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中国石油、原油、汽、煤及柴油进出口市场表现情况。继2012年我国汽、煤、柴油全面净出口后,2013年汽、煤、柴油继续全面净出口,且净出口量大幅增加。2013年汽、煤、柴油净出口量分别为468.7万吨、248.7万吨和251.1万吨,同比分别大幅增长60.4%、99.9%和174.9%。
参考《中国石油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动向研究报告(2014-2019)》
(1)石油和原油进口量继续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9.5%
由于国内原油产量远远赶不上石油需求增长,导致尽管成品油需求和原油加工量增速下降,但原油进口量和净进口量继续较快增长,带动石油进口量和净进口量继续增长。全年原油净进口量28052.37万吨,增长4.4%;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3亿吨,达30620.4万吨,增长3.6%。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7.4%,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9.5%,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
(2)汽、煤、柴油净出口量大幅增长,石油加工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继2012年我国汽、煤、柴油全面净出口后,2013年汽、煤、柴油继续全面净出口,且净出口量大幅增加。2013年汽、煤、柴油净出口量分别为468.7万吨、248.7万吨和251.1万吨,同比分别大幅增长60.4%、99.9%和174.9%。
石脑油、LPG等石油产品净进口量扩大,石脑油和LPG净进口量分别为318.8万吨和295.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9%和43.1%(见表3)。2013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占石油净进口量的比例上升到91.6%,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全年前四大净进口石油产品依次是燃料油、石油沥青、石脑油和LPG(上年次序为燃料油、石油沥青、石脑油和润滑油),润滑油净进口量降至第五位。全年石油产品净进口量达2568.1万吨,下降4.7%。
(3)中东原油进口比例上升,亚太、非洲和欧美比例下降
2013年,由于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原油占比明显下降,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原油显著上升。2013年,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占比重新上升到50%以上,为52.0%,比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从非洲进口的原油占比继续下降到22.8%,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中亚、欧洲和西半球总计占比下降到23.0%,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亚太进口比例下降0.6个百分点至2.3%(见图1)。沙特仍是我国最大进口来源国,第二仍然是安哥拉,而阿曼取代俄罗斯成为我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国,从这三个国家进口的原油占比达到42.3%。
5.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实施,炼油企业苦乐不均
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新机制对调价周期、挂靠油种及4%的门槛等做了修改。新机制实施以来,国家基本及时足额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2013年15次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8次上调,7次下调(见表4)。新机制使国内成品油投机空间大幅缩窄,市场投机行为减弱。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使炼油企业苦乐不均。在新机制下,国际油价下跌时,外向型炼厂(主要加工进口原油)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保持较好的联动性且保持一定的价格差,利润相对较好;内向型炼厂(主要加工国产原油)由于国内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同步(国内原油价格一个月调整一次,而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10天调整一次),国内原油价格相对稳定,成品油价格不断下调,炼厂利润受到不利影响。在2013年3月份之前的7个月,国内炼油业连续盈利,而3月26日国家出台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后,4月份国内炼油业全行业亏损。当国际油价上涨时,内向型炼厂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差大于外向型炼厂,利润好于外向型炼厂。2013年中国石油炼油业整体不如中国石化,许多炼厂亏损。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