喧嚣’。”
建银国际财富董事长汪泓溦亦认为,体育产业“特别难投”,其延展性特别广,具体到细分领域又各具特点。体育产业还难以看到一个明确的商业模式或者营利模式。而在对一些不错的体育项目进行投资后,如果将来没有一个退出通道,怎么变现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汪泓溦还透露了PPP模式的现实难题。
她说,在体育行业进行PPP操作时,突然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划拨用地,在这过程中要不断的去协调、沟通,以实现落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落地,因为还没有协调完,这(个)周期(里)要跟不同的政府部门打交道,周期还是比较长的。”
中奥集团总裁、中国体育场馆协会副会长刘亚群也表示,体育用地的划拨,相比国资或体育局,怎么给到民企,还面临不少问题。
刘亚群举例说,现在投一个PPP项目,必须提交运营方案和财政政策,可是根本做不到,“为什么?如果施工图不出来,设备我不了解,设备的规格型号我不知道,我就根本无法测能耗,但是能耗占了三分之一的成本。”
“这样的问题很多,(不过)我坚信体育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但它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刘亚群说。
政府角色
对体育产业发展,汪泓溦比较乐观,因为新政策的出台,以及政策总在调整中。
而综观诸多事实,不难发现,政策释放红利,资本接连涌入,却又遇阻限行,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正扮演和期待扮演的角色密切相关。
李宁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及代理执行总裁李宁认为,体育有望成为经济的拉动力之一,在此过程中,政府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需要清晰,支持真正的体育产业发展。
他举例说,现在很多省成立体育投资集团,接下来有可能市县一级政府也成立相应的集团,这让社会资本难以进入。
有观点认为,未来20年,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核心力量还是以政府为主导,产业的投资或者行业投资这一部分开始大量捕捉市场机会,推动整个产业向市场化、资本化方向发展。
这样的情境下,政府的一言一行,尤显重要。
以“46号文”来说,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总经理杨奇勇认为,“46号文”作为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的最高指示,发布2年来,其价值在于创造了一个政府各个部门之间,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大局”,但恐怕还到不了真正解决体育产业发展的层面上。
对此,赵龙凯的看法是,当下的体育产业政策还在梳理过程中,还缺乏一些更为具体细致的执行落地举措,对社会资本的进入还缺乏很明确的规定,但其空间未来会慢慢释放出来。
在他看来,资本天然喜欢创新,喜欢新生事物,而政府的属性又希望“安全、稳定”,寻求一种平衡,彼此博弈还将进行。
李旭东认为,政策非常重要,但政策的作用用来指导多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建多少场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政策进行引导放松机制,给市场机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政策层面不放松,肯定不行。但是单靠政策的放松也不行了。”
核心的资源品牌的树立,是李旭东认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之举。
而现实是,体育产业的很多资源掌握在政府手里,包括运动员资源、IP资源和体育基础设施资源等。
张薇认为,当前资源国有化导致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一如李宁上述所说,张薇透露:“我们都知道从国家体育总局到地方体育局,都有体育公司,所谓的国企。现在社会上的体育企业除了大企业之外,很多企业生存非常艰难。从资源占有的角度来讲,(它们)往往无法与国有资源竞争,而社会上没有那么多资源,这就是生存的问题。”
对于政府角色定位,她的思考是,产业政策必须要有,但要做好“放、管、服”,所谓“放”就是政府权限的释放,“管”强调管理,“服”则要做好服务。此外,除了国家资本外,如何让更多社会资本真正参与到体育产业并盈利,也是体育产业是否能快速发展的关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