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北京已经成为国内外巨头在便利店大战新一轮角逐主战场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似乎在一夜之间,曾被认为是“便利店死地”的北京,已经成为国内外巨头新一轮角逐的主战场。

       从罗森、全家、7-11这样的外资品牌,到好邻居、物美、京客隆这样的“地头蛇”,还有华润、全时、联华等全国性企业,北京便利店市场全面进入“战国时代”。

       统计更具说服力:根据2013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榜单,北京在上榜的26个城市中位列倒数第二;2016年有36个城市进入统计,北京排名升至第五。

       不仅首都,作为南方市民典型消费方式的便利店正“渗透”北方。比如哈尔滨,便利店数量年增速高达30%左右,似乎打破了这个城市寒冷天气的制约。位于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也都成为便利店增长较为迅速的城市。

       以便利店为代表的社区商业,给让人感觉低迷的零售业带来一抹亮色。尼尔森《2016年度中国卖场超市购物者趋势报告》显示,便利店的渗透率从2015年的32%上升到38%,比网购高3个百分点。

       相关预计说,2016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规模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000亿元,但更振奋人心的数字也许还没到来:在日本,便利店和超市的市场份额比例约为54%:46%,中国这一比例目前大致是8%:92%。

       小小便利店,折射的并非只是城市商业布局的变迁。

       随着人均GDP迈向1万美元大关以及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进程,中国城市正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对便利店市场的研究显示,它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5000美元、1万美元、2万美元阶段都会有实质性变化。这也是城市变革的关键节点。

       例如,全球主要城市布局优化大多自人均GDP5000美元开始,至1万美元时进一步对城市商业功能和产业功能进行调整。在纽约,这个时刻出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了大量居民和企业外迁到郊区。

       如果以人均GDP 1万美元为分水岭,它往往还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生态建设的大转折伴生。

       小小便利店,城市发展之方寸。它提醒管理者细致而精准地观察和运营自身所在的城市。

       便利店包围超市

       目前国内的连锁便利店主要为四类:日资店、本土投资店、大型商超迷你店、电商转型实体店。日系的7-11作为行业老大,目前在中国内地也只完成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和青岛的布局。

       24小时便利店是长江以南典型的消费方式。在上海,2015年底有日系罗森便利店461家,顶新集团旗下的全家便利店接近1000家。这些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便利店,几乎让上海的中型超市销声匿迹。

       业内统计显示,中国的便利店品牌超过260个。而在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便利店品牌都超过了10个。

       不过,对于整个中国而言,便利店市场似乎刚刚开始真正的增长。

       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行政本部本部长吴萌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说,7-11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快速开店,以每一到两年在一个新城市进行布局的速度增长,北京地区每年会保持新增门店30-40家,别的城市也差不多。

       另外两家便利店巨头罗森和全家也都在加速“跑马圈地”。2016年夏,罗森宣布将加快在中国的开店速度,力争到2020年店铺数量翻两番,从目前的约750家扩大至3000家左右。全家也曾宣布将在2024年实现1万家门店的开店目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总干事王洪涛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2016年零售行业中,便利店增长速度最快,增速预计达到15%左右;相反,大业态增速放缓,大商超正在进入调整期,预计今年的增速应该还是在10%以下。

       北京某大型超市的负责人也表示,目前一二线城市并不缺大卖场,而且适用大卖场的大型楼盘并不好找,开一家大卖场的成本也太高。

       物美便利店总经理董岗告诉本刊记者,物美超市一如既往关注便利店发展,但是不会因为大型超市不理想而做出彻底转型,还是会按照原本的节奏,根据市场状况做一些调整。

       据了解,物美便利店在北京地区正在以每年新开30-50家门店的速度增长。

       在王洪涛看来,近几年便利店发展速度增快的原因,一方面是便利店的即时消费性质使得其受电商冲击不大;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也促进了便利店的迅速发展。

