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网摘要:3月26日,中国石化宣布为全国的国四及以上重型柴油车,免费加注总计8000吨、约80万桶、价值4000万元的柴油车尾气处理液,以鼓励柴油车加快升级步伐。
3月26日,中国石化宣布为全国的国四及以上重型柴油车,免费加注总计8000吨、约80万桶、价值4000万元的柴油车尾气处理液,以鼓励柴油车加快升级步伐。
如此大手笔的免费行动,除了公益目标和推广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尾气处理液外,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更好地为中石化已经升级的国标柴油寻找市场。
“我自己没有能力生产国四甚至国三标准的柴油,那我就不生产好了。”山东一位地炼工厂的厂长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又不是只有柴油车需要柴油。山东地炼这些没有达到国标的柴油卖到一些矿山或者小地方,销量很好,供不应求。”
一面是国家行政命令催促炼厂全面升级生产能力,一面是市场上对于高标准油品需求的不旺盛。这种政府和市场的不匹配才是中石化花费4000万重金帮助柴油车主的深层次原因。
只不过,政府对油品升级的步伐只会更快。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措施,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和企业技术升级。
按照国务院的计划,全国的炼厂完成升级改造仅剩下一年半的时间。“目前来看,销售市场的终端监管还很难到位,不利于市场的有序发展乃至油品升级的顺利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高级工程师白雪松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说。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炼厂全部升级实现国五生产能力,也无法保障销售端对于高品质汽柴油需求与产能产量相匹配。耗资巨大的油品升级计划,最终可能会让产能过剩现象更加严重和复杂。
一项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为何最终可能出现畸形的结果?从最初的油品标准发展到现在的最新标准,欧美国家用了三十年,而中国用了十年。“中国速度”曾经是我们的骄傲,却掩盖并滋生了许多的产业问题。
面对油品升级时间表的提前,炼油巨头企业是否能够按时完成?油品升级狂飙的“中国速度”之下,又掩藏了哪些问题?更多相关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炼油市场现状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5-2020)。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