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金融危机后,美元、欧元两大国际主要信用货币相继发生信用危机,世界范围内的货币宽松政策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产油国而言,支出增加,油气出口收益下降;对于消费国而言成本大幅增加。
3.1WTI/布伦特价格倒挂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WTI供应过剩/布伦特供应趋紧的市场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并影响投机资金走向。库欣是世界最大的和石油交易物流中心,库欣原油库存的高位运行是导致WTI/布伦特价格倒挂的直接因素。同时,布伦特价格受市场地位增强、布伦特计价原油(低硫原油为主)储量相对有限、市场需求增长影响而维持强势。短期看,WTI/布伦特价格倒挂局面不会改变。
3.2WTI市场地位面临挑战
相较于WTI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下属纽约商品交易所推出的原油期货,标的物为轻质低硫原油,交割地位于库欣,阿格斯含硫原油指数(ASCI)由ARGUS公司于2009年5月正式推出,基于现货市场,价格为美湾3种原油(MARS,POSEIDON,SOUTHERNGREENCANYON)每日交易加权平均价,表现为对WTI价格差值,交割地点为美国墨西哥湾,代表了产于墨西哥湾的含硫原油价格。美国炼厂主要集中在美国南部靠近墨西哥湾的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以及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库欣距离美国南部沿海地区炼厂较远,无法反映美国墨西哥湾地区及美国以外地区原油市场供求状况。随着库欣库存的不断上涨,WTI作为基准原油的基础(良好的流动性)正在动摇。同时,由于世界原油品质逐年趋于劣质,WTI期油标的物也正脱离市场基本面,并对原油出口商的利益造成损害。面对WTI市场地位边缘化的趋势,2011年底,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为保持其全球主要石油交易所的地位,启动了关于创建基于休斯顿终端的墨西哥湾原油期货合约的谈判,作为一个替代之选。
另一方面,由于中东供北美原油价格以WTI计价,鉴于WTI/布伦特价格持续深度倒挂,沙特、科威特、伊拉克等国陆续将计价基准由WTI转为对WTI进行修正的阿格斯价格。2011年11月3日,标准普尔公司宣布,从2012年起,将布伦特原油在“标普-高盛商品指数”中的权重由15.9%上调到17.35%,同时将WTI原油的权重由32.6%下调到30.25%。WTI价格在全球原油市场中的地位有所削弱。
3.3原油供应重心逐渐东移
随着国际油价进入高油价时代,欧美国家通过加大油气开发、推行节能措施等方式降低进口原油依存度。在美国对中东原油依赖度下降的同时,亚太地区由于供需缺口迅速扩大,对地区外资源尤其是中东原油资源依赖度逐年提高。亚太地区的需求变化情况成为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因素。受亚太地区原油需求快速增长及非洲、远东原油储量相对有限影响,布伦特价格走强,同时,远东地区原油基准价对布伦特走强。2011年日本地震后,由于“核电安全”受到质疑,日本用于发电的重质燃料油需求提升,推动DURI/布伦特价格发生持续深度倒挂。
亚太地区原油资源供需的严重失衡导致了亚洲原油定价权的缺失和“亚洲溢价”的存在。中东原油采用WTI、布伦特价格作为向北美、欧洲地区报价的基准价,使用迪拜&阿曼价格向亚洲炼厂报价,并使用不同的贴水,导致亚洲炼厂以高于欧美炼厂的价格进口中东原油,造成“亚洲溢价”。对地区外资源尤其是中东原油的高度依赖,决定了亚洲原油消费国能源保障程度低,价格被动,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外界的牵制和影响。
3.4地区竞争格局加强
随着油价高企、经济增长乏力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国际原油市场供求双方及经济体间竞争日趋复杂化和激烈化,国际油价政治因素影响增大。国际油价的价格平台、价差结构的变化体现了原油生产国与消费国及原油消费国间的竞争。美元/欧元竞争格局加强,间接影响油价走势;代表原油消费国的国际能源机构(IEA)与OPEC关于主导油价走势的争执不断;主要工业国家保障和实现资源、成本优势,抢占经济复苏制高点竞争激烈。美元贬值是推动国际油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危机后,美元、欧元两大国际主要信用货币相继发生信用危机,世界范围内的货币宽松政策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产油国而言,支出增加,油气出口收益下降;对于消费国而言成本大幅增加。面对油价高企、全球炼油能力过剩、油气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欧美石油公司纷纷削减炼油能力,增加对上游油气开采业务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欧美国家的能源保证程度和原油定价方面的强势地位,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国际能源机构通过向市场投放战略储备的方式打压油价,降低了欧美国家在成品油消费旺季的用油成本,并造成地区价格分布的变化,降低欧美国家消费成本,提升竞争力。面对欧美地区强大的能源保障、经济、军事实力和资源定价权,OPEC内部受地缘政治影响出现分化,OPEC在向欧美国家作出一定妥协的同时,将供应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亚洲国家由于巨大的能源缺口,无法通过分散油源的方式提高供应的稳定性,基于争取资源、保障需求的努力,不得不忍受“亚洲溢价”的不公正待遇和缺乏议价权的价格被动现状;对于中东原油的高度依赖,决定了亚太国家能源安全缺乏保障,容易受到地缘政治的牵制。据统计,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东海岸和欧洲已有170万桶/日的炼油能力被关闭,另有130万桶/日的能力待出售或拟关闭,为10多年来最大的炼厂关闭潮。2010年以来,随着欧美国家进入消费旺季,2季度起,国际油价无论是伴随释放战略储备的主动行为还是经济、债务危机等被动事件,均出现一定下跌,反映出各经济体间的竞争和世界经济对于高油价承受力的不足。
目前,美元指数走势相对平稳,供需因素成为影响油价走势的首要因素。伴随着油价的高位运行和消费旺季的到来,欧美国家释放原油战略储备的可能性正在增大;以沙特为首的中东国家为配合美国推进对伊朗的制裁,大幅提高原油产量,并有意取代伊朗向市场供油。中东原油的大量增产及伊朗局势的缓和已经彻底打破OPEC限产保价的桎梏,由此可能带来的中东油价趋软,也会推动布伦特价格走弱。另一方面,利用油价打压普京当政的俄罗斯,并利用政治因素为欧洲大陆与俄罗斯关系制造困难,牵制欧洲大陆获取稳定的能源供应,遏制欧洲经济的恢复是美国一贯和即将采取的策略。由于布伦特计价原油主要为低硫油,在市场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一面,布伦特价格仍是主要基准油价的“强音”。
结语
受北美采用布伦特向亚太炼厂报价及阿格斯价格的介入,WTI在北美流向原油定价中的比例正在下降,在国际原油市场中的地位和参照价值正在降低。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原油采购半径逐渐从远东、中东扩张到西非、北非、欧洲乃至美洲,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关系趋于刚性。通过分析欧美地区原油采购目标市场的变动,避免与欧美国家采购重合而优化价格的努力难度加大。随着国内炼厂二次加工能力及装置加工适应性的提高,国内炼厂对高硫、含酸、高酸油的加工能力提高,可以在布伦特/迪拜&阿曼基准价的选择上进行平衡优化的灵活度大幅提高。同时,原油价格与品质的固定关系被彻底打破,并且大幅波动,也将对原油采购的优化测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