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健身行业发展概括与政策环境分析(图)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健身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
       “健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活动社会化、产业化、消费化的产物。

      以体育健身项目为中介,如各种徒手健美操、韵律操、形体操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为参与者提供一系列满足健身需求的服务,其主体为健身房、健身俱乐部以及近些年出现的健身App,上游为健身场馆与健身器材,下游则直接面对消费者。”健身产业分析师陈涛说,从发展历程来看,健身理念虽然早在1980年至1990年就从欧美引入我国,但当时只被极少数人群所接纳,而且形式相对简单,健身房概念尚未出现,市面上可以看到的只是以器械训练和健美操为主要内容的跳操房,数量少且面积小。“那时最流行的就是一种名为简方达的健美操,它几乎成为当时的时尚代名词。”陈涛说,不过,由于我国当时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举国上下,包括政府层面的关注点都在如何发展经济上,健身被视为少数人才有精力和财力去参与的事情,并未在我国引发更多关注。

      这种情况在20世纪9l1年代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开始在大多数人群中萌芽,人们在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也逐渐出现 “锻炼”’“跳操”“健康”“养生”等词汇,尤其是马华的“健美5分钟”让健身操迅速在我国流行开来,许多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有氧健身运动逐渐为更多人所了解并接受。此时,政府也充分意识到,大众体育对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综合国力的积极作用,开始陆续出台利好政策,鼓励人们参与体育健身运动: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一系列法规和规章的相继出台就是为了引导国民通过体育运动和各项健身活动提高自身体质和健康水平。

       “不过,当时政策引导的重点是青少年和儿童,全民健身的意识还很薄弱。”陈涛说,之后,为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国家体育总局采取了包括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在内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  “全民健身计划”迅速展开,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逐渐增强,体育活动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将每年的8月8日设置为‘全民健身日’,国民的健身意识逐渐被发掘出来,利用闲暇时间主动参与运动健身的人群数量开始小幅增长,达到了37366万人。‘全民健身’概念在我国有了一定群众基础。”健身俱乐部数量

      随着民众主动健身意识的逐步增强,政府趁热打铁,国务院于2013年9月和2014年10月分别颁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体育健身消费,以及要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马术、航空、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同时强调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都应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还明确指出,要加强基层多功能群众健身设施建设,到2020年,80 %以上的市(地)、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7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采取措施推动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等向社会开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组织,以及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大力支持青少年、儿童体育健身,鼓励发展适合其成长特点的体育健身服务。

      “两次《意见》的出台无异于给我国正在升温的健身意识加了一把柴,国家统计局2014年针对20-69岁人群的调研发现,我国有51%的人群进行健身运动,}}2013年提高1.5个百分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也增加到3.83亿人。”陈涛介绍说,有了相当数量的人群基础后,2016年6月,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发展  “十三五”规划》,((规划》的出台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倡导进一步营造崇尚运动、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随后,国务院和体育总局又在当年6月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到2025年时,实现该产业规模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合7225亿美元)。

 
图:到2025年时实现该产业规模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合7225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可见,国家已将体育健身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大目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马拉松赛事行业分析:举办规模庞大 经济效益显著 但市场需减负

我国马拉松赛事行业分析:举办规模庞大 经济效益显著 但市场需减负

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数据,2023年全国范围内共举办马拉松赛事245场,半程马拉松赛事377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马拉松赛事175场、半程马拉松赛事127场。从项目规模看,2023年路跑赛事中马拉松项目的规模为106.78万人次,半程马拉松项目的规模为237.72万人次。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书写工具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波动式上升 集中度提升空间仍较大

我国书写工具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波动式上升 集中度提升空间仍较大

在中国书写工具细分市场中(排名不考虑书写配件),2022年,签字笔市场规模为109.96亿元,占比46.22%,为第一大品类;着色笔市场规模为32.21亿元,占比13.54%,为第二大品类;记号笔和荧光笔市场规模为25.72亿元,占比10.81%,为第三大品类。

2024年09月18日
陷入“贵族”旋涡 我国文具行业面临转型阵痛 消费群体升级带来市场新机遇

陷入“贵族”旋涡 我国文具行业面临转型阵痛 消费群体升级带来市场新机遇

随着在校学生人数高峰过去、义务教育高度普及,文具行业整体发展呈放缓趋势,市场规模增速下降至个位数,但市场依旧较为碎片化,集中度提升空间大。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文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约为1088亿元;规模以上文具行业企业数量约760家。

2024年09月10日
我国研学游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企业正跑马圈地 市场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我国研学游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企业正跑马圈地 市场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研学游作为一种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长见识的有效教育形式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付费提升自我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预计随着研学游观念的进一步普及以及现代化教育环境的优质建设,中国研学游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28 年,我国研学游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 3000 亿元。

2024年09月06日
我国体育用品行业:阶段性需求疲软下市场机遇挑战并存 头部品牌破局动作频频

我国体育用品行业:阶段性需求疲软下市场机遇挑战并存 头部品牌破局动作频频

而近几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出口规模波动幅度较大,在2020-2021年期间呈现爆发式增长,进入2022年后显著回落。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进出口总额达到281.9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266.51亿美元,同比下降12.20%,进口额为15.40亿美元,同比下降3.44%。

2024年09月03日
高中学科培训受“双减”制约 但多因利好下市场仍存增长潜力 行业集中度小幅提升

高中学科培训受“双减”制约 但多因利好下市场仍存增长潜力 行业集中度小幅提升

“双减”文件末尾注明“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参照双减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因此,与小学、初中情况相同,高中学科培训受“双减”文件影响。根据数据,2017-2023年我国K12学科培训参培人数由7424.06万人下降至2702.60万人,K12学科培训参培率由38%下降至13.7%。

2024年08月08日
打不动了! 我国羽毛球行业产品价格持续飙升 新玩家相继涌入

打不动了! 我国羽毛球行业产品价格持续飙升 新玩家相继涌入

而且,根据相关资料可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羽毛球馆数量与场地片数在2023年显著增多。2022-2023年,北京羽毛球馆从201家增至294家,场地片数从1455片增至2181片。

2024年07月12日
我国跑步机行业:健身人群数量增加带动需求增长 市场规模、产量持续扩大

我国跑步机行业:健身人群数量增加带动需求增长 市场规模、产量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健身器材除用于基本的锻炼功能之外,还兼具娱乐功能、智能检测功能,产品的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例如高档跑步机普遍配备了彩屏供用户娱乐,并拥有智能检测功能,监控用户锻炼状况。一些智能程度更高的产品还可以在准确检测和记录运动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用户健身运动的合理性,并给出运动建议。

2024年04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