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4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市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甲醇、聚氯乙烯价格长期低位,烧碱(片碱)、尿素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8.4%和13.4%。另外,一些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在技术取得突破后,产能增幅过猛,出现了新的过热的趋势。
(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
部分传统化工行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产能利用率长期维持低位,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不健全,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持续低迷。据行业协会统计,2013年,甲醇、聚氯乙烯、烧碱、尿素开工率约为60%、65%、75%和80%。甲醇、聚氯乙烯价格长期低位,烧碱(片碱)、尿素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8.4%和13.4%。另外,一些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在技术取得突破后,产能增幅过猛,出现了新的过热的趋势。
(二)经济运行成本高位运行
2013年以来,尽管煤炭等部分原料价格较低,但人工、电力、运输、环保等成本上升,导致行业总体成本高位运行。1-12月,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成本10.8万亿元,同比增长9.9%,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0.93个百分点。化工行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为87元,同比增加0.41元,高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1.73元。全行业及化工行业利润累计增速,分别比主营业务收入低3.3和0.65个百分点。
(三)部分高端产品自给能力不足
高端化工新材料、特种新型专用化学品仍处于“研发多、应用少”的阶段,自给能力的提高需要较长过程。如,在高性能纤维领域,GQ3522、GQ4522碳纤维虽已实现产业化,但由于工艺技术不完善,产品生产成本高,而高强中模和高模碳纤维亟待实现高水平产业化。在工程塑料领域,聚碳酸酯自主开发的万吨级技术虽已获得突破,但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仍难与国外领先企业竞争,聚酰亚胺、聚芳酯、全氟橡胶等投资力度不够,产品开发与应用滞后。
(四)安全环保形势严峻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安全环保形势严峻,随着公众环保安全意识的增强,项目建设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社会敏感度提升,一些地方民众对化工行业发展有抵触情绪,已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原本远离市区的危化品企业已被居民区、商业区所包围,需要搬迁到专业化工园区。但是化工园区又存在数量过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雷同、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园区内的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档次低,园区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存在风险隐患。
参考《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市场发展格局及运营战略分析报告(2013-2017)》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