       1万美元新时代

       罗森上海总经理张晟认为,中国的便利店模式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最早便利店是个小超市,缺什么就卖什么,这是第一代的;第二代是日式(便利店)刚起来的时候,以办公楼附近开店为主,我们把这种称之为刚需,因为大家都需要中午吃午餐。”

       而在罗森两年前的市场调研中,办公楼对便利店的使用已经下降到第四位,社区使用变成了第一位,但和排在后面的车站码头、医院等刚需使用的比例仍然“非常接近”。

       此外,电商借社区布局线下的趋势也在持续。有消息透露,阿里巴巴目前正考虑开设社区实体店业务,未来可能会在线下加大布局。

       研究显示,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便利店进入起步发展阶段,消费者开始接受便利店的概念;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进入成长期,便利店的形态与顾客的需求开始结合;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进入竞争期,同业竞争加剧,品牌开始整合;当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时进入成熟期,品牌进一步集中,出现主导品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而根据2015年中国城市人均GDP200强排序,第200名的青海海北已达到人均5492美元,而第10名珠海的数字是2万美元。

       另据全球经验,人均GDP从1万美元到2万美元的阶段,零售业的主导权开始转移到便利店和专门店手中。

       在中国台湾地区,这个转移发生于2000年后,会员制批发模式的荷兰万客隆(Makro)2003年撤出,2005年乐购也将门店出售给了同行业其他企业。家乐福和乐购也在这期间曾进入日本市场,但在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的日本并未取得成功。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马来西亚,家乐福2012年将店铺转让给了永旺。

       中国大陆人均GDP正越来越接近1万美元大关,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也开始迎来关店潮。

       北方新战场

       北京的寒冷期时长超过上海一个多月。在便利店高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漫长的冬季成为制约北方发展便利店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便利店曾经被认为是适宜南方存在的业态。

       2013年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在中国大陆,东莞、上海便利店发展水平最高,其中东莞每2667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发展程度接近便利店发达的台湾(每2000人一家店),而北京则是约每2万人一家店。

       北京欧来客连锁便利店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介绍,“直到2013年底,北方的便利店才有了开始发展的趋势,在此之前都被小超市、夫妻店占据,此时南方的连锁便利店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了。”

       长期以来,在上海,年轻人对便利店的依赖程度很深,多数东西都愿意去便利店买,包括饮食、杂志、药品、水果、蔬菜等。但在北京,人们更多选择去专门的地方消费,比如买药去药店、买菜去菜市场。

       尽管如此,在南方便利店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业内对于北方发展连锁便利店的前景十分看好,更多企业已经开始押宝东北的便利店发展。

       全时便利店总裁张云根判断,北京最终也将呈现如上海那样遍地都是便利店的情况。

       从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中可以看到,2016年便利店增长率最高的城市是东北的哈尔滨,高达33.3%。得益于近两年北京市商委推出的一系列鼓励政策,北京的便利店增速也达到了23.5%,成为便利店发展的明星区域。

       与通常理解的气候因素不一样,吴萌认为,消费水平和人口数量是南北方发展差异的更重要因素。7-11北京地区的销售额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不难看出在北方发展便利店其实是可行的。

       顺丰优选的一位负责人也告诉本刊记者:“南北差异的情况会有一定改变。以我们为例,东北的公司效益是最好的。二线城市接触进口商品的渠道很少,但当地人有这个消费力,一个店开在那里,竞争又不激烈,人们对这部分的需求就会爆发出来。”

       北京欧来客连锁便利店公司董事长刘丁也表示,欧来客将在东北进行下一步业务拓展。此前东北的超市多是夫妻店模式,在服务、规模、科学性、装修等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未来要对东北市场的便利店进行系统性升级改造。

       在哈尔滨这样的典型东北城市,一直存在低端社区的零售网点——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的“仓买”,也就是小卖部、小食品店。从表面上看,24小时、全年营业的小超市就是便利店。实际上,商品品类更少、集中于食品与日用品的小超市、小卖部,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的小型商店,也能视为便利店。

