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讯:
中国燃料油产业全景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2-2016)
文章导读:销售完整产 业链的中国第四大石油企业;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也成为具有两家境外油田的开采权,年产超过 800 万吨的大型石化企业; 2009 年 6 月,中海油年 1 200 万吨加工能力的惠州炼油项目投产。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石油产业政府管制进行了多次调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加快了对石油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力度。我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变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计划经济体制阶段 ( 1949 ~ 1978年) 。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形成了从勘探、钻井、开采到炼化、运输、科研完整的全民所有、体系高度集中的石工业,其市场结构是完全垄断的,并且是绝对的行政垄断。
第二阶段: 石油产业初步改革阶段( 1979 ~1998年) 。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石油产业也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1982、1983、1988 年相继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CNOOC,简称中海油)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SINOPEC,简称中石化) 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CNPC,简称中石油) ,分别负责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下游炼化加工和陆上石油开采,而对外业务则由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 后改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专营,形成了“上下游分割、海陆分家、内外贸分治”的行政分工局面,国有油气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内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尽管如此,由于当时石油产业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市场很不规范,也留给了各种经济成分发展的空间,有大量中小规模的地方和民营开采、炼化企业存在,而且在成品油批发零售领域,民营企业占据着很大市场。
第三阶段: 石油产业重组阶段 ( 1998 ~ 2003年) 。1998 年,我国石油产业按照各有侧重、互相交叉、保持优势、有序竞争的原则进行重组,形成了南北分治、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的两大石油集团公司,但中石油所占据的北方市场石油蕴藏丰富,中石化占据的南方市场石油加工企业集中,两者分别在上游石油开采和下游石油炼化占据优势,中海油则继续垄断海上油气资源的开采。业务趋于同质化的三大石油集团,为建立我国石油产业竞争机制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 石油产业初步市场化阶段( 2003 年至今) 。2003 年,随着新一届政府的成立和政府机构的调整,我国建立了新的石油石化工业监管体系,石油产业市场投资的主体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石油产业逐步走向政府管制下的垄断竞争,竞争的范围有逐步扩大的态势。2005 年,经再次重组而成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成为具有开采、炼化、销售完整产业链的中国第四大石油企业;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也成为具有两家境外油田的开采权,年产超过 800 万吨的大型石化企业; 2009 年 6 月,中海油年 1 200 万吨加工能力的惠州炼油项目投产,标志着中海油全面进入炼化下游领域,形成了完整的石油产业链。
因石油产业前三大石油公司的规模远远大于其他企业,因此本文在计算产业集中度( CRn) 指数时n 取 3。下表 是三大石油公司 1997、2000、2005、2010年四个年份的原油生产与加工情况。
三大石油公司原油生产、加工量 单位: 万吨,%
数据来源: 三大石油公司网站及年报、国家发改委网站。原油生产量不包括国外生产量。
下表是根据上表计算出的中国石油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结果。我国石油产业无论是上游产业还是下游产业的 CR3指数一直以来都大于 70%,按照植草益的划分标准属于极高寡占型市场结构; HI 指数也都大于 3000,属于高寡占 I 型市场结构。可以看出我国石油上下游产业的市场集中度都较高,但从HI 指数可以看出我国石油产业已形成了竞争的局面。
我国石油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