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业资本的加速投入及技术研发的持续推进,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技术进步明显,最典型的就是动力电池环节,实现了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关键参数的不断提升,根据国家对新能源车产业规划,2020 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将提升至 300Wh/kg,较 2016 年提升约 1 倍,有助于提升新能源车续航里程进而增强较燃油车的竞争力。
得益于技术进步、规模效应、产业充分竞争,新能源车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得以快速下降。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是“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其中占整车成本35%~45%的动力电池系统含税售价已从 2014 年的 2.3~2.5 元/Wh 快速下降至当前 1.4~1.6 元/Wh,电机电控的售价近三年也已下降了 30%以上。未来动力电池通过不断高镍化发展、原材料降价、规模效应,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三、优质车型加速投放,车企布局力度提升
具体到终端车型,一方面得益于零部件性能提升、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在汽车电动化大趋势下,主流车企纷纷布局电动车,推动更多的优质新能源乘用车车型加速落地。2017 年新上市的高级别(A 级及以上)/高续航(200km 以上)EV 乘用车 15 款,PHEV 乘用车 13 款,投放频次明显高于前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中高端新车密集投放期。我们认为乘用车市场消费属性极强,新的优质车型的供给可以促进消费需求释放,未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崛起依赖车企的持续投入。
除了传统车企,国家通过发放新建纯电动汽车生产牌照等形式,引入鲶鱼效应,活跃市场竞争。此外蔚来汽车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造车力量快速崛起,蔚来 ES 8 作为代表性产品已经于 2017 年末发售,预计 2018 年二季度将进入快速交付期。
1)车型结构:根据合格证产量数据,2017 年 1-11 月乘用车占比超过 74%,占比已明显提升,同时具备长期发展潜力;客车主要由地方政府采购驱动,需求发掘较为充分,在补贴下降效应下增速明显放缓;专用车(物流车为主)则受“三万公里” 等政策影响市场波动较大。
2)分车型渗透率:乘用车偏消费属性,市场化程度强,渗透率提升相对较慢,但市场空间最大;商用车市场受政策影响大,波动明显,当前专用车仍有大幅提升空间,而客车渗透率提升缓慢,尤其 2016 年新能源客车占大中型客车增量市场渗透率已经高达55%,未来渗透率提升速度或趋缓。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