       公开报道数据显示:在哈尔滨有6万家不同规模的“仓买”,其中在工商局登记的大约3.5万家。尽管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它们在税收、人员成本低上都有一定优势,商品价格也较低。

       城市政策之别

       尽管看好北方市场前景,刘丁也表示,整体来看,北方的地方政府此前对便利店发展的支持力度较低,办理各种手续和执照也往往要较长时间。

       位于北京永安里的全时便利店北京旗舰店,各种执照就有20多个,号称拥有“最全执照”。

       另一个例子是此前受限10多年的地铁便利店。2016年年初,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正光向媒体证实,目前针对几条地铁线路地铁站的商业试点正在推行,相关细则正在规划。

       2005年,为安全等原因,物美等撤出北京地铁。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全家和华润万家一直都在关注开办地铁便利店。

       好邻居便利店董事总经理陶冶曾表示,在北京开一家店,房屋押金、装修、设备及杂费加起来成本为30万到50万元之间,这其中还不包括房租。

       而在北京地铁便利店,还要求店内不能卖现场制作商品,也不能出售有气味儿的食品,这就意味着毛利最高的商品都不会出现在地铁里。

       业内人士也表示,北京地铁此次只开放的十几个站点,有些位置不是客流主动线,乘客需要绕行才能实现购买,实际上减少了购物几率,商家想盈利并不容易。

       “北京管理是比较严,但是相对来说比之前好很多了。”在吴萌看来,一些南方地区在政策上都会对便利店有一些支持,不仅有补贴还有各种“绿灯”。不过在北京,“现在已经挺知足的了。”

       王洪涛也表示,近几年北京市商委很重视便利店行业发展,每年都会通过政策和资金对企业进行支持;另一方面,从首都的特殊地位出发,在监管方面要求相对严格,部门协调问题也确实存在。

       破局“最后一公里”

       除了线下品牌,许多线上力量在过去几年里也一直希望利用便利店或社区站点打通“最后一公里”,包括京东、阿里、1号店在内的电商纷纷切入便利店O2O。

       2013年,京东和山西太原唐久便利店合作“网上大卖场”项目,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2014年京东又与上海、北京、广州、温州等超过15座城市、上万家便利店进行O2O合作,其合作伙伴包括快客、好邻居、良友、每日每夜、人本等知名连锁便利店品牌。

       不过到今天,似乎还没有一家电商能够真正将O2O便利店应运自如,顺丰等投入较大的企业还开始大范围调整O2O战略。

       阿里也在淘宝便利店推出了“1小时便利网购”活动,通过手机或电脑在电商平台上下订单,1小时内送货上门。商品可能来自电商自营,也可以是合作的便利店、超市提供,为此阿里计划投入的资金是10亿元。

       但有专家认为,1小时送达的背后是各个平台综合实力的公开较量,但现在来看时机尚不成熟,还无法成为常态。

       对于“互联网+便利店”的形式,也有很多便利店业内人士表示并不看好。更有企业认为,互联网的整合不仅不能给便利店带来业绩上的增长,反而会造成门店业绩的下滑。

       “我们大家都清楚,如果在手机端购物,如果你的免运费门槛设置到30元,消费者可能就只会买到31元,就停止购物了。但是在实体店的购物环境下,消费者通过交互感觉,也许会刺激有更多消费。”刘丁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从这一点来讲,互联网平台对便利店的业绩提升不可能起到任何贡献。”

       吴萌也表示,“我们目前的主要目标是迅速开店,因为单一门店的营业能力是有限的,只有提高门店数目才能创造更多利润。可能互联网并不能给7-11的业绩带来实质性的增长,7-11目前也不会考虑线上业务。”

       不管对新潮流是不是拥抱,站在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的关口前,便利店行业大咖们几乎一致选择开更多的店。

       前景趋好,也不一定事事顺心。比如,早在2010年,全家就曾表示,“在2015年将门店数增至4500家”,最终完成不到计划的1/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双十一结束! 从各大平台销售数据与策略分析我国电商行业现状

双十一结束! 从各大平台销售数据与策略分析我国电商行业现状

2024年是第16个双十一。根据相关资料可知,截至11月1日,淘天累计373个品牌成交破亿。首轮战报显示,京东“双11”成交额、订单量及下单用户数保持两位数增长,抖音电商平台已有近8000个品牌的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00%。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卡牌行业分析:卡游等多家企业获得融资 IP资源或成核心竞争要素

我国卡牌行业分析:卡游等多家企业获得融资 IP资源或成核心竞争要素

同时,自2022年以来,海外IP陆续进入我国市场,数码宝贝卡牌对战、航海王卡牌对战、游戏王卡牌纷纷发布第一款简体中文版TCG,宝可梦TCG简中版发行则进一步助力卡牌行业快速成长,集卡社、Hitcard、范斯猫等一众卡牌厂商获融资。并且,2023年线下娱乐需求的旺盛推动TCG需求持续释放,且卡牌供应商增加。

2024年10月28日
“双十一”初战结束 从各大平台战绩来分析我国直播电商行业现状

“双十一”初战结束 从各大平台战绩来分析我国直播电商行业现状

而每年的“618”、“双十一”是直播电商行业规模爆发增长的关键节点。2024年双十一,与10月14日就开启了,战线普遍拉长。从优惠力度来看,各平台在以往优惠基础上,额外新增优惠券等福利。京东进一步升级服务,家电支持“送新取旧”,服饰支持“买一试三”,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2024年10月26日
步步高、永辉等企业逆境求变 我国超市行业销售规模下滑中仍藏亮点

步步高、永辉等企业逆境求变 我国超市行业销售规模下滑中仍藏亮点

近年来,我国超市行业百强整体销售规模持续下滑状态,截止2023年达到8680亿元,与2022年的9369亿元相比下滑7.4%;而门店数量则在2020年达到3.1万家的峰值后,于2023年跌至2.38万家,减少近四分之一。

2024年10月23日
插混汽车销量激增为曲轴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国内市场趋向集中

插混汽车销量激增为曲轴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国内市场趋向集中

我国曲轴行业参与者可分为主机厂内部配套曲轴加工厂和独立的曲轴供应商。主机厂内部配套曲轴加工厂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内部供应,其业绩表现受单一主机厂产销情况影响大,如一汽集团内本部的一汽一发。独立曲轴供应商依靠自身技术同时供应多客户,如天润工业、辽宁五一八、江苏松林、浩物股份、桂林福达等。

2024年10月22日
我国生鲜电商行业仍具较大潜力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竞争格局呈现明显马太效应

我国生鲜电商行业仍具较大潜力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竞争格局呈现明显马太效应

近年来得益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居民消费升级,我国生鲜电商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交易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占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比例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424.9亿元,同比增长14.7%,占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29.4%。

2024年10月22日
中国户外用品行业增长空间广阔 生产制造以ODM/OEM为主 高端市场待挖掘

中国户外用品行业增长空间广阔 生产制造以ODM/OEM为主 高端市场待挖掘

随着全球范围内健康与健身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户外运动作为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带动户外用品市场需求增多。数据显示,2019-2023年全球户外用品市场规模由1246亿美元增长至2156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户外用品市场规模达2264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

2024年10月17日
我国黄金首饰行业: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国 需求疲软+高价下市场面临转型挑战

我国黄金首饰行业: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国 需求疲软+高价下市场面临转型挑战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黄金消费量523.753吨,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5.61%。其中黄金首饰270.021吨,同比下降26.68%;显示出高价黄金对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目前“90后”和“00后”成为黄金首饰的拥趸者,已经稳固成为我国黄金首饰主流消费群体。

2024年09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